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世界与成人世界:解读《怀抱鲜花的女人》

2013-08-15张永辉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北京100102

名作欣赏 2013年35期
关键词:上尉童话世界黑狗

⊙张永辉[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 北京 100102]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莫言的《怀抱鲜花的女人》最早发表于1991年《人民文学》第7-8合期。到现在为止,有十余篇对它的研究论文。

先看一下它的主要内容。海军上尉王四回家要与钟表专柜的售货员燕萍(小说中曾称其为“钟表姑娘”)结婚,途中遇到一个怀抱鲜花的美丽女人和一只紧随美丽女人的黑狗。王四一时冲动吻了“鲜花女人”,鲜花女人于是紧随王四不舍。王四用尽心机想甩掉她,但总是甩不掉。中间经历很多曲折,她和黑狗一直跟随王四到家。最后钟表姑娘拿走婚房内的十只钟表,决绝而去,王四与鲜花女人相拥而死。当然,故事中还有很多重要细节,容后缕述。

研究者们通常是在“诱惑与反诱惑”、“感性与理性”、“欲望与理性”、“梦境与现实”或“理想与现实”以及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框架中对这篇小说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视角都偏重于象征层面或哲学层面,从而把这个故事简化为上述概念间含义的辨析。但在笔者的阅读感受中,这篇小说的意义蕴含非常复杂,非常丰富。我认为上述解读框架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即对这个故事的现实层面的观照、在具体情境中的象征层面的解读以及把重要细节统合起来的解读方式。

一、现实层面的解读

鲜花女人与王四的故事带有魔幻或鬼魅色彩:鲜花女人始终沉默不语;始终怀抱鲜花不放,鲜花仿佛长在其胸膛上似的;始终微笑,这微笑或者让王四感到非常迷人,或者让他感到极其恐怖;始终如鬼魅一样紧随王四不放;始终有一只幽灵似的黑狗跟随鲜花女人……

多半是因为这种魔幻或鬼魅色彩,使研究者们倾向于从象征或哲学层面对其解读——因为它似乎远离现实。但是,仔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在这个超现实的故事之下,恰恰有一个极其现实的故事:一个正值青壮年的军人即将结婚,但因缘际会,他遇到了一个极其美丽的女人,冲动之下军人与女人有了一吻之恋。此后,军人想复归“正”轨,与未婚妻钟表姑娘结婚,但鲜花女人却再也无法甩掉,直到军人“家破人亡”——未婚妻离去,堂兄弟反目,母亲昏倒,父亲奄奄一息,最后,军人与鲜花女人也同归于尽。

在这个故事的现实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对王四的批评与谴责:“王四想起自己当水手时在舰船的潮湿舱房里躺在那狭小的铁床上摇摇晃晃地阅读《聊斋志异》的情景,那时多么希望有一位美丽温柔的狐女来到自己的身边。现在,狐女近在咫尺,如影随形般地跟着自己,理想变成现实,结果却是如此痛苦。王四自我解嘲地想:我是他妈的真正的‘叶公好龙’!”①“叶公好龙”的典故用在这里,可以演绎出这样的判断:王四对鲜花女人的爱停留于想象层面,一旦面临真正的现实,需要王四付诸行动时,他却不敢有所作为。这种批评谴责的意味到后面愈加浓郁。

“上尉心中的温情又恶性膨胀了,女人那无法言表的妙处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他感到自己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不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多少浪漫故事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勇气在他心中陡然翻腾起来,他迈步向桥走去。”以王四的判断,他必须在“卑鄙无耻的小人”和“敢爱敢恨的男人”之间做出选择,此时他选择走向鲜花女人,但迅即后悔,然后他离开女人和狗自己回家。

上尉的脑子里好像钉上了一幅画:一轮明月当空照耀,月下的小石桥,桥上怀抱鲜花的女人和黑色的狗。他暗暗骂着自己,你是个无赖!懦夫!狗都不如的东西!靠近家门一步,对自己的痛恨和对女人连同那条黑狗的担忧就增强一分。上尉跨进了家门。

王四的自我批评与谴责并没有阻止他走向钟表姑娘,但最终结局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鲜花女人的穷追不舍,这令王四既感动又恐怖;二是父母、亲戚、钟表姑娘等人的误解和不容辩解,不给王四任何“改过”机会。王四最后选择鲜花女人很大程度上有“逼上梁山”的意味,而不是主动选择做“敢爱敢恨的男人”的结果。王四在小说中似乎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正直可亲的解放军军官,一个是耍尽下三滥手段的小流氓——威胁、利诱、暴力、欺骗等手段无所不用;一个是满心利益算计的小人,一个是满怀同情、柔情、孤独善感的军人;一个是无赖、懦夫、狗都不如的东西,一个是敢爱敢恨的男人。王四一直处在犹豫与疑惑中,但他还是倾向于走“现实”的路,最终被逼上了“浪漫”的路。

