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3-07-26黄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穿刺针开颅病死率

黄镇

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血肿多选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该术式通过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入颅内,血肿清除硬通道建立较快,固态血肿通过生化酶技术及针形血肿粉碎器可液化为悬液[1],并经针腔排出体外,以此清除血肿,中断或减缓了脑水肿的形成,显著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8 例,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微创清除组28 例,男15 例,女13 例;年龄39 ~73 岁,平均(58.4±2.7)岁;手术距发病时间5.3 ~76.0h;高血压明确诊断史23 例。开颅手术组31 例,男16 例,女15 例;年龄42 ~71岁,平均(57.8 ±3.3)岁;手术距发病时间5.4 ~77.0h;高血压明确诊断史22 例。均经颅脑CT 明确诊断,颅内血肿量(ml) =层次高度×短轴×1/2 长轴,高血压性脑出血:小脑出血量>10ml,大脑出血量>60ml,伴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支持、控制血压、脱水等。开颅手术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清除组在CT 片标记穿刺点,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为了防止损伤头皮血管、颞浅动脉主干等,穿刺针长度以血肿中心部位至头皮距离为依据。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手枪式无极电站接于穿刺针尾。钻颅时,血肿中心点与头皮穿刺点成90°,至硬脑膜处停止钻颅。以塑料针芯替换针芯,将穿刺针缓慢插至血肿外层,塑料针芯拔出,将盖帽拧好后连接引流管。将半液态及液态血肿用20ml 注射器进行抽取吸除,并深入血肿中心点。血肿粉碎器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用肾上腺素液和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引流,首次引流约1/3 ~1/2 的出血量,后于血肿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0.75 ml+尿激酶2.5 万U,闭管4 h。第二次注入尿激酶2.5 万U 的必要性应以引流情况为依据,大部分患者需再次开放引流,至引流完全。

1.3 生存质量分级标准 Ⅰ级:日常生活未受影响,残留症状和体征不明显;Ⅱ级: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缺失部分残留功能;Ⅲ级:需他人帮助以完成日常生活;Ⅳ级:意识清楚,不能自理日常生活;Ⅴ级:植物存活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分级及病死率比较 两组生存质量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微创清除组死亡1 例,病死率为3.6%;开颅手术组死亡5 例,病死率为16.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并发症 微创清除组并发癫痫1 例、消化道出血3 例、肺部感染16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开颅手术组并发癫痫5 例、消化道出血7 例、肺部感染1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生存质量分级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classification

3 讨论

早期清除血肿、挽救生命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治疗目的,此外,还应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减轻血肿周围的压迫。微创清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可于局麻下手术、可于床边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势急,严重损伤了周围脑组织,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2]。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多形成于发病后0.5h[3],血肿机械性压迫周围脑组织[4],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持续性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移位[5]。周围脑组织随着血肿压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了不可逆性损伤的程度,以致神经功能死亡、缺损[6]。手术治疗能够及早地减少神经功能受损并挽救生命。从明确诊断到手术结束,开颅清除术需较长的时间,并发症多,对心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7],且需采取全麻醉于手术室内施行。微创清除术的穿刺针具有针、钻一体化的特点[8],机械性碎吸血肿被液流正压粉碎血肿所替换,密闭性好、不切割神经[9]、创面仅0.3cm、操作区域小,血肿的碎吸、液化效率高,无盲区,使颅内感染发生率下降,防止脑组织再出血和再创伤[10],创伤小,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相比,损伤较小、操作简单,可快速清除血肿。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微创清除组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微创清除组病死率为3.6%,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16.1%;微创清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83.9%。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效果好,病死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王彩平.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11):3855.

2 翟思田.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附80 例报道)[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 (12):11 -12.

3 王维治. 神经病学[M].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6.

4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3 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321.

5 陈忠波,石清泉,张行泉,等.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 (6):57 -58.

6 李江,胡国平,徐蒋荣,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快速形成二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 (7):5601.

7 商善刚,翟文生.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458 例效果评价[J]. 山东医药,2008,48 (2):84 -85.

8 黄广苏.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等因素关系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2009,18(10):42.

9 孙建华,徐建红,陈玮.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抽吸术与内科疗法及开颅手术疗效比较[J]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24 -25.

10 金文.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48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35):206 -207.

猜你喜欢

穿刺针开颅病死率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