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肠壁肠管腺癌

蒋 晶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蒋 晶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7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手术病理分析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1例十二指肠腺癌患者,5例恶性间质瘤患者,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十二指肠腺癌在CT影像中显示十二指肠局部存在软组织肿块,伴肠腔发生不规则性狭窄;恶性间质瘤CT显示大多数是大的软组织肿块,强化很明显,肿块大多是在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呈现肿瘤累及肠管其有较长的范围,肠壁有较为明显增厚现象,中度强化,但是肠梗阻没有明显表现;神经内分泌癌CT显现软组织肿块或是结节影象,有明显强化。结论CT检查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有较为明显地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十二指肠肿瘤;CT;诊断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OMTD)有着不高的发病率,只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的0.4%,其主要临床表现病变有十二指肠腺癌、恶性淋巴瘤和间质瘤,平滑肌肉瘤等。因为十二指肠所在的解剖环境非常复杂,而且十二指肠发生病变时其临床特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没有较明显的特征,致使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难被早期发现并诊断出来[1],导致治疗被延误时机。本文通过研究7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影像,探讨CT影像检查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7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患者有53例,女患者19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是6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22例(30.5%)患者发生上腹部肿胀痛;48例(66.7%)患者表现有梗阻性黄疸(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现黄染色,尿色增深,皮肤出现瘙痒);10例(13.8%)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表现为呕吐恶心);6例(8.3%)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6例(8.3%)患者表现为消瘦、乏力症状;2例(2.7%)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腹部有包块,2例(2.7%)有腹泻腹发热症状。

1.2 方法

使用螺旋CT进行身体扫描检查,在检查之前需要有4~6h禁食水时间;检查开始前半小时需要服用800~1000mL 2%的泛影葡胺溶液。整个上腹部都要进行扫描,采取平扫和增强扫描;通常增强扫描是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团注8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流率保持在2.5~3.0mL/s,扫描时动脉期需要延迟30s,门静脉期需要延迟50~60s。横轴面进行扫描时其层厚为7mm,层间距也是7mm;采集到的原始资料都需要实行多平面重组(MPR),通过冠状面与矢状面的有效重组,其重建层厚保持在2~3mm,多层方位,多个角度的进行病变的观察研究[2,3]。

2 结 果

在病理分析中,有60例患者患有十二指肠腺癌,56例患者为降部(含有46例乳头部),4例水平部;有6例患者患有恶性间质瘤,4例在降部(当中有2例情况累及球部),2例处在升部;2例患者的恶性淋巴瘤处在水平部;4例患者患有神经内分泌癌,2例处在降部累及球部,2例为乳头部。见表1。

表1 累及十二指肠部位和病例类型统计

CT影像资料显示在60例十二指肠腺癌患者当中有42例呈现出1.5~3.0cm的软组织肿块或结节,都位于十二指肠的乳头部,朝向腔内部生长,呈现出圆或是椭圆形状,表面光整性高,有部分表现为分叶状;而且邻近组织没有发现被明显侵犯;在进行增强扫描后发现轻到中度都较为均匀地强化,有一部分肿块没有很好的被均匀强化;另外有17患者病变范围很大,肠壁增厚表现出不规则形态,往腔内所生成的软组织肿块较大,而且生长趋向肠壁外,表现不规则,密度也成不均匀分别,在增强之后有了较为明显的强化,其中能够看到范围较大的斑片坏死区,密度表现较低,有部分发生病变侵入胰头;18例患者当中有2例病灶出现穿孔引发腹膜炎,表现为腹腔内有游离气体而且腹膜增厚。6例患者的恶性间质瘤中有很大的肿块,都是生长趋向肠壁外,强化程度明显,但不均匀,在肿块当中发现坏死区,而且部分病灶当中发现气体影像,2例患者在升部肿块当内发现斑点钙化影,密度非常高。2例患者属于神经内分泌癌,处于降部亲对球部累及范围稍大,强化程度高,内部发现液化坏死区;2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处在乳头部,形状不大,结节样分布,强化较为明显,而且引发胆系向梗阻性明显扩张趋势。有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处在水平部,所累及的范围较广,肠壁明显增厚,改变呈现不对称形状,上壁和前壁都明显增厚,肿块呈现中度强化,当中多分布散状小斑片坏死区,密度较低,发生病变的位置呈现动脉瘤样扩张,位置较近的胃腔和肠管没有发现未梗阻性扩张。

3 讨 论

筛选十二指肠病变通常使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十二指肠腔内是否充盈出现缺损状况,肠壁粘膜是否发生变形,受到破坏,是否肠壁呈现僵硬化形态,并动态状态下研究肠管蠕动变化;此项检查无法充分显示肠管外部受到侵犯的范围,腹腔和腹膜后面的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是否有远处的脏器发生转移[4,5];而且此检查方法准确性涉及到病灶大小,对检查者的技术操作也有较高的要求,还取决于了解认识病变能力。十二指肠镜能够直接确定病变状态和发生坏死的表面形态,直接切割病灶确定组织学结果;但是内镜局限性在于没有办法确定病灶侵犯肠管外的具体情况,如肠管狭窄亦无法检查远段肠管。CT检查全面客观,能够确定肿块大小、形状和侵犯肠管外范围,以及肠管自身病发情况都可以确定。CT检查恶性肿瘤和手术病理比较:十二指肠腺癌多发生于多中老年人。病灶形态小时CT显示肠壁结节影或是呈现浅分叶肿块,多在管腔内,少见管腔外,密度分布均匀,增强后强化均匀多为轻中度;病灶多在乳头部,较早发现形态小亦引发胆道梗阻;病理分析此类肿瘤细胞大多是高分化或是中高分化;少部分有低中分化结节肿瘤,CT难以分辨分化程度,诊断需要进行病理分析。腺癌大范围分布指肠各段,CT显示肠壁增厚不规则,肿块较大,片状坏死,肿块腔内外生长,管腔狭窄,这种肿瘤病理分析细胞多是低分化或是低中分化。

总之,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较为明显,能够准确定位,

观察肿瘤形态、密度、范围等都比较全面,定性诊断较高,还可以肿瘤分期,方法可靠简便,临床价值高。

[1] 岳爱民,田金凤.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4):100-101.

[2] 王志东,王荣.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54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9):676-678.

[3] 贾朝京.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21(3):58-59.

[4] 唐志洋,王亚非.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27(8):880-884.

[5] 宋彬,龚怡.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17(5):425-428.

R735.3+1

B

1671-8194(2013)11-0111-02

猜你喜欢

肠壁肠管腺癌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