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

2013-08-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译者文学

励 莉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风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被运用在许多领域,如设计风格、穿衣风格、做事风格、写作风格等,但要真正界定“风格”这一词却绝非易事。在文学翻译领域也有不少有关风格的词汇,如“作者风格”、“译者风格”、“风格传译”等,按照Savory Theodore的解释,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是指一篇作品的主要特征与精华所在,是作者创作时的个性与情绪的产物 (Savory 1957:54)。虽然文学翻译的风格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大多数中西方翻译研究者都将目光聚焦于是非、可否的宏观问题上,主要将重点放在作者风格能不能译、译者风格该不该留,却忽视了风格与风格之间的比对研究,忽略了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之间的关联,更没有将译者风格作为一种单独的风格加以界定和比对,因此,到目前为止译者风格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其研究方法也没有为人们所重视。

1 作者和译者风格定义

风格,《辞海》解释为“风神品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气度作风”,文学研究中的风格主要是指“以辞达意的方法、作品的特殊格调、名家的写作格调”等等(张剑桦2001:104)。一些研究者也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风格一词进行探索,如Chesterfield和Buffon就曾经分别用“思想的外衣”(Warner 1961:115)和“人”(Cooper 1907:251)来比喻和形容风格,不过大部分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对风格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风格可译性、风格传译必要性、传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等问题上,对“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明确的定义。

“译者风格”这一概念出现得比较晚,最早提出“译者风格”这一理念的是国内翻译学者冯庆华,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学经典名著的翻译,主要搜集各种不同红楼梦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将这些英译版本建立语料库,在语料库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译者风格一词,但他并没有给出译者风格的完整定义,也没有将重点放在与作者风格的比照上。因此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分析作者和译者风格的特征开始,寻找两种风格之间的关联,尝试结合“风格”在其他领域的含义对“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分别下定义。

《美国传统英语语言字典》第四版(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2000)中“风格”这一词条的解释就有十五条,其中与文学风格有关的定义有:一风格是指一种说话、做事、表达、表演的方式,如演讲风格和写作风格;二风格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学、艺术、表演等表现手法的主要特征,概括了某一作者、或某一流派、或某一时代的主要创作特色。文学翻译中译者和作者风格理念的提出其实是更倾向于对比个人风格,强调个人的特色,且两者之间也有紧密的关联。结合字典的解释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文学翻译框架下的“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可以界定为:

“作者风格”是指作者个人意识和写作特色在作品中的集中表现,是作者运用写作技巧体现个人创作文学作品时价值观、思想、心情等的过程,与作者的写作经历也有一定的关联。

“译者风格”是指译者主体性和其在作品中显形的表现,是译者运用翻译策略体现个人翻译文学作品时对原作品的理解力、翻译决策力、文学再创作力等的过程,与译者的翻译经历也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义,而上面的这组定义主要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领域内来探讨两种风格,强调两者的关系,注重对译者风格这一新名词的研究。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都是强调个人意识和特色,都是一种意念的体现,且都受经历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两种风格的不同点在于作者风格比较自由,不像译者风格受框框的限制,要戴着手镣脚铐跳舞,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自己的特色,而且在过去强调隐形的翻译界,译者的特色往往也要受到抑制。正因为如此作者风格往往相对于译者风格比较容易找到,而译者风格要在作者的影子里去慢慢寻找,要在译文中分辨哪些是作者原有的意识,哪些是译者的特色是一件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事。另一方面,译者风格又很重要,它对作者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左右作者在另一种文化中的影响力,可以改变作者及其作品在读者中的印象。所以说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紧密相连,相互依赖也相互影响。

其实,文学翻译中的“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与其说是语言学上的专有名词,不如说是文化上的特有词汇,因为任何的文学翻译并不只是在翻译字词,而是翻译语篇,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另一种文化的读者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言外效果。不同的译者在传译同一个作者风格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传达效果,这也说明了译者风格对作者风格的影响力,它会影响到作者及其作品在目标语读者心中的形象和看法。总之,作者和译者这两种风格拥有共同点和各自的不同点,若通过对一部作品的原作和翻译再创作的比较,对这两种风格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2 译者隐形与改写

风格可译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文学翻译研究者,有些人认为风格不可译,甚至认为文学作品本身不能翻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风格对等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是可以做到的。

