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画意象的味觉捕捉与品评

2013-04-23郑波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人画味觉意象

郑波

【摘要】 味觉品评在文人画中的具体运用,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对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象”是外显的、直观的,通过视觉可以捕捉到的,而“意”却是幽深的、隐秘的,必需有一个品的过程,由表及里的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享受,“味觉”正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载者。

【关键词】 文人画 意象 味觉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256-01

对于“意象”的解释,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所涉及。《易传》中的“立象以尽意”,把“象”和“意”紧密联系起来,此处所阐释的“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意”,即为“尽意莫若象”。而把意象落实到绘画上的要属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迁想”掺杂了“味”的过程,“妙得”,乃是把玄之又玄的意象哲学思想以美学理念的形式为世人接受。文人画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创作主体的“意”融到“象”里面,即现实自然当中的“象”被主体化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理念、人生价值观及人文情趣等与自然契合方可产生意象。对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象”是外显的、直观的,通过视觉可以捕捉到的,而“意”却是幽深的、隐秘的,必需有一个品的过程,由表及里的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享受,“味觉”正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载者。通过味觉的感知方式可以透过“象”来感受到“意”的存在,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理想、愿望、创作理念等,去品读埋藏在作品之后所暗含的真实感情。

文人画创作主体用味觉捕捉宇宙自然的美妙;用味觉来感受自然中与作者心灵相融的“象”;用味觉来联想作品的景外之景。然而,作为文人画历史的接受者或现在的接受者,我们只有通过“味觉”的品评方式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人画的真谛。无论是在文人画的创作阶段还是欣赏其成品阶段,味觉都是必不可少的品评方式。

1 文人画的创作阶段

从创作心态上来看,味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人在对自然的观察方面继承了老庄的“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等思想。他们在面对自然搜集创作题材时,不是单靠视觉的观察作用于画面,完全的写实、描摹自然,而是用虚空的心灵来观照自然,把握宇宙的无限生机并在胸中形成审美意象,然后把此倾注于笔端,形成富有韵味的艺术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山水序》通篇以“道”入手,抓住领悟自然之道必需“澄怀味象”,他还指出“凝气怡身”,“万趣融于神思”,在面对大自然时只有“凝气怡身”才能使心感觉到舒适、愉悦,使心灵得到释放,达到自由想象和联想。他还提出“应目会心”这一美学思想,顾名思义,“应目”就是视觉的感知,“会心”,用心体会,先“应目”后“会心”,这就是“味”产生的规律。有视觉的感受引发对自然的品味产生美的感受就是“味”作用的过程。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用味觉到自然中品味美的东西并与心灵相通产生感应的物象,在头脑里加工、取舍、提炼、创造为艺术形象。“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林深篠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沉郁变化,几与造化挣神奇哉。”也就是说黄公望终日卧坐山林,却不急于表现在纸上,而是观,这个其实不是简单的视觉观察,而是用味觉去品味,品自然之美获得心之愉悦,由此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意味的象。文人画的创作过程不只要求创作者眼、手、脑之间的简单默契配合,它需要靠身心体验,发挥联想,因为想象的东西远比视觉上的东西在时间上要长久,在空间上更加外延。所以,“意”具有联想的成分,并非仅仅依附于形体。郭熙在其《林泉高致》所述:“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这是对自然四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的描绘了自然界轮转变换的神韵。很显然,四时之景变换特征的捕捉与把握是味觉参与的结果,味觉出四时之景异同,却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对元气淋漓自然中“象”的味觉捕捉,由于受个人的修养、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影响,其面对自然的感受和画面上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不同的。比如,范宽味觉北方太华,品察山水,最后笔墨与神遇而寄予情思于绢面,创立了表现其地域特征的豆瓣皴。面对同样的北方山水,李唐、马远、夏圭却因山石的纹理特色创造出了大斧劈皴法。董源巨然和二米父子同样久居江南,前者创造了披麻皴,后者善用米点皴来表现江南特有的地域风貌。同样是北方,范宽之作与李唐、马远之作却不同。同样是迷雾江南,董巨之作又不同于二米,这就说明了他们在品味自然时的感受不同。由于对艺术追求的影响,同样的山水同样的修养那么也会产生不同味道的作品。

2 欣赏者在品评文人画时,味觉的品评是必不可缺少的。

文人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其审美理念也是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来展现的。欣赏者必须通过画面的意象表达来领悟其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这就要求欣赏者也应该具有较高的修养和审美思想,才能品味到文人画的至味所在,这一欣赏是通过欣赏者有观到品再到悟的过程。欣赏者首先通过视觉来直观艺术形式、符号等表象艺术语言,在此基础上味觉表象,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心里情绪,接受者在情绪化中过滤重构作品中的意象,然后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具有个性化的审美理念,穷观极照,发挥联想,细致品味作品,从而会充实、丰富作品的意象。所以因欣赏者主观因素的介入,作品的意象被主观化,从而会触动接受者的某条精神性灵之弦,使作品中的意象具有了艺术接受者的性灵,产生具有接受者思想的景外之景。艺术作品所内含的意象往往是通过视觉直观的符号来暗含的,这些符号表现在画面上就是笔墨、造型、线条、构图等。我们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经常谈起用笔很有味道,墨色很有味道,这里所说的味道是欣赏者在品评画面时的心理感受,越回味咀嚼越感觉有味道,越能感受到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意象承载了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味觉意象不管站在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欣赏者的角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意象又是玄之又玄的,超越具体形状的东西,对它准确科学地把握必须靠味觉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6页.

[2]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9页.

猜你喜欢

文人画味觉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引领意大利菜味觉的美酒力量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文人画”里写春秋
来自林间的风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