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中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原发灶脉管阳性细胞

章 革 李 涛

(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乳腺癌中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章 革 李 涛

(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乳腺癌;基因;蛋白表达;实验研究

细胞黏附因子为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分布于诸多细胞表面,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RBC,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肿瘤细胞等。

CD44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细胞间透明质酸的特异性黏附,变异性CD44基因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等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癌中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产物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脉管浸润、淋巴转移、预后、复发等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161例原发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29岁,中位56岁。病史9个月~6年,最长随访时间为7年。根据WHO(2003)乳腺癌分类及分级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

1.2 方法

每例选出最具组织学分型代表性、最大肿瘤表面部分,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4~5μm连续切片供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44s、CD44V6、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体实验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抗原修复:柠檬酸盐缓冲液中120℃ 5min Monoclonal Antibody CD44S 瑞典(NOVO Castra)1∶50稀释。Monoclonal Antibody CD44V6美国(R&D 1∶1000) 稀释。ABC方法免疫染色,脉管浸润实验研究采用CD34单抗(R&D1:100)标记脉管内皮细胞,与H·E双重染色鉴别血管、淋巴管。

1.3 判断标准

CD44S 200X全视野:(—):阳性细胞数<25%、(1+):阳性细胞数25%~50%、(2+):阳性细胞数50%~75%、(3+):阳性细胞数<75%。CD44V6×200全视野:(—):阳性细胞数<25%、(1+):阳性细胞数25%~50%、(2+):阳性细胞数50%~75%、(3+):阳性细胞数<75%。

脉管浸润:以CD34阳性表达确认脉管内皮细胞,管腔内观察到肿瘤细胞或瘤栓者为浸润阳性。(管腔内观察到RBC为血管,无RBC是淋巴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相关性检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

2 结 果

2.1 乳腺癌组织中,CD44S表达阳性率为32.9%,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7.0%;CD44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脉管浸润在各组织学分型中,分别为硬癌>导管内癌>乳头状腺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P<0.001)或远隔转移(P<0.05)间有显著性差异;脉管浸润阳性者中CD44S表达阳性率为70%,CD44V6表达阳性率为58%;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间CD44基因蛋白的表达为原发灶CD44S表达阳性率72.7%,CD44V6表达阳性率100%;腋窝淋巴结 CD44S表达呈阴性,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3.6%;脉管内癌细胞CD44S表达阳性率为8.7%;脉管内癌细胞CD44V6表达阳性率为(20%);CD44阳性表达与死亡呈正相关;CD44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呈正相关。

2.2 CD34基因蛋白标记脉管内皮细胞,突出显现脉管形态学特征。

3 讨 论

CD44是一种由单一基因编码构成的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多功能单链跨膜糖蛋白,其变构体CD44V6主要参与异质性黏附,即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宿主基质的黏附,异质性黏附在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1]。本实验研究检测161例乳腺癌标本中,CD44S阳性表达为32.9%,CD44V6阳性表达为67.0%,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44S。见表1。

表1 乳腺癌中CD44S、CD44V6表达

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S无表达,CD44V6表达64%,其原发灶CD44S表达72%,V6表达100%。提示已有转移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能检测出CD44V6的高表达。符合Yoshida等[1]张真等[2]的观点。

原发灶与转移灶中,CD44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减弱与缺失提示CD44S基因蛋白在伴随癌细胞转移到转移灶之前,担负着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在基质中的运动,在癌细胞转移、扩散、浸润的过程中,癌细胞突破肿瘤与宿主间的免疫屏障受CD44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抑制,以至表达缺失。

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CD44V6的高表达率提示肿瘤细胞可能获得淋巴细胞的“伪装”逃避人体免疫屏障的识别,且易于进入淋巴结,并依赖CD44V6的黏附特性,完成肿瘤细胞转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与左文述等的报道一致[3]。

Kim H等认为:“CD44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有关”[4]。我们的实验结果认为:不能否定CD44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有关,但就乳腺癌组织学分类而言,各组织学类型间CD44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同时,本实验研究中,CD44与肿瘤预后,复发统计结果显示:CD44V6的阳性表达提示肿瘤预后不良,且证实与肿瘤的转移潜能有相关性。与Ponta H[5]等的观点一致。见表3。

瘤细胞在脉管内出现是建立转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应用CD34标记脉管内皮细胞,突出显现脉管形态学特征,同时配合H·E复染,准确地观察到了脉管内瘤细胞的浸润及血管、淋巴管的鉴别。观察结果显示: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内皮细胞着色清晰,脉管形态显现明了[6,7]。脉管内经Esin复染可确切观察RBC的有无,以此鉴别血管或淋巴管。应用其方法观察发现:脉管浸润与乳腺癌中各组织学分型的生物学行为相吻合,其发生率依次为硬癌>导管内癌>乳头状腺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P<0.001)远隔转移(P<0.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CD44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及脉管浸润与组织学分型及生物学行为中有直接或间接意义。

表2 CD44基因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型

表3 CD44表达与肿瘤复发

综上所述:细胞黏附因子CD44S、CD44V6在乳腺癌转移、复发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生物学介导、黏附作用。CD44S、CD44V6在癌组织中的强表达提示肿瘤复发、转移、预后不良。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间CD44S表达缺失或减弱可能与CD44单抗的抑制、阻止及蛋白终产物生物学效应的改变相关[8,9]。CD44的变异性表达可做为早期诊断瘤细胞浸润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CD34基因蛋白标记脉管内皮细胞,突出显现脉管形态学特征,可作为脉管内瘤细胞观察及血管、淋巴管鉴别的客观指标和方法。

[1] Yoshida R,Kimura N,Harada Y,et al.Th loss of E-cadlherin alphaand bcta-catenin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metastsis and poor prognosis in inyasive breast canccr[J].Int J Oneol,2001,18(3):513-520.

[2] 张真.乳腺癌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4):835-838.

[3] 左文述.黏附分子CD44V6和P5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DAN倍体的关系[J].癌症,2004,23(11s):1418-1422.

[4] Kim H,Yang XI,Rosada C,et al.CD44expression to K-ras p53 gene mutation[J].Arch Biochem Biophys,1994,310(2):504-507.

[5] Ponta H,Sherman L,Herrlich PA.CD44:from adhesion mole-cules to signaling regulators[J].Nat Rev Mol Cell Biol,2003,4(1):33-45.

[6] 徐磊.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44及CD24在乳腺癌中的1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1):1197-1201.

[7] Zhang JC,Wang ZR,Cheng YJ,et al.Exp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CD44variantexon 6in primary tumors and corresponding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Dukes stage C or D [J].World Gastrocnterol,2003,9(7):1482-1486.

[8] 张汝一.Htert.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2):681-684.

[9] Yu P,Zhou L,Ke W,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KT and CD44v6over expression with breast cancec[J].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0,136(8):1283-1292.

R737.9

B

1671-8194(2013)11-0073-02

猜你喜欢

原发灶脉管阳性细胞
可切除胃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CT值联合形态学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几何因素对微通道脉管制冷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分析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8F-FDG PET/CT寻找肿瘤原发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的分析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
基于二维非绝热模型的脉管损失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