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柏县小杉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2013-08-15田心勇陈东彦许露予

科技视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水洞坝坡溢洪道

田心勇 陈东彦 许露予 李 冉

(桐柏县水利局,河南 桐柏 474750)

0 引言

小杉坡水库位于桐柏县黄岗乡高店村的淮河支流流动河上,属淮河流域。该水库于1965年1月动工兴建,1966年5月竣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3km2。小杉坡水库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水库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校核洪水位197.83m,相应库容78.7万m3;设计洪水位197.08m,相应库容为69.1万m3;兴利水位195.2m,兴利库容50.2万m3;死水位186.00m,死库容为2.2万m3。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等,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水产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小(2)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水库原设计坝顶高程198.6m,最大坝高15.2m,该水库自1966建成以来。已运行四十多年,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但同时存在许多工程隐患。而水库一旦失事,将给下游基础设施和沿河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灾害。

1 水库安全鉴定及存在的问题

1.1 水库安全鉴定

2007年5月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结合水库现状,邓州市水利勘测设计室编制了《河南省桐柏县小杉坡水库大坝工程安全评价报告》,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经河南省水利厅审批核查,认为水库为三类坝,属病险水库,工程存在以下问题:

1.1.1 小杉坡水库地处河南省桐柏县黄岗乡高店村,位于淮河支流流动河上,下游有黄岗乡和毛集镇的5个行政村,耕地0.22万亩,人口0.2万人,并有沪陕高速公路,地理位置重要。

1.1.2 经复核,水库防洪能力不满足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的要求。

1.1.3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填筑质量差,坝坡凹陷、局部塌陷,坝顶无防浪墙。迎水面干砌石护坡无垫层,护坡石粒径小、散乱、风化严重。输水洞进口段混凝土碳化、剥蚀、裂缝,漏水。工程质量不合格。

1.1.4 经复核,大坝河槽段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迎水坡高程192.57m以上无护坡,以下干砌石护坡石大面积缺失,坡面水流淘刷严重,多处坍塌。溢洪道未护砌,边坡较陡,严重滑塌,出口跌差大,冲刷拉切严重。输水洞进口段基础淘刷,裂缝漏水。结构安全性力C级。

1.1.5 大坝坝体座于第四系残破含砾粉质粘土上,坝基回填质量差,坝脚存在渗漏现象,渗水为清水;背水坡坡脚无排水体,坝坡大面积散浸。两坝肩均为存在坝肩渗漏问题。渗流安全性为C级。

1.1.6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入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不需进行抗震安全复核。

1.1.7 输水洞进口为混凝土爬坡漏结构,出口无灌溉、泄洪等控制建筑物,水库现状无金属结构,不再进行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1.1.8 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管理设施极不完善。

综上所述,该水库病险严重,为三类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

1.2 工程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库鉴定成果,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2.1 大坝

坝顶无防浪墙,高程不一,水库防洪能力不满足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的要求。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填筑质量差,坝坡凹陷。迎水面干砌石护坡无垫层,护坡石粒径小、散乱、风化严重。大坝迎水坡高程192.57m以上无护坡,以下干砌石护坡大面积缺失,坡面水流淘刷严重,多处坍塌。大坝坝体座于第四系残破含粒粉质粘土上,坝基回填质量差,勘察期间大坝下游有渗水明流,渗水为清水。通过钻探揭露,接触处,土体较软,孔隙多,含水量较高,坝体与坝基接触部位存在接触渗漏问题。背水坡坡脚物排水体,坝坡大面积散浸。

1.2.2 溢洪道

溢洪道宽度不一,岸坡计底板未护砌,边坡较陡,严重滑塌,出口跌差大,冲刷拉切严重,无消能工。溢洪道在左坝肩山坡开挖,下游左岸侧为填土,现状岸坡较低,泄洪时洪水漫溢将冲刷大坝下游坝脚,需培厚加高。

1.2.3 输水洞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大坝运行中维护不够,输水洞爬坡漏混凝土碳化、剥蚀、裂缝、漏水,洞身进口段基础淘刷。水库无启闭设施,放水灌溉不便,不能发挥水库正常效益。

1.2.4 基础设施

大坝没有渗流河沉陷、位移观测设施,无法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大坝无管理房及专职管理人员,无防汛道路。

2 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针对小杉坡水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库的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

2.1 大坝主体工程的除险加固

2.1.1 大坝防渗加固工程设计

对大坝进行充填灌浆处理,以加固坝体,截断接触渗漏,减小坝体坝基渗流量。灌浆范围为大坝桩号0+004~0+216,灌浆段长212m。灌浆孔为双排,分别布置在新坝轴线上下游0.75m处,排距1.5m。单排孔距2.0 m,共213孔。坝体充填灌浆顶部高程为195.7m,底部向下深入基岩1.0m。

灌浆均采用水泥粘土浆,充填灌浆水泥与粘土质量比为3:7,水泥采用42.5#水泥。坝体充填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套管护壁,灌浆完成后,拔套管封孔。

