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教学智慧 迎战变化的英语课堂

2013-08-0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书匠教书范式

方 弦

一直以来,笔者个人推崇的是“能生成教学智慧,迎战变化的课堂”的教师。但是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究竟需要把自己追求的目标放在哪里?教师教育的关键又在哪里?笔者结合理论和一线实践,提出了教师的三种选择:“教书匠”、“教书家”、“心灵之师”,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哪种选择是“真正有助于迎战变化着的课堂,对话变化着的学生”的。

一、教书匠、教书家、心灵之师的行为范式

教书匠,一个中国教师长期以来的代名词。如同技师操纵机器,教师很清楚教什么,怎么教。这个时候教师只能称作“教书匠”,没有奇迹,没有创造。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只是坐在那儿记笔记。教师做的只是跟随潮流,而不是灵魂。

教书家,他们意识到教学是不断创造和个性化的动态过程。传统概念的知识对现实生活来说是极其有限的,他们开始探索知识的本质。他们把每次课都当作是独特的创造过程,当然,他们也需要掌握专门的技能,但是无论他们的技能多高,都难以达到教育的本质。

心灵之师,他们开始理解最好的教学并不是教师的表现。教师需要做的并非绞尽脑汁去创造新的东西,一切都出于自然,信手拈来。其最大的特点似乎没有明确的教学组织、教学模式,但其实形散而神聚。严格意义上讲,师生关系趋于模糊,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对此类教师,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工作即生活,生活也即工作。他是真正能激起学生生活智慧的教师。

二、教书匠、教书家、心灵之师的课堂发展框架

笔者将根据初中英语写作课的典型课堂设计,进行分析对比,阐明课堂发展的三个走向:1.知识灌输型(勤奋认真的教学,自主孤立的传授,缺乏对话的交流)。2.教学艺术型(妙趣横生的教学,旁征博引的传授,善于沉默的交流)。3.心灵共鸣型(人文主义的融入,合作精神的深入,评估自我的引入,心灵相通的顿悟)。

1.知识灌输型课堂,即传统的教书匠行为范式下,初中英语写作课的课堂框架探讨。

教学内容:笔者选取较为普通和传统的有关话题“Is it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作文题目可自拟。

教学背景:复习以下单元话题:八下第八单元reading:why don’t you sing English songs,以及九上第一单元话题“How do you study for English”,既为了巩固和延伸这一单元的话题,又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写作任务。

1)Revision 通过提问复习有关“八下Unit8reading和九上Unit1相关单元中的内容。

2)Listening 听课文录音,然后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答案,激发学习兴趣。

3)Presentation 阐述教师对“English”的观点,布置写作任务及写作要求。

4)Writing 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完成。

5)Homework

这是典型的教书匠行为范式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按部就班,不强调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如此传统的课堂设置割裂了教和学的过程,阻碍了学生进行自律学习。传统的层级负责制,使得这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产生的是疏远感,不信任感和怀疑心,而不是主人翁责任感和义务感。Beijiaard等(2000)认为这一类教师低估了教学的复杂性,在追逐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2.教学艺术型课堂,即现代的教书家的行为范式下,初中英语写作课的课堂框架探讨(教学内容、教学背景完全与上相同)。

与知识灌输型课堂相比,教书家行为范式下的课堂在第三个环节Presentation中,突出了教师与学生“互为支架,互相帮助”的合作学习。第四个环节创造性活动更表明教师开始探索知识的本质,意识到教学是创造和个性化的动态过程。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长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是从近期适应高考需要,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而后者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写作课里要把以过程为主和以结果为主的方法合理结合,优势互补,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面向读者,既要重视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也要给学生不同类型的范文进行学习,还要给他们大量的机会进行各种写作训练,以满足课外真实世界的不同需要,写作教学才会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3.心灵共鸣型课堂。秉承了教学艺术型课堂的优点,开拓了视野,即心灵之师的行为范式下,高中英语写作课下课堂英语的探讨框架(教学内容、教学背景完全与上相同)。

教学目标 ◆在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中,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写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策略,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认识能力而不只是写作结果。◆变以语言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1)Lead in 通过提问复习有关“八下Unit8reading和九上Unit1相关单元中的内容2)Listening 听课文录音,然后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答案,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录◆起草阶段(1)酝酿和观点切磋。让学生分小组活动(2)信息排序。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按顺序编排收集到的内容要求。(3)小组汇报。(4)听同学们反馈。(5)听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汇报作简要评述。◆写作阶段突出写作(Time-focused writing)。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完成写作。◆修改阶段(1)听同学反馈。(2)听班级反馈。(3)听教师反馈。(4)要求学生再次作出修改,并于课后交上写作。4)创造性活动 教师分两次呈现两篇作文题,让学生对信息点进行选择与组织5)Homework 根据教师所分析的内容,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3)Presentation教学目标 通过写作教学,在重视写作技巧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的纽带,以达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学习教学实录1)Lead in 通过提问复习有关“八下Unit8reading和九上Unit1相关单元中的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联想有关英语语言特点的谚语。以下的谚语展示与中西文化的差异: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Forbidden fruit is the sweetest.(皆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由于好奇心太重,偷吃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dog—词在英语中毫无贬义。知道这一点,当外籍人称你一声“you lucky dog”时,你便不会面有晦涩,拂然不悦了。)这组谚语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英语语言的特点,讨论关于中西方各方面的文化特点,进而使学生了解语言这个载体。2)Presentation 同教学艺术型3)Writing 4)Assessment 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5)Homework www.english88.com上的作业。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方便性和互动性,利用作业将学生和老师构成一个网络体

与前两堂课型相比,心灵之师行为范式下的课堂在第一环节导入中下足了工夫,使学生“English”的认识极其深入(这种认识不是表面的,而是具体实在的),并且已经很自然地叩开了学生的心灵,学习和写作兴趣空前高涨。教育者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学习内容是否能激起学生生活的智慧。在第四个环节Assessment中,更是将学生的感受提到重要的位置,形成非常自然的师生交流。作业的设置也更体现时代性。

作为老师,要注重心灵之间的碰撞、真正能激起学生智慧。作文教学的一大困境是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热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写作,并让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我、感受创造、获得快乐?实践告诉我们,写作源于渴望,渴望产生写作激情与动力。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让思维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创造兴奋点,激发写作欲望。事实证明,教师走进学生作文世界,师生才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教师课堂实践反思是推动教师从教书匠到教书家的直接途径,它甚至能将教育者推向心灵之师的境界,尽管现在还很难,但这是优秀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吴宗杰,2005)。我们期待那种“能生成教学智慧,迎战变化的课堂”。在“人本”、“和谐”倡导的今天,我们更应追求的是教学经验的领悟和升华。让我们在不断自我反思中,做一个引领时尚和智慧的新一代教师。

[1](新加坡)法雷尔(Farrell,T.S.C)著,余艳译.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2]吴宗杰,黄爱凤.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教书匠教书范式
我的教书生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非凡的教书匠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在山里教书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终身做个“教书匠”
终身做个“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