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春播马铃薯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13-08-09陈焕丽吴焕章郭赵娟

长江蔬菜 2013年22期
关键词:芽眼结薯晚疫病

陈焕丽,吴焕章,郭赵娟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15)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1]。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无霜期长,在 180~300 d,年平均温度 10~18℃,最热月平均温度22~28℃,属马铃薯二季作栽培地区。本地区受气候条件限制,马铃薯栽培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5%[2]。近年来,河南省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马铃薯生产已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有效途径,并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河南专家调研发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对种薯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分布区域少,严重影响了河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加快品种更新,进一步丰富河南地区马铃薯品种,我们于2012年引进国内新品种(品系)9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本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抗性等进行调查与对比,进一步确定其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郑州市春季露地栽培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为促进河南省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增加品种的多样性,满足市场不同用途的需要及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9个马铃薯品种分别为中蔬05079-66、中蔬02174-142和中薯3号(CK)(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F31和F34(辽宁富友种业有限公司育成),0306-28(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育成),大200205-32(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育成),克200373-20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2000-11-8(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

1.2 试验地点和方法

试验安排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园区。试验地前作为白菜,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①田间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9.5 m2,行距65 cm,株距30 cm,单垄单行种植,每小区4行,每行25株,共100株。四周设保护行。

②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种薯,提前1周切成25 g左右小块催芽。

试验于2012年3月14日播种。作基肥的鸡粪和磷酸二铵随耕地施入,每667 m2施入烘干消毒鸡粪1 500 kg,复合肥50 kg,另外在现蕾期及开花期结合中耕培土667 m2分别追施碳酸氢铵和尿素30 kg。整个生育期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排灌水5次,喷药3次,预防虫害及病毒病、晚疫病等病害。生育期间,在田间对各品种的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晚疫病和早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2012年6月20日统一收获。

表1 各参试品种物候期调查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

①不同马铃薯品种物候期比较 由表1可知,参试马铃薯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生育期均有差异。出苗期以F34最早,比对照早2 d;其次为F31和2000-11-8,比对照早1 d;中蔬05079-66和大200205-32比对照出苗晚3 d;克200373-205比对照晚5 d。现蕾期F34、2000-11-8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迟于对照1~7 d现蕾。开花期2000-11-8最早,比对照早3 d开花;F34、F31和0306-28与对照开花期相近;其余品种迟于对照4~6 d开花。成熟期F34、F31、2000-11-8和克200373-205相同,比对照提前6 d;中蔬05079-66比对照提早4 d成熟;其他品种比对照晚2~4 d成熟。生育期克200373-205最短,比对照短11 d;中蔬02174-142和0306-28生育期最长,为63 d,比对照长4 d。收获后,田间观察发现中蔬02174-142和0306-28的大部分薯块的芽眼长出1~3 cm长的嫩芽,初步断定这2个品种成熟时,地上部叶片生长旺盛,成熟标志不明显。

表2 各参试品种田间性状调查结果

②不同马铃薯品种田间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在9个参试品种的出苗率都在98%以上,均高于对照中薯3号97%的出苗率。不同品种的主茎数差别不明显,为1.2~2.9个。不同品种株高差别明显,0306-28株高最高,为54.6 cm,其次为2000-11-8和克200373-205,分别为53.5 cm和50.2 cm,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株高最低的是中蔬02174-142,为35.0 cm。0306-28单株结薯数最多,为9.0个/株;克200373-205最少,为5.5个/株,与对照相同;其余参试品种单株结薯数均高于对照。2000-11-8的单株块茎质量最大,为620.0 g/株,其余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单株块茎质量最小的为0306-28,仅有241.8 g/株。对照中薯3号的单薯质量最大,为103.3 g;单薯质量最少的为0306-28,仅有26.8 g。参试品种的商品薯率均低于对照的81.09%,最低的为0306-28,仅有43.01%。

③不同马铃薯品种植株性状和块茎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克200373-205茎为绿带褐色,其余品种为绿色。 中蔬 02174-142、F34、0306-28、大200205-32和2000-11-8的叶片为深绿色,其余为绿色。2000-11-8和克200373-205的花冠为淡紫,其余为白色;花繁茂性除0306-28及2000-11-8繁茂外,其余中等。2000-11-8结实性中等,F34和CK无结实,其余有少量结实。中蔬02174-142和0306-28的匍匐茎长,结薯不集中;2000-11-8匍匐茎长短中等;其余品种匍匐茎短,结薯集中。中蔬02174-142、0306-28和对照的薯块大小最整齐一致,其余表现中等。块茎形状表现不一,中蔬02174-142、F31和对照的块茎为椭圆形,2000-11-8为长圆形,其余为圆形。各参试品种中只有克200373-205的皮色棕红,其余均为黄色或浅黄色,其中F31黄色较亮。中蔬02174-142块茎肉色表现为浅黄,0306-28表现为白色,其余表现为黄色。薯皮外观除中蔬02174-142、克200373-205和对照为略麻皮外,其余品种均比较光滑;各参试品种芽眼均较浅。

2.2 鲜薯产量

由表4可知,2000-11-8平均产量最高,折合每667 m2产量为2 024.6 kg,比对照增产14.57%,其次是F34,折合每667 m2产量为1 891.5 kg,比对照增产7.04%,中蔬05079-66比对照增产0.70%,但三者产量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的鲜薯平均产量均低于对照,平均产量最低的为0306-28,667 m2产量仅有 797.3 kg。 其中,0306-28 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克200373-205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参试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2.3 抗病性分析

表3 各参试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块茎性状调查结果

表4 各参试品种产量调查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表5结果显示,参试的马铃薯抗病性表现有较大的差异。花叶病毒病除了F34发病率为30%较高和中蔬 02174-142、F31、0306-28、和 2000-11-8 不发病外,其他品种发病率低于20%,病情指数均小于10,发病不严重。卷叶病毒病以大200205-32和F31发病率高,为40%,病情指数分别为12.5和10,其他品种病情指数较低,发病较轻。晚疫病F31病叶率最高为89%,病情指数为44.78,中蔬02174-142、中蔬05079-66晚疫病发生较对照轻,其余品种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加重。

表5 各参试品种主要病害情况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特征特性,并测定鲜薯产量,结果表明,2000-11-8植株较高,叶片颜色深绿,生长势强,块茎长圆形,结薯集中,薯块中等、整齐,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浅,单薯质量75.9 g,商品薯率72.58%,折合每667 m2产量2 024.6 kg,抗晚疫病弱,综合性状表现好。F34植株株高中上,叶片颜色深绿,生长势强,块茎圆形,结薯集中,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浅,块茎大、整齐度中,单薯质量73.9 g,商品薯率72.30%,折合每667 m2产量 1 891.5 kg,抗晚疫病弱,综合性状优良。中蔬05079-66植株株高中等,叶片绿色,结薯集中,块茎圆形,薯块大小中等、整齐,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单薯质量68.7 g,商品薯率63.06%,折合每667 m2产量1 779.4 kg,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其余品种表现一般,需继续试种观察。

本研究结果表明,2000-11-8、F34和中蔬05079-66这3个品种在外观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合河南郑州地区春季露地种植,可进行扩大生产试验与示范推广。

[1]李丽淑,唐洲萍,王晖,等.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2):167-170.

[2]温亚丽.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0(4):23-24.

猜你喜欢

芽眼结薯晚疫病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