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希“英雄忠义主义”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以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与《诸神之战》为例

2013-08-15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湖北荆州434020

名作欣赏 2013年35期
关键词:忠义英雄主义三国

⊙雷 敏[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 湖北 荆州 434020]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创作者按照人们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和标准去塑造具有不同文化内涵、不同时代意义的英雄形象,编写动人的英雄故事。因此,对于英雄的定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文化中,英雄形象无不是“仁”“义”“智”“信”等完美品格的化身。他们是造福人类、保护人民、忠君爱国的民族忠义英雄。然而在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希腊社会,古英雄们则是以追求荣誉、炫耀武力为最高奋斗目标,对他们来说,个人的荣辱高于一切,甚至重于生命。他们任意劫掠、残酷杀戮、淫荡不讳,却不受道德的谴责。偶尔,他们为人类造福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可以更为准确地定义为“武士英雄忠义主义”。

三国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奋斗与奉献精神,其中蕴含的“英雄忠义主义”人物形象和英雄故事成为后来文学创作者和史学家的研究对象。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是反映三国文化中“英雄忠义主义”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希腊神话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是古希腊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希腊神话为体裁改编的电影《诸神之战》是对古希腊时代“英雄主义”的现代解读和历史传承。文章以上述两部电影为例比较研究中希“英雄忠义观”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所赋予的新的文化内涵。

一、英雄忠义主义的历史内涵

我们将英雄主义定义为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一种英雄精神。根据他们对利益追求的不同,我们将英雄忠义主义分为“个人英雄忠义主义”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个人英雄忠义主义”是指为了追求个人私利,如权利、金钱、荣誉或美女而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或性命,置集体利益和人类幸福而不顾的玩命英雄主义精神风貌。狭义的“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是指为了团体和国家的利益英勇奋战、尽忠职守、克己奉公、忠主爱国,却不得不以牺牲其他团体或他国利益为代价的“集体或团体英雄忠义主义”。广义或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是指打破了团体或国家的界线,以整个人类及各民族的兴旺发达、和谐幸福为奋战目标并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乐于奉献,尽忠职守的人类“民族英雄忠义主义”精神风貌。

三国文化与希腊神话对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有“神化”的现象,即超越了凡人所及的能力。英雄们都肩负着人类赋予的使命——在战斗中征服,在战斗中牺牲,在战斗中拯救,人们对英雄的崇拜表达了他们的各种欲望、愿望和信仰。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其一,三国文化中以“民族英雄忠义主义”传承为主流;而希腊神话以“个人英雄忠义主义”或“团体英雄忠义主义”为主流。其二,三国文化中女英雄缺失;希腊神话中却以女英雄神居多并且与男英雄神享有平等的机会。其三,三国英雄受民间伦理道德的约束和评价;希腊英雄神即便伦理道德缺失也会得到民间的宽容与接纳。其四,三国民族英雄心中都是以集体和国家为重;而希腊民族英雄神多以保个人利益在先然后才是家庭、团体、国家。其五,三国民族英雄是具有非凡品格的完美的“圣人”形象,是人民行为的楷模;而希腊民族英雄神是具有非凡神力的“神人合一”的“超人”形象,是人类的助手。最后,三国民间对民族忠义英雄的崇拜是跨地域、乃到整个国家民族范围的;但在希腊大多都是地域性的祭祀,跨地域性的很少。

二、英雄忠义主义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三国文化与希腊神话中,历史英雄和英雄神的忠勇神武形象和忠义精神在小说、诗歌、戏剧、绘画等传统民间文学艺术中不断地得到弘扬、传承。然而,在全球经济和大众传媒高度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传媒形式的出现又将赋予历史英雄或英雄神什么样新的时代内涵呢?下面以影视作品《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和《诸神之战》为例比较分析两种文化中“英雄忠义主义”的现代内涵与创新。

1.三国文化: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中英雄形象的升华与创新

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围绕三国时期的忠义英雄“五虎将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一的“五虎上将”赵云讲述他追随主公刘备,忠肝义胆、骁勇征战、戎马一生的英雄传奇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赵云英雄形象的塑造在继承历史英雄的智勇、忠义气概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创造与提升,从而赋予“历史英雄忠义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影片主要通过英雄故事情节的改造与创新,重塑虎将赵云的英雄形象。本片以“我的命运在自己手里,为梦想而战”①为主线,从现代的视角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集历史智勇忠义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不怕失败,为梦想而搏,虽败犹荣的现代主义开拓创新精神为一身的新时代忠义英雄形象。

