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4-14李金宸张军郑纪元齐明陈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14期
关键词:术后感染

李金宸 张军 郑纪元 齐明 陈龙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金宸 张军 郑纪元 齐明 陈龙

【摘要】目的 探索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3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优、良、差例数比较分别为χ2=8.7970(P=0.0030), χ2=2.4174(P=0.1200), χ2=2.9250(P=0.0872),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比较χ2=8.8372(P=0.0030)。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科创伤;术后感染;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及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 主要用于处理浅表创面及行深部引流, 常应用于创伤、烧伤、骨髓炎、褥疮以及糖尿病足等。因其可彻底去除坏死组织与腔隙及创面的分泌物, 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1]。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索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现将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42 例, 女24例;年龄17~59 岁, 平均年龄(36.7±1.9)岁。车祸伤36 例, 工伤事故24 例, 电击伤6例, 创面分布于前臂、手部、膝部、小腿、足踝。8例创面范围小于1%体表面积, 35 例创面范围1%~5%体表面积, 23例创面范围大于5%体表面积。10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2例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 9例细菌培养为肺炎克雷白杆菌, 8例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 27例细菌培养为阴性。病程伤后1.5 h~5个月, 平均病程(7.3±2.7) d。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本次实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并参与此次治疗。

1. 2 材料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多侧孔引流管的VSD敷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英国S&N公司生产的有单方面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主要成份为丙烯酸与聚氨酯);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及三通接头。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实验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彻底清除脓液、异物以及已失活的组织。对于骨折术后感染者, 可不取出内固定, 直接反复冲洗创面, 对创面进行充分止血。对骨外露的创面使用软组织覆盖, 建立微循环, 使创面的血运与骨髓血运相通[2]。清创时要注意邻近组织的血运情况, 只有血运良好, 肉芽组织才能够正常生长。在修剪VSD敷料时, 依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VSD敷料, 防止引流管或者引流孔外露, 拼接时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 缝合时使用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合皮肤边缘及材料边缘, 保证敷料能够和创面充分接触, 若创面较深, 则须将VSD敷料填充至底部,勿留下死腔[3]。将引流管连接到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挤压VSD敷料, 使敷料内的渗液量减少, 在VSD敷料上放置半透薄膜(放置生物半透薄膜时, 要使生物半透薄膜的覆盖面超过创面2~3 cm, 防止漏气, 若使用多张生物半透薄膜覆盖敷料时, 生物半透薄膜要呈叠瓦状粘贴), 以使创面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持续负压吸引手术完毕后, 将引流管连接至患者床头的中心负压吸引系统, 并采取24 h持续负压吸引(负压为125~200 mmHg), 如果半透膜在吸引中出现漏气现象, 则应当重新封闭,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4]。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术后依据患者术前及术后多次细菌培养结果, 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术后7~9 d后拆除VSD敷料, 并依据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采取常规清洁换药或者游离植皮等处理。

1. 3. 2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1. 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优:病灶部位清除彻底, 创面在治疗后2周内完全愈合, 未发生二次感染, 伤口表面覆盖完好, 无需再次更换敷料。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患者恢复速度快。疗效良:病灶部位清除较彻底, 伤口附近皮肤大部分存活, 伤口的分泌物减少, 发生二次感染的情况不严重, 肉芽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 需再一次更换敷料, 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一般。疗效差:病灶部位未清除彻底, 发生严重二次感染, 肉芽组织生长差, 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差[5]。疗效优病例数加疗效良病例数除以总病例数乘以100%为疗效优良率。

1. 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试验观测数据均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 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min)

3 讨论

骨科创伤中发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后, 其愈合一般较为困难, 同时, 骨折内固定手术以后, 其创面也极易发生感染, 使伤口愈合缓慢,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创面处理, 需要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 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 并用外用敷料包扎, 定期换药,需要多次移动患者患肢, 临床工作量大, 愈合时间长, 二次感染几率大, 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6]。目前临床上, 已广泛应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是利用VSD敷料填补创面形成封闭状态引流的一种新型引流技术。其优点主要为创伤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组织;纳米级药物直达病灶, 可深度进入创伤内部, 杀灭病菌;增加创面的血液供应, 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慢性创面中明胶酶活性, 减轻水肿症状;改善创面微循环, 促进肉芽生长;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提高患者免疫力;封闭性好, 减少了交叉感染。在进行VSD负压引流术时要注意:清创一定要彻底, 且止血也要彻底, 不可用引流代替清创;在应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培养, 防止抗生素使用不当, 影响治疗效果;因VSD负压引流术引流吸出的伤口渗出物的含氮量高, 故应给患者适当补充蛋白质;VSD负压引流术术后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应2~3次/d观察负压引流的压力情况及是否出现漏气现象[7],若压力出现异常或者出现漏气现象, 则应立即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疗效优、良、差例数比较分别为χ2=8.7970 (P=0.0030), χ2=2.4174 (P=0.1200), χ2=2.9250 (P=0.0872),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比较χ2=8.8372 (P=0.0030)。说明,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明显优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观察60例.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9): 176-176.

[2] 朱磊,李国庆,王来斌,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骨科杂志, 2010,16(7):534-535.

[3] 张昌茂,陈祖星,林根辉,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14例疗效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013,35(4):122-124.

[4] 江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医学信息 , 2013(14):59-59.

[5] 王光耀,周志荣,张洪军,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应用在骨科创伤中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544-545.

[6] 任萍.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8):155.

[7] 王福忠.骨科创伤中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 2013(16):558-559.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3)14-0009-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3.14.005

作者单位:100037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外二科

猜你喜欢

术后感染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胃肠手术抗生素使用及术后感染的护理措施
个性化护理模式运用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胃癌术后感染的效果
剖宫产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报告
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
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