2.1.2 坝顶工程

对坝顶路面进行硬化处理。采用150mm厚C20混凝土路面,下铺设150mm厚石灰稳定土基层,坝顶路面向下游侧呈1%倾斜。C20混凝土路面宽3.0m,上游设25cm宽、50cm高C20混凝土防撞墙,下游设0.15m宽C20混凝土路沿,整修后坝顶总宽3.4m。

2.1.3 上游坝坡工程

大坝上游设计采用C20预制混凝土块护坡,护坡坡度采用原坡度1:2.3,由坝顶护至死水位186.0m高程。预制混凝土块采用边长30cm的正六边形,厚12cm,下铺中粗砂、碎石混合垫层,厚度20cm

2.1.4 下游坝坡工程

大坝下游坡度全部整修为1:2.5,整修后下游坝坡采用草皮护坡,并设置踏步。在大坝桩号0+150处,上下游坝坡均设置踏步,以方便坝体观测。踏步台阶宽1.2m,两侧路沿宽0.2m,M7.5浆砌石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下设10cm厚C10混凝土垫层。

2.1.5 排水导渗工程

在大坝下游,桩号0+050~0+120之间设贴坡排水,主要用于导渗。贴坡坦石厚400mm,顶部高程164.40m。下设两层反滤层,分别为厚150mm的中粗砂和厚150mm的5~20mm碎石。

坝肩及坝脚纵向排水沟净过水断面尺寸为0.3m×0.3m,横向排水沟间距50m,由下游坝顶连接至坝肩或坝脚纵向排水沟,过水净断面尺寸为0.2m×0.2m。排水沟均采用M7.5浆砌石结构,上表面及临水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2.2 溢洪道工程的除险加固

2.2.1 进口段:布置桩号 0+000~0+008,共长 8m,底宽 5.5m,两岸边坡1:1.5,渠底为1:10的倒坡。边坡采用30cm厚M7.5浆砌石护砌,护底采用C20混凝土,厚30cm,下设10cm厚C10混凝土垫层。

2.2.2 控制段:溢洪道控制段为平底渠道,布置桩号 0+008~0+018,共长10m,底宽5.5m,两岸边坡1:1.5,渠底高程195.20m。边坡采用30cm厚M7.5浆砌石护砌,顶部高程198.60m,与坝顶同高程,护砌顶部高程为198.20m;护底采用C20混凝土,厚30cm,下设10cm厚C10混凝土垫层。

2.2.3 尾水渠段:控制段末端至老河槽为尾水渠段,桩号0+018~0+150,共长132m。主要对左岸侧和渠底进行护砌。左岸侧边坡采用30cm厚M7.5浆砌石护砌,护砌高度2.2m,末端部分堤段护砌高度2.0m;右岸侧边坡主要进行消坡整修;护底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护砌,下设10cm厚C10混凝土垫层。

溢洪道下游左岸侧,现状岸坡较低,需培厚加高尾水渠堤,加高后渠堤高 2.7~2.9m,顶宽 1.5m,内外坡均为 1:1.5。

在溢洪道桩号0+132处,设置灌溉引水渠与溢洪道交叉建筑物。交叉建筑物采用竖井式倒虹吸,总长35.0m。进出口竖井采用C20混凝土,深2.0m,水平净过水断面尺寸0.6m×0.8m。输水管道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方涵,净过水断面尺寸0.6m×0.6m,壁厚20cm。

溢洪道总长150m,护底混凝土及护坡浆砌石平均每10m分一道伸缩缝。缝宽2cm,低发泡沫塑料板填缝,沥青砂浆勾缝。

2.3 输水洞工程的除险加固

对输水洞进口段进行拆除新建。新建输水洞爬坡漏位于原位置,下接原输水洞,全长48.2m,其中消力池段长3.0m,爬坡漏斜卧管长45.2m。共设计6级放水孔,最低一级放水孔186.00m,最高一级放水孔高程193.50m,放水孔直径0.5m,设计放水流量为0.5m3/s。爬坡漏底坡为1:4,过水断面采用矩形,净宽0.6m,净高0.8m,C20钢筋混凝土结构,壁厚0.3m。消力池池长2.0m,宽1.0m,深1.0m。

进水口控制设施为3t手动葫芦,闸门为折悬臂式铸铁闸门。

2.4 监测设施

计划在桩号0+099处布置一个观测横断面,布设3个位移观测标点。各标点均为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共用,安装强制对中装置。在大坝左右坝肩基础坚硬、稳固部位分别设一个观测基点,利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大坝位移、变形观测。

在桩号0+150处踏步旁增设一组水尺,进行上游库水位观测。

3 结论

通过以上的除险加固工程措施,工程完成后,加固了大坝坝体,完善了溢洪道的泄流条件,改善了水库的周边环境,使防洪、灌溉、旅游、养鱼等效益大大提高,同时也保障了水库下游沿岸抵御洪水能力,使下游免受洪涝灾害,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水洞坝坡溢洪道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基于Kriging法的土石坝稳定可靠度分析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高低堰竖井溢洪道的研究与应用
岸坡弯道式溢洪道优化设计应用
高坝溢洪道挑流消能探讨
某水库水位下降过程前后坝坡稳定性分析
非常溢洪道在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从13016回采工作面探讨大水洞煤矿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