历史上“一身是胆、两扶幼主、义贯金石”的“常胜将军”赵云在影片里通过两次重要战役(一是长坂坡之战,二是凤鸣山之战)中人物形象的演绎,被改造、提升为具有时代开拓精神的英雄形象。影片中赵云在长坂坡一战中单身骑马勇救幼主刘禅的情节是符合历史史实的,但第二战凤鸣山之战,赵云誓死出征,帅北伐先锋在荒山遭遇由曹婴主帅的曹魏主力大军堵截,被困凤鸣山,全军与敌军拼死一决,是制片艺术加工创造的结果,并非历史史实。历史记载,赵云并非就义于北代途中,而是病逝。制片改写了虎将赵云病逝的历史,避无不谈“常胜将军”的缕缕战功,而是为英雄赵云安排了一个虽败犹荣的生死战,并以英雄战尽最后一滴血的英勇牺牲而告终。这就是影片的创新所在。影片从赵云怀着“统一中原”的“梦想”、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坚定地加入刘备义军开始,到最后英勇战死杀场而结——虽未实现“助主统一中原”的梦想,但却英勇地走完了英雄无悔的一生,以虽败犹荣为结。其中所诠释的英雄主义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真正的英雄,要正确认识自我,敢于挑战自我,为梦想而努力拼搏,平常心对待成功,不要惧怕失败,要勇于面对失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相信自己,挑战命运,做英雄的自己。影片中,当诸葛亮劝诫赵将不要当北伐先锋主帅时曰:“我们年事已高,都靠美好的回忆活着,你就不怕这美好的回忆在战场上失去吗?”赵曰:“我誓死出征,在战场上失去的希望在战场上找回来。”②这段对话意味深长,一语双关:一来,诸葛之言是问赵将是否害怕此次战败会失去“常胜将军”的英名;二来是问赵将是否害怕这一战之后一去不回,其成就小家的美好梦想会破灭。赵将坚定的回答一来表明了他为兴复汉室大家而宁愿牺牲个人小家梦想的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二来表明了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引申到现代,我们更可以理解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希腊神话:电影《诸神之战》中英雄形象的升华与创新

2010年电影《诸神之战》是根据希腊神话传说改编,也是20世纪80年代同名影片翻拍版本。影片故事围绕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珀尔修斯落入人间后所遭遇的一场神与人、神与神之间的拯救与被拯救行动展开:不堪忍受奥林匹斯众神残暴压迫的阿戈斯国王亚克里斯奋起反抗,对至高无上的神明大为不敬。在冥王哈德斯的怂恿下,天神宙斯决定对愚蠢的人类施以惩罚。遭遇海难流落到阿戈斯的青年珀尔修斯是宙斯和亚克里斯的皇后生下的半神,他亲眼目睹哈德斯所施下的恐怖神迹,并得知哈德斯将释放北海怪兽惩戒世人,除非亚克里斯将美丽的公主安德鲁美达作为牺牲献给众神。在女神艾娥的点拨下,珀尔修斯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与使命,于是决定启程杀死北海怪兽并摧毁哈德斯的阴谋,为百姓,也为了自己的养父和养母……③在复仇之路中,他先去找了巫婆,询问了杀死海妖的方法,那就是砍下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美杜莎,原是相貌漂亮的女子,头发却是可怕的毒蛇。任何人和其对视都会变成石头。于是一行人前往寻找美杜莎。最后在所有的伙伴都死亡的情况下,他杀死了蛇女美杜莎,用她的头杀死了海妖,给了哈德斯最后一击,将哈德斯打回了冥界……

