APP下载

浅议临床医学教育中的换位思考

2013-08-15付艳芹王崇贤辛雅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人文

付艳芹,王崇贤,辛雅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郑州 450000)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换位思考要求人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在情感上与对方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1]。医患换位思考,要求医生能站在患者立场审视病情,设想可能存在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不但重视患者的生理体验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担忧心理同时患者也应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增加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2]。

1 医学生换位思考缺乏的因素分析

1.1 社会责任感不强(个人为中心)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先进代表,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各种不良思潮如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等,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出现了个人主义观念的盛行。这种观念是以个人的利益为个人行动的准则和出发点,认为自己的前途命运靠自己决定和把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得到提倡,权利意识得到强调。学生变得更加自我,功利性更强。因此他们已将目光过多聚焦于自己身上,而不是聚焦于社会热点,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于是部分大学生就出现了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求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索取轻奉献的现象。

1.2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存在重知识轻人文的弊端。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还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许多学校虽已开设人际交流方面的课程,但多为选修课,学生对医患关系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学期间偏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素质修养、交流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估计不足,造成只关心病、不关心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医学领域中电子技术、超声、激光等先进仪器与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医患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物的对话。同时由于法律上的“唯科学性”规定,为了确保医疗上的“科学性”,也为了尽量杜绝医疗纠纷,医生依据各种化验指标、图像、仪器检测的数据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目前的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诉说不再重视,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医生在感情层面上忽略正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导致医患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医学工作的对象变成了疾病而不再是病人本人,患者也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的人,似乎变成了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2]。

临床教学是医学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学生培养目标的最后教育阶段,在医疗实践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的阶段。因此,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增长才干。临床实践也有利于增进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弥补传统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不足。

1.3 职业道德操守的相对滑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不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学校都过于重视卷面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学生们因此每天陷于题海之中,只重视考试成绩。到了大学阶段,仍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学习成绩的高低又决定了奖学金及将来的就业状况。学生很少有时间与社会接触,对社会了解少,缺乏人际交流经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高,致使有些医学生存在急功近利,重业绩轻操守的思想。

2 加强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

2.1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医学生如果缺乏人文修养,没有高尚的医德,医患沟通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医学教育要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渗透。提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的方式,把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医学生的气质、修养、人格,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2.2 转变医学生的思维方式 要转变传统的“以医为尊”的观念,树立现代的“以患为尊”的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做到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的需求,包括对治疗的需求及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温暖,对医生产生信任感,从而增进医患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摒弃“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不能将患者只看作某种疾病的“载体”,而应该意识到病人首先是一个正在遭受病痛的鲜活生命个体。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思想观念与医疗行为上,全面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治疗思维。其内涵在于医生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心情,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变“看病不看人”的医疗不良习惯。医学生要意识到,患者因为受高度的生理和心理敏感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诊断、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医疗风险等问题会出现与平时不尽相同的表现。所以需要培养对患者的同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弥补由于医患角色不同而导致的情感体验差异,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

2.3 加强医学生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技能的训练 良好沟通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医学生要认识到绝大部分患者不能真正理解医学专业术语的含义,所以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俗性。与患者沟通时措辞要通俗易懂,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用打比方的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还要认识到不同知识背景的患者在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面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要注意应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同时要加强非语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一些肢体语言的特殊含义,从而避免因不恰当的肢体语言引起患者的误解从而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医学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关键是要学会以心换心,用自己的责任心换取患者的信心;用自己的耐心,换取患者的安心。

2.4 情景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与换位思考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社会知识,要想很好的掌握,除了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见习、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是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场景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与“医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让患者体会患者的心情,锻炼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改进医学生的交流方式,并提高沟通能力,树立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思维习惯。

3 临床带教教师的自律

作为临床带教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水平。要了解医学生的心理与需求,按照教学规定完成带教任务,并能随时了解每位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从而进行随时随地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不断改进临床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病患间互相换位思考,为构建医院和谐氛围出一份力。

[1]彭 静,黄小萍,孙良坤.换位思考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 627-2 628.

[2]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 066-1 067.

[3]冯丽华,熊云新,徐兆学.医疗卫生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9):1 113.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人文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