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战略思考

2013-04-18徐瑞芳

关键词:职业化国家队后备

徐瑞芳

(闽江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省 福州市350108)

足球作为当今世界第一运动,其社会影响大,人们关注度高,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足球运动的开展,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就加强足球工作做重要指示,大力发展中国足球已写入《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但客观地说,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不尽人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足球运动的需求和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要求。

足球运动发展战略是指足球运动发展中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战略的实施关乎我国足球全局和长远。无容置疑,振兴足球,足球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中国足球发展战略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足球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男子足球世界杯最好成绩是2002年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女子足球世界杯最好成绩是1999年获得第三届女足世界杯亚军,创造了铿锵玫瑰的辉煌时代。但近年来足球运动水平全面滑坡,足球成绩的下滑折射我国足球运动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一)项目发展缺乏战略思维,顶层设计缺失

中国足球发展战略思维存在严重问题,中国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失,对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和足球职业化改革规律认识不足,足球发展战略思维缺失,正如前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指出:我国的足球战略决定了我们是弱者;前副主席年维泗也指出:中韩两国不同的足球战略拉开了差距等等[1]。权威研究表明,多年来中国足球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稳定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在刚刚结束对我国访问的国际足联专家组为中国足球发展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性建议中特别强调:“中国足球多一些战略思考,而不是局限于眼前,这有利于工作开展和解决眼下一些问题”[2]。

(二)举国体制和职业体育的新旧机制不畅、效率不高

从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足球职业联赛制度以来,举国体制与职业体育的新旧体制、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足球职业化改革中反应十分强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不畅、效率不高,严重阻碍了足球职业化发展。机构部门设置不够合理、原有各省市体育系统的后备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和各级国家长期集中训练的组织形式已难以适应,而适应职业化发展需要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国家队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形成[3]。

(三)足球运动基础薄弱,足球人口下降

足球发展基础薄弱,足球普及率低,足球人口萎缩。由于发展经费不足,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不断下降。据中国足协球员注册信息系统显示,少年参与足球项目的人数由1995年65万、2000年61万、2003年30万,到2005年18万人;足球学校也从最多时的4千多所下降到目前的20多所。足球青少年注册人数2010年到达最低的7千人,目前我国注册教练员4千,注册裁判员5千,注册球员3万,国家青少年队可使用运动员逐年减少,且综合能力全面下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规模不断减少,高水平优秀足球人才严重不足,而与其相比较,日本同期足球注册球员人数60万人、韩国50万人、法国146万人、越南5万人。

(四)足球竞技水平落后,运动成绩持续下滑

近十多年来,男子国家队已连续三届无缘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国奥队连续四届无缘奥运会足球决赛阶段比赛,2008年仅凭东道主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2005年以来,国家青年队、少年队均无缘世界锦标赛;女子国家队也无缘下届女足世界杯。由此看来,当前我国足球竞技水平落后,并且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五)足球训练、管理的理念落后,科学训练水平低

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数量不仅偏少、且质量不高,管理人员、教练员缺乏系统的等级培训,专业化、职业化素养不高。科学管理和训练水平低,足球运动科学系统的评估、监控、指导训练体系没能形成[4]。足球技术理论支撑严重不足,训练体系建设薄弱,创新不足,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脱节,与国际接轨的各级国家队系统训练没能形成。传统经验型主导我国足球训练,迄今,国家队仍未形成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和统一的足球技战术风格[5]。

(六)足球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建设过分偏重球队成绩,俱乐部基础、文化建设严重落后,运动员为国争光信念、职业素质教育有待加强。足球行业监管机制缺失,内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外部监管体系与制度尚未形成。“假、赌、黑”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公众形象,足球文化建设滞后,公平竞赛环境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当下中国足球“赌”和“骂”似乎成为“主流文化”,影响了中国足球文化“生态环境”。

二、我国足球运动发展重点领域的战略思考

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体育运动发展整体水平相适应,遵循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坚持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探索中国特色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式,走足球社会化、职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重点发展职业足球、足球国家队建设、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四大战略重点领域。

(一)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完善职业俱乐部建设和职业联赛改革为核心的我国职业足球

职业足球是当代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国际趋势和主流发展方式,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已被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所证明。我国高水平足球运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足球职业化改革,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尽管改革进程艰辛和坎坷,但2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并进一步深化改革。

1.遵循职业足球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职业足球是职业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体育起源并根植于市场经济环境。发展职业足球在遵循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实现市场对足球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即按照职业足球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我国足球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这是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前提,是不能动摇和必须坚持的。同时,我国有自身的特点,举国体制是我国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特色和优势,竞技足球也不例外。因此,我国在推行职业足球市场化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及资金支持等,依法、依规、依章管理和发展职业足球。

职业足球发展的根本是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建设,而足球俱乐部发展的前提是合理和健全的职业足球联赛制度设计,即职业联赛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其中,职业足球联盟(联赛委员会)是职业联赛的直接管理和运作机构,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其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职业足球联赛是职业足球的核心,因此,中国足协对职业联赛的管理理应是其对我国职业足球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但管理手段上则应更多地使用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的手段。