在这样一场神与人、神与神之间的拯救与被拯救的行动中,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原型得到了发展与创新,以珀尔修斯为代表的英雄神的成长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与神的逐步成长。古希腊时代神主宰人间,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不可以反对或冒犯神明;然而现在,人开始反抗神的暴力不再盲目地屈从于神的淫威。第二,从为“个人荣誉”的“单打独斗”发展为“为公众利益”的“团体作战”。当高高在上的神落入凡间,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融入人的品格、性情,同化为半人半神后,他会从一个好为个人私利而争斗拼杀的个体英雄神转变为一个能体恤亲情、明辨是非善恶,并且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人性化的忠情重义的民族忠义主义英雄神。第三,对“美”与“恶”的辨别能力增强,不再受外在“美”的迷惑。古代英雄神崇尚外表美,他们会因为争夺一个“最美女神”的称号,不惜一切代价拼命争夺——“金苹果的故事”最后就引来十年的战争浩劫。现在,英雄神在拯救人类,同时也在拯救神界的行动中发现只有铲除伪“美”的毒蛇(这里的“毒蛇”象征具有诱惑力的荣誉、名誉等),神与神、神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共处。

上述比较分析可见,三国“民族英雄忠义主义”在现代传承与创新中富有新的内涵:鼓励人们开拓进取,追求梦想,挑战自我,做英雄的自己。希腊神话英雄神的“个人英雄忠义主义”升华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不贪图个人荣誉和名利的“现代民族英雄忠义主义”。两种英雄忠义主义的现代内涵虽有不同之处,但均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英雄成长”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两种英雄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在历史的英雄主义信念中沉淀、成长、提升并赋予“英雄忠义主义”新的责任和使命。

三、英雄忠义主义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意义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赋予这两种既有相似又有重大差异的“英雄忠义主义”观念新的内涵。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这种精神风貌通过小说、戏剧、音乐、绘画、评书、影视、网络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发扬和创新。下面我们从人们的心理认知和社会需求两方面探讨“英雄忠义主义”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意义。

首先,“英雄忠义主义”的传承与创新,是人类认知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必然经历从恐惧无知到逐步认识并征服改造,最后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样人类对英雄的崇拜,经历了从盲目崇拜,到理性崇拜,最后到做英雄的自我的逐步认识过程。无论三国文化还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必然经历这样的演变与发展:三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传承发生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英雄他人”到“英雄自我”的重大转变——从原始崇尚权力的“个人英雄忠义主义”到忠情、忠主、忠国的狭义的“民族英雄忠义主义”,再到忠情、忠职、忠于人类的真正“民族英雄忠义主义”,然后到敢于挑战命运、勇于开拓进取、为追求梦想不懈努力,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改造自我、勇敢超越自我的“英雄的自己”。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却经历了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自我服务”到“服务他人”的飞跃——从原始的崇尚“勇士”和“美”、善恶不分、为追求“个人荣誉”或私利“残酷好斗”的“个人武士英雄主义”发展到为“城邦利益”而战的“团体英雄忠义主义”,再到为“公众和民众利益”而“团体作战”的明辨是非、明辨善恶的正义的“民族英雄忠义主义”。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中英雄主义的发展、提升与创新共同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提升。

其次,“英雄忠义主义”的传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国时代“忠职、忠主、忠国、忠于婚姻”的民族忠义英雄形象是三国时期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仁政”封建统治社会的诉求,它不仅能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还能满足人们伦理道德渴望。“英雄的自我”形象是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现代社会人们自我迷失,缺乏奋斗目标,逃避责任、惧怕困难和压力、常因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又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古希腊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无知与恐惧迫使他们对具有“超人”神力的英雄神的诉求,并希望在神力的帮助下征服自然,在那样一个社会里,神的个性难免为了个人的生存而互相争斗厮杀……然而到了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人们不必再为个人私利你争我夺,社会关系中需要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因此造就了古希腊“个人英雄忠义主义”向“集体英雄忠义主义”的成功升华。

综上所述,三国文化与希腊神话中“英雄忠义主义”的历史内涵与现代创新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重大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两种文化中的英雄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在历史的英雄主义信念中沉淀、成长、提升并赋予英雄忠义主义新的责任和使命;英雄形象的塑造与成长、“英雄忠义主义”的传承与创新是人类心理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政治诉求。

①② Director.Daniel Lee(2008).Three Kingdoms: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Kong Kong,Korea.

③ 诸神之战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89452.htm

猜你喜欢

忠义英雄主义三国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9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三国乱谈(1)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
朋友的情谊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