对风格可译性的否定其实就是对译者主动性的否定,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也提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译者隐形论”都在翻译界占主导,它否认译者在文学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味强调翻译就是需要译者隐形,认为好的翻译就像一面透明的玻璃,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如刮痕或气泡(Venuti 1995:1)。译者隐身是希望译作中不出现一丝一毫的“杂音”,也就是不能出现与当地语言或文化格格不入的元素。译者隐身论其实对原作者的和译者都是一种否定,忽视了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让很多翻译者在职业地位和法律地位上都缺乏应有的尊重。其实早在Venuti之前Cohen就发现文学翻译中有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只注重意思的诠释而忽略形式的模仿和态度的揣度,他认为这会造成文学翻译忽略作者风格,导致译文千篇一律、无个性可言(Cohen 1963:33-35)。

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向不同文化介绍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产物,而失去原汁原味的翻译作品也会导致目标语读者丧失对原作品的兴趣,破坏他们心中对原著作者的形象,因而风格传译在文学翻译中十分重要,既要保留作者风格又要体现译者自身的风格,也就是说要做到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改写。这种改写是译者主动性的体现,是译者风格的体现,是译者传译作者风格过程的体现。

要想避免Cohen所说的制式翻译,就应该明确译者在文学文化交流中应该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译者在翻译中的显形和主体性,强调译者的决策力和创造力,以及由此所造就的译者风格。译者风格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体现为原作在新语言、新文化背景下获得重生提供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避免译作千篇一律,译者的风格特色需要被重视而不是被抑制,但译者的风格不应与作者风格背道而驰,互不相容,这样原作与译作的联系也会被硬生生切断,因为毕竟风格才是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华和精髓所在。

3 利用传译作者风格研究译者风格

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有许多共通的特点,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通过这层联系来研究译者风格,也就是“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尝试对“译者风格”进行研究。对很多译者来说,传译作者风格是文学翻译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该如何传译才能确保作者风格在译作中得以体现?是要严格地一字一句分毫不差地翻译?还是重新改写成一部新作品以确保可读性?抑或是部分保留原作、部分改写?这些都是译者在传译作者风格中可能会面对的困难抉择,如何做决定,如何去取舍,这种决策力和创造力其实就是译者风格的体现。

在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是指某一作者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色,它传达出作者写作时的价值观、想法和心情等,通常是一部作品精华或精髓所在。而译者风格主要是指某一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表现出来的独特改写能力和再创作能力,其中包括其对原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遣词造句水平等。

这里提出的“传译作者风格”概念并不等同于译者风格,只是一个尝试研究“译者风格”的角度,它是用来观察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作品中处理作者风格,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递作者想法,如何在文学再创作过程中发挥个人特色的一个研究方法。在翻译作者风格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而每位译者独特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译者风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实,传译作者风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译者在和作者风格协商的过程,是对目标读者进行作者形象再塑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显性和主体性都将得到体现,同时它也证明译者在文学发展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结束语

每一位译者翻译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而通过对原著作者风格的分析,再进而在作者风格特色传译的难点部分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译者的独特解决之道,即译者自身的风格,这就是本文所强调并尝试探索的译者风格动态研究过程,也就是“传译作者风格”。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具有一定重要性,它体现了译者在文学发展传播中的地位,强调了译者的显形和主动性,同时认为作者风格可以翻译,而且译者风格可以反映在翻译作者风格的过程中。但是“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方法也只是一种研究译者风格的尝试,可以通过对某一译者及其译作的分析,或者某一作者原作及其译作进行对比,来进一步对这一方法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对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及其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Cohen,John Michael.English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s[M].London:Longmans,Green &Co,1963.

[2]Cooper,Lane.Theories of Style [M].New York:Burt Franklin,1907.

[3]Savory,Theodore.The Art of Translation [M].London:Jonathan Cape Thirty Bedford Square,1957.

[4]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Fourth Edition)[Z].‘Style’,retrieved on Aug.8 2012,from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style,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00.

[5]Tytler,Alexander.The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London:Gale Ecco Print Ed,2010.

[6]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Routledge,1995.

[7]Warner,Alan.A Short Guide to English Styl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8]张剑桦.论语言风格的要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104-108.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译者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我们需要文学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