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

2013-07-01牛洪体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增强型栓子供血

牛洪体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

牛洪体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给予盐酸丁格地尔针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使用2周,并口服西比灵胶囊5mg/晚,缓解期停用盐酸丁格地尔针,继续口服西比灵胶囊,持续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1次/d、每次60min。观察两组疗效和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为65.52%,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内2组治疗有效患者症状复发率治疗组10.20%低于对照组31.58%(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症状复发率低。

体外反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眩晕的最常见原因是VBI。它是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动脉血管痉挛或微栓子脱落栓塞脑干、小脑缺血所致。其早期很少形成脑梗死,多反复发作,有部分患者最终可形成脑梗死。治疗主要应用扩张脑血管的药物和中药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缓解临床症状[1]。忽视了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硬化、易损斑块脱落微栓子栓塞的病因防治。本观察旨在说明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血黏度、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微栓子脱落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现将我院治疗观察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的VBI性眩晕患者112例。凡符合下述条件[2]的患者入选:①眩晕多因头和(或)体位变动而诱发,有旋转感、视物晃动或不稳定感;②伴有一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症状,如眼震、肢体麻木无力、头痛、视听力障碍和走路不稳等;③可有一种以上脑干受累体征(眼球震颤、听力障碍、面部或四肢感觉异常等);④有VBI发病因素,如颈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⑤排除其他疾病,包括耳源性眩晕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全部病例治疗前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拍头颅CT或MRI和心电图排除心脑有关疾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和对照组。体外反搏治疗组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岁;对照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40~79岁,平均60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丁格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周1个疗程并口服西比灵胶囊5mg/晚,缓解期停用盐酸丁格地尔针,继续口服西比灵胶囊,持续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P-ECP/T型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搏装置治疗,1~2次/d、每次60min,治疗压力0.025~0.035MPa。20次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疗效、症状反复频率。治疗2周后疗效评定方法:①治愈:眩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及眼震等症状、体征消失;观察期内未有发作;②有效:症状、体征改善50%以上,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程度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改善50%以下,发作次数无减少和(或)发作程度未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9.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从表1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为90.74%,对照组为65.5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体外反搏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观察期内(12周)2组治疗有效患者症状复发情况比较 例(%)

2.2 观察期内(12周)2组治疗有效患者症状复发情况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复发率为10.20%,对照组为31.58%,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中共有3例出现心慌给予控制输液速度、美托洛尔治疗;体外反搏治疗组2例出现血压升高给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5例患者均完成继续治疗及临床随访观察。

3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常见疾病,随着CT、MRI及TCD的广泛应用,该病的诊出率和诊断准确性越来越高。其主要病因一般认为有:①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性斑块或动脉炎,可以引起血管狭窄、微栓子脱落,使后循环供血不足或形成微小的腔梗。②血液循环障碍:由于颈椎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使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颈部活动时刺激或压迫同侧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扭曲、管腔变细,血流障碍。③血小板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致高凝状态等。临床上多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对VBI性眩晕的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3]。而忽视了对血管因素的治疗。本观察试图说明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供血、降低血黏度、稳定易损斑块、恢复血管功能、改善血流障碍,减少微栓子脱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体外反搏已有30余年发展历史,经过不断改进目前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肯定。此技术临床应用已较安全成熟[4]。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经36h约7周的体外反搏治疗结果发现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显著下降,内皮层呈抗动脉粥样硬化表型特点。体外反搏疗法能明显地增加心脏及全身各脏器血液的灌注,增加血液供应的量,改善缺血的状况。体外反搏时能检测到血液中的一氧化碳(NO)、前列腺素(PGI2)等扩血管物质增加,改善血浆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而且在反搏压力的作用下,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又改善斑块局部低切力状态,逆转易损斑块局部重构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减少微栓子脱落[5]。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另一方面,本组观察显示体外反搏治疗组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这可能与体外反搏治疗提高血流速度,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改善斑块局部低切力状态,逆转斑块局部重构达到稳定斑块、减少微栓子脱落有关。

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无创伤性物理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以长期反复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张建华,董敬远.西比灵治疗眩晕50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学杂志,2006,23(7):686-687.

[2] 游国雄,武志耀.轻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问题[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2(1):6-7.

[3] 王小平.脑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与临床[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8(2):125-127.

[4] 钱孝贤,郑振声.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进展[J].新医学,2000,31 (1):48.

[5] 蔡大卫.体外反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R743

B

1671-8194(2013)27-0147-02

猜你喜欢

增强型栓子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留守儿童栓子
辣语
增强型MSTP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蓝狐
一种基于STC增强型单片机的大电容测量
美国LWRC公司M6 IC增强型卡宾枪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