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对比研究

2013-08-03张晓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倦怠感情绪低落运动

张晓杰

在高等教育中,一个学科专业的定位是尤为重要的。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对自身定位中存在过高、模糊、没有特色、忽视根基等问题,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要求拥有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下得厨房”要求必须面对市场的需求。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并不能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了学习倦怠现象,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对图书馆和Internet校园网相关资料的搜集,并进行整理,对学习倦怠进行研究。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福建师范大学杨丽娴及连榕教授开发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发放问卷230份,有效回收问卷218份,回收率94.8%。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深入访谈法。访谈部分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1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略)。

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习倦怠基本信息

通过调查研究,这些调查对象的学习倦怠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情况,以分值进行计算,本研究调查的105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有37.1%的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学习倦怠基本信息

(二)不同性别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本研究对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T检验,各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同,可以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这与华东师范大学孙静的研究相符合。

(三)不同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为研究不同年级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本研究选取了方差分析方法,经检验各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同,可以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和倦怠总分上存在差异,为研究四个年级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差异,进一步对结果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多重比较结果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情绪低落还是在倦怠总分的得分上,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都是最低的。表明大四学生具有更低的倦怠水平和更少的情绪低落。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大一得分低于大二,大二与大三没有差异,说明大二和大三学生比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情绪更低落。在倦怠总分上,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没有差异,但比大四学生倦怠水平更高。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深入访谈得知,刚刚考入大学的大学生认为经过了高中辛苦的学习,到大学之后应放松一段时间,所以在学习上产生了情绪低落和倦怠。但由于大一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不是很了解,所以情绪还没有大二和大三学生低落。大学的考试没有高中考试压力大,考前老师都会给一定的范围,所以学生认为平时不用学,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了,所以会慢慢放弃自己的学习习惯,这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强的倦怠感。另外,有的学生回答“其他人都厌倦学习,受其他人的影响”。这是因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性格都比较开朗,善于人际沟通,所以同学们中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很容易“感染”其他同学。良好的学风,造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良的学风,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四的学生经过了三年多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了了解和定位,在教育实习时,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从而缓解了学习倦怠。所以大四学生的情绪低落和倦怠感都比大一、大二、大三低。

四、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

(一)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基本信息

本研究调查的113名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中有63.7%的学生倦怠平均分超过中间值3分,表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非常严重。

(二)不同性别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倦怠感,但是相比较而言,女生的学习倦怠感要低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要比男生强,课余也没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所以更能够积极地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男生大多数对未来比较迷茫,对自身的期望也比较高,更加重了心中系统学习知识与急于投入社会的矛盾,因此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较少,倦怠感就较强了。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与知识容量的多少有关,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内化为素质。

(三)不同年级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相似,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也是呈现出大一至大三高,大四较低的情况。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经历了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和训练才得以进入大学校园,因此,大一新生都有种放松的感觉,学习倦怠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经历了一段大学生活,对自身没有准确的定位,也没有明晰的人生职业规划,普遍感觉迷茫和学习没有动力,因此自然也产生了学习倦怠。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很多已经有了清晰的就业定位和步入社会前的危机感,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他们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倦怠感较低,学习劲头比较足。

五、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对比

本研究采用T检验对两个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对比

六、研究结论

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比较严重,特别是运动训练专业,学习倦怠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生人数的一半,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掌握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这就需要以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为中心,拓宽知识面。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也需要不断增进不同学科、课程和知识联系的了解,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今天,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许多创新往往是各种知识的融合碰撞产生的。

无论是体育教育专业还是运动训练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倦怠水平都是最低的。体育教育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比大一和大四情绪更低落。运动训练专业大一和大四学生有更少的不当行为,但大一学生的成就感最低。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倦怠水平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两个专业没有差异,而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有更多的不当行为和更低的成就感。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6

[2]孙静.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8

[3]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102-103

[4]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7

猜你喜欢

倦怠感情绪低落运动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清明
克服情绪低落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不正经运动范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