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赵 亚

(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700)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分析

赵 亚

(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700)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卒中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利尿、降血糖、降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百忧解(氟西汀)治疗,每日早晨服用20mg,1次/d,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后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治疗可有效促进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抗抑郁治疗;卒中;神经功能

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和心理障碍,其发生率较高,在30%~70%[1],PSD对患者的危害性很大,不仅影响患者的语言和认知功能,抑制社会、家庭能力的恢复、增加住院时间,还会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增加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逐渐成为卒中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重点。本文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男91例,女69例,年龄50~77岁,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侧等一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且通过MIR或头颅CT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首发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神志清楚,配合检查,无严重智能障碍和失语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20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14分。排除有严重心、肺、肾、肝病患者和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有药物过敏历史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利尿、降血糖、降压等常规治疗和相应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百忧解(氟西汀)治疗,每日早晨服用20mg,1次/d,疗程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抑郁程度判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共24个项目,总分<8分无抑郁症状,总分>24分为中度抑郁,总分>35分为重度抑郁[3]。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15分为轻度,<30分为中度,30分以上为重度。观察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后的HAMD抑郁量表和NIHSS程度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常规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对比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后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和表2。

3 讨 论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有关于卒中后抑郁的报道,当时的医学界将其归于卒中后躯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反应。随着进一步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与卒中有直接的关系,卒中患者不仅仅会患有躯体残疾,也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以抑郁症最为常见。据统计,卒中后抑郁的在我国的发生率约在12%~67.74%,国外发生率在23%~65%[4]。

表1 两组HAMD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HAMD评分对比(,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n=80例)28.37±3.4515.94±2.556.07±1.865.04±1.21对照组(n=80例)28.65±3.7918.12±2.5415.32±2.0110.38±1.29 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n=80例)21.67±7.5216.12±7.8111.03±7.888.01±7.59对照组(n=80例)21.09±7.6319.57±7.4517.35±7.6215.49±7.32 P值>0.05<0.05<0.05<0.05

卒中后抑郁症一般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运动迟缓、缺乏自知力、兴趣减少、认知功能缺乏和日常生活能力衰退。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生活事件的刺激导致患者心理不稳定进而引起抑郁[5],二是某些患者病变部位恶化进而引发患者病变,从而引起患者抑郁,三是卒中后脑内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分泌明显下降而导致抑郁的出现[6],从发病时间上看,卒中后抑郁发病时间一般在发病后的3~6个月,根据回归统计方法显示,其与患者卒中后的家庭、社会和生理情况等因素皆有关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卒中后情绪的稳定可以有效的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有学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会明显的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百忧解(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组才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8周后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文献报道内容相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时,极易表现出血压波动大、烦躁不安等,这种情况容易转为抑郁状态。根据本次研究发现,对卒中患者使用含有5-羟色胺的抑制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来促进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通过促进突触的形成来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功能,进而达到目的性的运行反射。作为一种高度选择性药品,百忧解的抗胆碱副作用小,且药性容易适应,在临床中使用,可有效治疗卒中后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加深患者的心灵痛苦,也会妨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加重患者身体治疗的难度。对临床医师而言,应高度重视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采用合适的抗抑郁药并配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对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徐瑞会,徐靖靖.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早发性抑郁状态11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3):92.

[2] 张德新,金翔,刘智宇,等.氟西汀促进中风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7):746-747.

[3] 谭泽梁,蓝崧.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19):93-94.

[4] 吴彩堂.中风后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9,24(4):310-313.

[5] 陈卫垠,刘福友,杨爱萍,等.中药复方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20-23.

[6] 贺新民,张益康.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10):22-23.

R743.3

B

1671-8194(2013)27-0129-02

猜你喜欢

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氟西汀致单侧眼球震颤及瞳孔扩大1 例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