二、象征层面的解读

如果离开了现实层面的解读,象征层面的解读很容易落入自言自语或痴人说梦;如果仅仅限于现实层面的解读,也会削弱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因为“魔幻性”源于“现实性”也区别于“现实性”,“魔幻性”通常超越于客观世界的逻辑,但却符合心灵世界的逻辑。

心灵世界以自由为原则,现实世界以势利为原则。王四与钟表姑娘的婚姻,从王四家族来说,完全是以“势利”原则促成的。“上尉说:‘娘,你甭操心啦,砍头不过碗大个疤,我豁出去了。’母亲说:‘你豁出去可以,但这名声可就臭大了:你媳妇的叔叔是你哥的领导,你要和人家散了,又是为这种事散了,你哥的日子可怎么过哟!……’”非常明显,王四父母考虑王四的婚姻是着眼于王四哥哥的现实利益的,王四爱不爱钟表姑娘不在其父母的考虑范围,而钟表姑娘家之所以选择王四的原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背景下不难理解——王四是海军上尉,是军官,是出人头地的人物。

那么,在心灵世界的逻辑中,鲜花女人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象征层面的解读常常急于把鲜花女人与“欲望”、“情感”、“感性”、“理想”等概念相联系,这种急于联系的弊端之一是把活生生的小说作品简化为哲学概念间的辨析。为了避免这种弊端,就需要把鲜花女人放到小说作品的具体情境中确定其含义。请看小说中有关鲜花女人的描述:

1.最先映入王四眼帘并使他感到突然袭来了莫名兴奋的,是女人怀里抱着的那束鲜花。

2.她看起来还很年轻,顶多不会超过二十五岁。她生长着一张瘦长而清秀的苍白脸庞,两只既忧伤又深邃的灰色大眼睛,鼻子高瘦,鼻头略呈方形,人中很短,下面是一只红润的长嘴,她的头发是浅蓝色的,湿漉漉地,披散在肩膀上。

3.在他手中光明的照耀下,女人又绽开了迷人的微笑。王四觉得自己的整个精神都被那花朵中的笑容俘虏了。他再也不愿熄灭手中的火焰,好像打火机一熄灭,自己就要从美梦中惊醒一样……

鲜花,美女,这些因素对正值青壮年的军人王四来说,是充满“性感魅力”的。超越这种“性感魅力”而使鲜花女人进入王四情感世界的因素如下面这些描述:

1.一股热烘烘的,类似骡马在阴雨天气里发出的那种浓稠的腐草味儿扑进了他的鼻道和口腔,而这种味道,竟是从那怀抱鲜花的女人身上发散出来。尽管他也嗅到了从阴暗地沟中滚滚流过的雨水的腥味和那束鲜花清冷的植物气味,但都压不住女人身上的味道。

2.王四的老爹曾当过生产队的饲养员,饲养棚里有一铺热炕,王四考进高中前一直跟着爹在这铺热炕上睡。每逢阴雨天气,牲口身上的腐草味道像一只温暖的摇篮、像一首甜蜜的催眠曲使他沉沉大睡。现在他闻到这味道,感到这个陌生女人与自己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系,他产生了与她对话的欲望。

很显然,由于鲜花女人与王四的童年少年记忆经由“腐草味道”产生密切关联,才使得王四“产生了与她对话的欲望”。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王四与鲜花女人的互动就是青壮年的王四与王四的童年少年记忆的互动。典型例证如下面这些内容:

1.王四得寸进尺地把嘴印到她的脖子上、面颊上……从她嘴里喷出来的那股热烘烘的类似谷草与焦豆混合成的骡马草料的味道几乎毫无泄漏地注入他的身体并主宰了他的全部感官。女人嘴里的味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像给打火机充气一样,注满了王四身体内的所有空间。

2.她自始至终对着上尉微笑。她的嘴巴微张,喷吐着草料香气……

3.……她的味道逼退了所有的味道,把上尉笼罩起来。

4.他感触到了她温暖的仿佛生着细刺的舌头和冰凉的嘴唇,并且当然也嗅到了那股从她口腔里涌出来的骡马草料的味道。

除去“性感魅力”之外,这骡马草料味道或腐草味道几乎成了鲜花女人和王四的唯一联系通道。不仅如此,上尉还大声抽泣着说:“小姐,求求你,饶了我吧!我从今之后保证改过,无论在何时何地,再也不敢占便宜了……”泪水沿着他的面颊流进了嘴里,他尝到自己的泪水竟然也是一股腐草味道了。既然王四的眼泪都带有了童年少年记忆中的腐草味道,可见王四情感世界中的一部分还沉浸在其童年少年记忆中。