2.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定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当下,我国参加职业联赛的俱乐部都要求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众所周知,公司是以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而我国现阶段的职业体育还具有太多的社会功能,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双层属性,而其社会公益性更加突出。从实践情况来看,俱乐部投资人也更多的是看重其社会文化功能,并非一定是为了盈利。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职业足球俱乐部处于长期非盈利状况,大多是年年亏损经营。因此,现阶段对职业俱乐部性质的限制,并非一定要求其是盈利性企业,只要求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就可以了,至于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还是非营利性组织法人(民办非企业或社团)可由俱乐部依据其资本构成及战略定位自行选择。此外,对俱乐部后备人才队伍的要求不宜过高,要求其必须具有预备队外,其它的梯队应重点强调其与所在城市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俱乐部的优势,又可以使俱乐部与所在城市有机融合,实现双赢。当然,职业俱乐部的准入条件必须与参赛的其他俱乐部相一致。

3.建立和完善职业足球管理体系。首先,要发挥职业体育联盟的作用。应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体育管理机构,尽快将职业联赛理事会实体化,使之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中足协应有足够的话语权),独立地管理和运作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其次,要发挥地方足协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将职业俱乐部准入资质和职业联赛准入资质分开,实现职业俱乐部的属地注册、管理和国家足协备案,以及职业联赛参赛资格的职业联盟的统一管理。第三,要发挥综合监管机制的作用,可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体育、教育、工商、公安、税务、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职业体育,特别是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联赛的联合监管。

(二)协调好国家队、职业俱乐部及职业球员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先进的训练和竞赛理念加强各级国家队建设

目前,我国各级足球国家队按照年龄划分,23岁以上为国家队,23岁以下为国奥队,18岁以下为青年队,16岁以下为少年队。足球国家队是中国足协为参加各类、各级别重大比赛而组建的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队伍,国家队成绩反映了一国足球运动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可见足球国家队建设是中国足协的核心工作之一,各级足球国家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反映中国足协的管理水平。总的来说,国家队建设应适应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足协和职业俱乐部的作用,以全面提高国家队国际竞争力和运动成绩为核心,建立健全国家队支撑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阶段周期系统训练,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战术风格。

1.坚持科学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国家队整体建设发展思路,遵循职业化联赛基本规律,建立组织高效、体系完善、保障有力的国家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研究制胜规律,全面认识和把握足球集体对抗类项目特点,遵循“高速度、快节奏、强对抗、频转换”的比赛特征,从实战出发,坚持现代足球训练理念[6]。要切实加强足球技术研究和理论建设,不断探索与职业化进程相适应的国家队建设特点与规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队理论技术支撑体系。坚持竞训体系创新,确定阶段—周期—阶段训练计划,按照国际足联比赛日,依据国内联赛日程,科学合理安排国家队训练周期,逐步形成国家队训练参赛体系。参照国际足联参加世界杯各级别比赛标准,合理规范国家各级足球队参加世界杯、奥运会、亚洲杯、亚运会的参赛标准,逐步形成适应足球职业化要求的国家队竞赛体系,实现各级国家队在职业联赛过程中实施有效衔接系统训练。

2.更新理念,统一认识。逐步形成中国技术足球路线,坚持统一技战术风格,统一各级国家队技战术风格,遵循整体快速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足球运动员快速、灵活的特点,逐步形成“快速准确、灵活多变、攻守均衡、勇猛顽强”的球队风格特征。加强国家队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精英梯队,逐步依托国家级和足球重点城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建立健全U系列各年龄段国家队体系和训练营培养选拔机制。

3.加强合作意识,完善与俱乐部协调沟通机制。以为国争光为目标,以服务于俱乐部为中心,不断探索职业化条件下的新机制,努力协调和处理好与俱乐部在人员使用、集训参赛、联合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凝聚国家目标和俱乐部需求,建立国家队与相关俱乐部信息交换制度,实现与俱乐部沟通长效机制。规范服务流程,优化国家队训练基地,建立训练竞赛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国家队管理人员数量,提升其理论和实践水平,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建立国际化、标准化和职业化的服务团队,提高国家队医务保障能力,建立运动员保险制度。

(三)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足球发展,创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1.青少年足球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青少年足球是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根基和未来,是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主要在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匮乏。由于我们对职业足球本质认识的缺陷,简单地将足球职业化改革等同于中国足球事业发展,无限地放大了职业化的效能,将明显具有公益性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和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等同;走所谓的市场化道路,造成学费高昂、成材率低、就业困难,完全脱离中国国情,导致原有的举国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迅速萎缩和丧失,而新的培养模式又难以建立。

纵观世界各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学校体育、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差异只在于各国选择的主要培养模式以及其培养模式组合上的不同,采用什么样的组合模式则取决于该国的历史和国情,但无论采用什么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都必须遵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规律。如美国以学校体育运动队为主,辅以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中国以体育运动学校为主,辅以学校体育模式。

