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分析

2013-06-28毛友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腰间盘椎管椎间盘

毛友军

(安徽省广德县广德中医院放射科,安徽 广德 242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分析

毛友军

(安徽省广德县广德中医院放射科,安徽 广德 24220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螺旋CT检查。结果 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晰观察椎间盘、椎管及其相邻结构的异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其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不便[1]。CT作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方法,在我院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8.5 ±15.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憋胀等症状,120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程6~40个月,平均病程(22.5±10.3)个月。198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别通过CT和临床症状检查确认。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东软-3000型螺旋CT扫描仪。

1.2.2 方法

螺旋CT采取轴位的扫描模式,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患者采取仰卧位,在获得定位之后,对L3~S1椎间盘进行平扫,对于L3~L4、L4~L5、L5~S1每一椎间隙进行扫描,一共扫描4层,扫描层面和椎间隙保持平等,层厚为3mm,层距3mm,扫描视野为120mm。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L4、L5、S1节段的神经受压情况。

1.3.2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分度情况:Ⅰ度突出:腰椎间盘向后或侧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凹陷深度约为1~3mm,硬膜囊和腰椎间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神经根无受压;Ⅱ度突出:腰椎间盘向后或侧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凹陷深度约为3.1~6mm,硬膜囊和腰椎间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或者单侧(双侧)神经根受压移位;Ⅲ度突出:腰椎间盘向后或侧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凹陷深度>6mm,硬膜囊和腰椎间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同时单侧或双神经根受压移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表1)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及推拿科临床中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0~60岁之间。主要是由于久坐久站、长期弯腰劳动、运动不慎、外伤、椎间盘发育有缺陷或感受风、寒、湿邪气所致,甚至随着年龄增高出现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纤维肌肉组织、周围血管神经发炎、水肿甚则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刺激和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和骨质疏松、韧带松弛、脊柱的稳定性减低、椎体边缘骨赘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基础是椎间盘的透明软骨板、髓核、纤维环等发生病变,胶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分为三度,Ⅰ度为不完全撕裂,也就是裂隙达不到椎间盘边缘,Ⅱ度为完全撕裂,即裂隙达到椎间盘的边缘,Ⅲ度是有撕裂并且伴随髓核的突出[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痛常见的发生原因,其主要症状可能还有坐骨神经根受压引起的刺激症状,绝大多数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明确诊断[3]。CT扫描可以对椎体、椎管及附件的横断面进行清晰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层次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密度、钙化、骨化及髓核的滑移等情况真实的显示。螺旋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进行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对于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更加清晰的显示,因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较为准确[4]。正常的腰椎间盘CT呈现软组织密度影,一般是周边较高,L3~L4后缘出现轻度凹陷,L5~S1后缘轻度隆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表现,有局限性的突出于椎体边缘软组织影,大多数与椎间盘有广泛的基底相互连接,密度保持一致,边缘比较光整或者不是十分规则。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变窄。神经根肿胀多是受压水肿的挤压造成,神经根因髓核向内、外后方移位。突出的髓核有断裂,其穿过沿着后纵韧带边缘进入硬膜外间隙,在突出节段的上方和下方椎管内游离。有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接征象主要是腰椎间盘后缘有局限性后突、硬膜囊、神经根因水肿受压、间接征象出现椎间盘真空、许莫氏结节及椎体后缘有不同程度增生等。笔者通过分析我院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螺旋CT检查,结果表明,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CT扫描可以清晰观察椎间盘、椎管及其相邻结构的异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表1 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

[1] 张生,孟艳平,王海蛟.CT和MRI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11,7(19):166-167.

[2] 胡春明,米良传,李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3):249-250.

[3] 张强.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4):80-81.

[4] 米玉俊,武方明,孙海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1,24(9):6117-6118.

R681.5;R445

B

1671-8194(2013)20-0118-02

猜你喜欢

腰间盘椎管椎间盘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