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3-08-15黄媛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黄媛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1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程序开发与应用课程,是我院信息工程系、冶金系等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类似C 语言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或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前期课程。而从教学实践来看,长期以来高职的部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甚至有些学生对此有畏惧或厌倦的情绪,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编程能力较弱,与考级和就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在《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首先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高职生中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过多参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这样的教学分离使得课程教学特点未体现,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学生实际操作和编程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等级考试和就业的需求。

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教学,认为该门课程可以做如下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

2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明确课程定位及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面向市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专业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学生自学打下计算机语言及编程能力的基础,也为想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奠定基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

2.2 规划教学内容

课程的定位、目标及课时数的限制等都对VB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提出了要求。与此同时,理论知识要以学生易用、够用为度,按照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课时数讲授各个知识点,案例选择以尊重教材为主,选取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案例,将知识点和案例达到水乳交融。为此,笔者将教学内容重新规划为:VB 概述、VB 程序设计基础、简单VB 程序设计(基本控件)、VB 语言基础、VB程序控制结构、常用控件及应用。

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将项目层层分解,解决教学分离的问题,突出了高职教学的“教、学、做”合一的特点[1],使学生的分析探讨、教师的案例展示、学生的思考练习、教师的引导梳理、学生的经验总结、教师的点评归纳融合为一体。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课件、课外书籍、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考级准备、自学提升等不同阶段及层次的需要。

2.3 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使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1)宏观项目带动、微观任务驱动[2]

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项目,把教学项目层层分解为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对应每个不同的项目来完成设定的相应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理解深入——总结引申来组织教学。

(2)合理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案例还是思考练习和习题的教学都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分析问题,运用相关知识点来有效解决问题。

2.4 丰富教学方法

(1)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

(2)教学活动全部在教学机房完成,教师的讲授、演示、提问、答疑、点评、接收作业及学生的提问、演示、提交作业等都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对于程序设计的过程也可适当借助黑板,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后为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及网上交流,这些都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4]

2.5 变革考核方式

(1)将以前的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占60%的形式变为平时占30%+综合练习占30%+考试占40%的形式,这样更能公平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2)以前教师多以四个编程题目来考查学生,现在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和程度、参考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型,将考试方式改变为选择题和编程题两种题型。这种考试模式更能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2.6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例

下面以教材中VB程序控制结构中的循环控制结构为例说明本人在教学改革中的措施。

VB循环控制结构是程序控制结构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For-Next、While-Wend、Do-Loop 这三种循环控制结构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在VB循环控制结构这一章节中,笔者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循环变量交换关系(重点内容)—累加和、累乘积构成的循环语句体<For-Next、While-Wend、Do-Loop>(核心内容)—包含循环控制结构的完整程序,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问题引入。为了理解循环变量交换关系,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A 瓶装有红墨水,B 瓶装有黑墨水,如何将两个瓶中的墨水进行交换?<2>如何交换a和b两个变量值,语句如何书写?

(2)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A 瓶和B瓶比作变量的地址,红、黑墨水比作变量的值,使学生理解交换变量a、b的值需添加一个变量c作为中间变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出正确的VB语句表达方式。

(4)分组讨论。教师可设计一个小组讨论,写出三个语句(a=a+b:b=a-b:a=a-b),让学生判断这三个语句能否实现a、b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出变量值的变化情况表,使程序的变量值的变化变得清晰明朗,让学生不仅能用基本方法和技巧读懂程序且能加深对于将涉及到的累加和语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自主学习。限定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For-Next、While-Wend、Do-Loop循环所对应的案例,找出题目所需实现的功能,结合教师通过教学机房的课件讲授、最终效果演示以及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案例教学,达到理解累加和、累乘积构成的循环语句体。

(6)互动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机房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完成For-Next、While-Wend、Do-Loop循环的思考练习中的填空、选择题目,学生可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修正,对在做题时体现的教学遗漏知识点进行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循环语句体的理解。

(7)评价引申。教师布置学生任务:运用For-Next、While-Wend、Do-Loop 循环语句结构进行完整地编程,在教学机房环境下教师可给出学生发送作业及提示信息,学生可提出问题或求助于网络或查阅书籍等相关资源,进行独立编程并提交作业,教师可给出答疑、点评、演示、总结归纳本章节的知识、提供学习技巧,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解决难题的成就感。由于循环控制结构的部分题目具有一题多解性,教师还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做题要求和题目难度,实现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或有参与二级考试要求的学生提出要求其达到一题多解或找出相对复杂题目的解决方案。

3 教学改革成效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在采用该教学改革方案后,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在未实施该教学改革前,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笔试通过率为60%,上机通过率为0%;而采取并实施了该教学改革后,学生笔试通过率为80%;上机通过率为60%。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实践和完善,还要在特色和创新上多下功夫,还要开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思路,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童 鑫.高职VB语言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6):106-107.

[2]于大弘.高职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园月刊,2011,(3):116-117.

[3]张伟民.高职VB6.0 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27):268-269.

[4]朱一飞.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J].教育界,2011,(8):81-82.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ATO控制结构的地铁列车智慧节能技术
企业文化+控制结构: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体化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