2.创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校园内外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开展青少年足球工作主要完成两大目标:一是抓好普及,扩大规模;二是培养人才,提高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足球运动的职业化改革,建立新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当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应走一条“学校足球运动队、足球学校及俱乐部、足球训练中心”的校园内外相结合的新模式。其中,普通中小学足球运动队、足球学校构成校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业余或职业俱乐部、训练网点或中心构成校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这种新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体育、教育部门合作,学校、俱乐部及社会广泛参与,多元路径有序衔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体系。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影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管理瓶颈,将“体教结合”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给以充分的重视:首先,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及学校运动队建设要紧紧围绕普及和推广足球运动,以扩大足球人口为主要目标,做好发展战略规划,积极稳妥实施。要坚持实验先行,丰富校园足球活动内容,探索发展模式,稳步推广,切不可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对校园足球开展的学校应设一定的条件要求,关键是考察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足球学校。足球学校即少年儿童足球学校,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足球专项运动技能的足球特色学校(含体育中学、单项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足球学校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我国足球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最多时达到了4 000多所,如今只有20多所,这说明足球学校的规划、监督严重缺失。第三,俱乐部及足球训练中心。“俱乐部”主要指青少年俱乐部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后备梯队培养途径,“训练中心”主要指全国、协作区、省、市、县(区)、五级足球青训服务中心以及职业俱乐部训练中心。青少年俱乐部应成为各级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示范)网点的重要组织形式,应积极鼓励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职业俱乐部作用,强调其梯队或网点建设与所在城市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俱乐部的优势,又可以使俱乐部与所在城市有机融合,实现双赢。体育部门应逐步建立各级足球训练中心,规范管理和运作,使其成为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此外,优秀青少年球员的海外培训也是一种不错的辅助途径。

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应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政府、体育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俱乐部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管理、教学和训练竞赛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鼓励发展业余足球俱乐部,大力发展社会足球,促进足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现代足球运动是一种强势体育文化。现代足球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体育赛事,而是能从多维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社会和经济活动,其功能和价值也已不再局限在其最初的“游戏”状态,其既具有娱乐、教育、健身功能,也具有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这些使得现代足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元素,无论你喜好如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魅力和影响,因此,现代足球被冠以“世界第一体育运动”的美誉。在欧洲,足球已是社会的主流和强势文化之一,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如英格兰除具有310个职业或半职业俱乐部外,还拥有2万多个业余足球俱乐部,平均2 500人左右就有一家,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有人在踢球。又如意大利除有132个职业或半职业俱乐部外,还具有2万多家业余足球俱乐部,全国平均每3 000人就有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7]。

2.积极创新和丰富社会足球形式,促进足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足球具有倡导团结合作、无私奉献、诚信守法、顽强拼搏、变革创新的社会精神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幸福家园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要从贯彻落实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社会足球和建设我国足球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各种足球文化需求。一方面,要统筹规划社会足球的发展,加强我国业余足球俱乐部的法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升我国业余足球俱乐部的数量和质量,以城市足球发展为重点,鼓励组建各种形式的足球俱乐部组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五人制足球、沙滩足球,广泛开展各类足球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联赛、行业联赛、社区联赛和城市联赛等多元社会足球竞赛体系,推动社会足球规范、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应丰富足球文化内容,如编撰足球文史,创作足球文学,举办足球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载体,加强和改进足球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和健康的社会发展舆论环境。从目前的理论准备来看,解决中国足球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赌”和“骂”足球文化环境问题,可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即文化哲学的视野培育一个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主流民意和正能量的“生态环境”。社会足球的发展主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足协、企事业单位、各机关学校、各民间团体和足球爱好人士的作用,实现政府倡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人们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足球新局面。

总之,足球发展战略是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软肋,我国足球运动的改革和发展急需战略思维,应实施职业足球、足球国家队建设、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协调发展的足球发展战略,绝不可偏废。职业足球应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重点是职业俱乐部建设和职业联赛改革;国家队建设应以先进的竞训理念为指导,重点是国家队竞训周期的确立、技术风格的形成和提升球队国际竞争力;青少年足球应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是校园足球推广、足校和足球训练中心建设;社会足球应以足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重点是业余足球俱乐部建设和业余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

[1]金 汕.足球战略决定了我们是弱者——前任掌门捅破窗户纸[N].足球报,2004-3-24.

[2]FIFA谏言中国足球.多战略思考目光别局限眼前[N].新华社北京体育专电,2011-5-26.

[3]李晓光.对我国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思考[N].体坛周报,2004-12-8.

[4]中国足球协会.坚定不移地把我国足球改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R].1999:6.

[5]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足球事业2003-2012年发展规划[Z].2003:3.

[6]吉恩·米歇尔·本尼则特.现代足球发展趋势[Z].足球训练(中国足球协会技术部).2009(1):42.

[7]国家体育总局国外足球考察组.英国、意大利足球考察报告[R].2009:9.

猜你喜欢

职业化国家队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