童年少年与青壮年最典型的区别是:童年少年时期的自我基本上是统一的、和谐的、带有理想或梦想色彩的;而青壮年时期的自我是分裂的、冲突的、矛盾的、带有强烈的现实色彩。从童年少年时期的“童话世界”逐渐过渡到青壮年时期的“成人世界”,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童年少年所面对的“童话世界”是被保护的世界,是现实中非常狭小而精神中无限广大的世界,是以“审美”、“求真”、“向善”为基本原则的精神世界。青壮年所面对的“成人世界”是需要自己独自面对的世界,是现实中比较宽广而精神中相对狭小的世界,是以“追名”、“逐利”、“谋权”为基本原则的世俗世界。

但是,青壮年在主要面对“成人世界”的同时,那个童话世界并没有彻底消失,而只是后退到记忆背景中存在。一旦机缘降临,这个童话世界就要浮现出来并顽强地表现自己。也就是说,青壮年所面对的两个世界——成人世界和童话世界——是相互分裂的。实际上,王四在面对钟表姑娘所代表的成人世界和面对鲜花女人所代表的童话世界时,他的内心是痛苦的、矛盾的,他的自我是分裂的、冲突的。一方面,他爱鲜花女人;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与钟表姑娘结婚。成人世界的强大使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无赖懦夫,童话世界的美好使他又渴望做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选择钟表姑娘意味着童话世界的死亡,选择鲜花姑娘意味着成人世界的解体。所以,不管王四选择哪一个,都意味着悲剧的结局。

鲜花女人的象征含义确定之后,黑狗的象征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下述引文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界定:

1.上尉的凶猛一扑,起到的作用是人与狗交换了位置……

2.上尉又向黑狗扑去,黑狗还是悄无声息地机警一闪,女人轻俏地旋转九十度,人与狗又一次交换位置……

3.说到狗,一个疑团在上尉心中升起:为什么这条狗只有当我返回厕所时才跳起袭击正对它的女主人施暴的男人们,而在这之前,它好像一直在观望。它的袭击好像专门做给我看的,或者,它是故意让女人的挣扎声拖我回去……

4.黑狗低沉地呜呜着,好像一个男孩在哭泣。

如果说王四是一个错综复杂万般“欲望”的综合体,那么这只黑狗就是王四的化身了。

三、关于“明根沐法”

王四在立交桥下吻过鲜花女人后,匆忙逃离的过程中——他在一家卖五金材料的小店铺外堆满了钢筋的法国梧桐树下放下手中的东西。钢筋上长满红锈。那棵法国梧桐只有茶碗口粗,树冠蓬着,如一支火炬,在地上投下一团黯淡的阴影。树干上用刀子深刻着四个莫名其妙的字:“明根沐法”,他看了不解其意——这里的“明根沐法”是否与小说的意蕴有所关联?还是纯粹无关大局的闲笔?

从字面意思分析,“明根”是明了根源的意思。至于这个根源是什么,在不同文化体系中会有不同解释:以孝为根;以仁为根;以道为根;以静为根;以空为根;以欲为根;等等。统而言之,这个“根”类似于终极真理,把握了这个终极真理,就会获得诸多精神利益或其他利益。“沐法”之意可以有多种解释。其中,佛教的“沐法喜”或“沐法雨”是最易说通的解释——即沐浴明了根源之后的发自内心的纯净的喜悦。

如果“明根沐法”不是闲笔,那么莫言一定是怀着哲学野心,试图在小说中揭示某种人生的根源性的真理了。那么这篇小说揭示了什么样的根源性的真理?在黑狗、鲜花女人、王四的关系中,可以简化为一个追逐与逃跑的关系:王四“追逐”(吻)鲜花女人,鲜花女人追逐王四,黑狗一直追随着鲜花女人。如果把追逐者视为“欲望”,被追逐者视为“欲望对象”,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欲望”追逐着,我们所有人也都是追逐者本身——欲望。当然,以欲望为生命之根,这个观点在悲观主义如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中,在斑斓多姿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在“食色性也”等名句俗语中,都有所表达;我们在此重视的是这个观点的新异的表达形式。我们还可以说,童话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根都是“欲望”,只不过是童话世界的欲望与成人世界的欲望有所不同罢了。虽然不同,但都是欲望,也就有相通之处。

这种追根溯源式的小说解读,也许与作者想表达之意相去甚远,但对于读者的意义寻找与意义开掘来说,仍然是有价值的。

① 莫言:《莫言文集》第十四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页。文中的引文均来源于此,不再另注。

猜你喜欢

上尉童话世界黑狗
哑巴狗
冬至游九寨沟童话世界(外四首)
猜字谜(猜一字)
休战期(短篇小说)
美!学校宛如童话世界
隐藏的童话世界
救人
童话世界
善良也是一种罪过
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