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2013-07-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7期
关键词:单发眼动偏头痛

李 锴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8)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李 锴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8)

目的主要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高刺激ABR异常、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等不同症状;而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MRI异常、高刺激ABR异常等症状。结论通过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并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这是不同于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发病症状。通过详细的鉴别可以对两种病理的临床治疗采取更加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对症下药,顺利康复。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鉴别诊断;治疗

近年来,产生眩晕状况的患者逐渐增多,不仅发病率极高,而且其发病时产生的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病理的复杂性为这类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深化改革,对于这种急性发作性眩晕症状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针对临床症状的差异性,进行严格的鉴别诊断,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确保治疗能够对症下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系统的整理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有关眩晕的患者138例,其中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平均年龄在58(34~75)岁;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男20例,女48例,平均年龄在35(8~62)岁。

1.2 方法

主要通过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

2 结 果

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与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在临床症状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正是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通过表1所示,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血压异常26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17例;血管超声异常39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11例;高刺激ABR异常24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5例。其中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血管超声异常,发生概率为55.7%,是常见的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症状。

表1 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临床症状

通过表2所示,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运动病48例;运动敏感18例;畏光或(和)畏声37例;偏头痛48例;眼动异常12例;MRI异常4例;高刺激ABR异常45例。其中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主要高发病症是运动病和眼动异常,发生概率为70.6%,同时相对的高刺激ABR异常也是高发的症状,发生概率为66.2%。

表2 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临床症状

通过表1和表2的分析,可见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的高刺激ABR异常和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是其发病的共性。其他症状都是不同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这也是区分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同时在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选取的临床资料中显示,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平均年龄在58(34~75)岁。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平均年龄在35(8~62)岁。可以看出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大于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的发病年龄,这也是两种病症的鉴别诊断的依据条件。

3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是眩晕的常见疾病,同样是眩晕疾病,但其发病的症状却大相径庭,为此对于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或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不经过缜密的临床分析和鉴别诊断,很容易把二次进行混淆治疗,不能够准确治疗,使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为此要针对病症的不同采用如下区别的治疗方法。

3.1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隶属于脑血管病,占有约20%缺血性卒群中,同时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要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应该值得高度重视的疾病[1,2]。同时表1显示,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还有与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症状相同的高刺激ABR异常和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3]。其中血管超声异常是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高发症状。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发病的原因在于身体上的动脉粥样硬化,轻者可出现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等症状[4],严重者则会出现肢体瘫痪、跌倒发作、偏盲,甚至是脑梗死,可危及到生命[5]。

虽然对于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鉴别诊断仍有不足之处,但是通过我国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在临床上可采用中西医理论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主要从肝脾肾三脏治疗为主,“平肝阳、除痰湿、补肝肾”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重要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天麻素也是治疗的重要药物,主要因为其化学结构为4-羟甲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有利于使大脑皮质恢复兴奋,有镇静、安眠和镇痛的功效。

3.2 偏头痛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发病年龄小,常诱发于年轻人身上。同时本文的表2显示,其疾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旋转性眩晕、其他自身运动错觉、位置性眩晕,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还有会出现MRI异常和高刺激ABR异常等不同症状,而且其中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是有不同于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其运动病和眼动异常是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主要高发病症。

通常对于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的主要的诱发因素在于平日里生活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时长出现激动、紧张、失眠的现象,同时对于患有急性咽炎疾病的患者也会诱发偏头痛性眩晕,日常中的饥饿、受凉、室内通风不良、烟酒过度或月经来潮等都会使头部出现疼痛眩晕,时而程度较轻,时而发病的程度较为严重,甚至危害到其身体健康。

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患者的发病不同可采用药物治疗、中耳加压疗法、体位复位疗法、手法复位疗法、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其中的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氟桂利嗪、敏使朗、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安定、利多卡因有镇静的药效;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苯海拉明、非那根等可抗胆碱能。这类都是对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良好方法。

[1]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6): 22-23.

[2] 韩新利,邵义泽,王会民.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4):15-16.

[3] 李雪雁,王淑珍,范晓燕,等.后循环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38.

[4] 张素珍,吴子明,陈艾婷,等.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07:11-12.

[5] 方嵘,王刚,汤荟冬.1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48-49.

R441.2

B

1671-8194(2013)17-0271-02

猜你喜欢

单发眼动偏头痛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保护措施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
镇脑宁神胶囊治疗血瘀质型偏头痛8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