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实践
——专业布局、项目开发和师资准备

2013-04-1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师资职业院校基地

李 起 潮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财处, 浙江 湖州 313000)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都有着巨大的需求,普遍存在着高技能人才持续短缺的现象。建立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特点的区域公共实训基地,是各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不少公共实训基地,搭建了地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但是,从一些区域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实际来看,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主要有:(1)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使公共实训基地服务地方的功能不能真正发挥;(2)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缺乏系统调研及充分论证,使公共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内容、训练模式及最终效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3)培训师资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双师结构、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难以适应高效实用、多样化的高技能培养培训要求;(4)管理和运行机制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明显存在着高水平硬件建设,低效率运行管理的现象。

为此,本项目结合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和前期运行的实际,着重就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布局、项目开发、师资准备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专业布局的主要内容

专业布局是建设方案的基础内容,贯穿整个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决定着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及服务的效果。另一方面,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投入较大,其专业布局一旦确定,短期内难以更改。所以,做好专业布局,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和设计阶段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专业布局阶段,应该做好以下三个层次的调研分析和设计论证工作:

(一)专业面向的确定

由于产业分布规模、结构、发展重点和产业集群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技能人才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实训基地也应当按照区域分工来组织它的发展层次、专业设置、模式选择等。目前,各地的公共实训基地其运行模式有所不同,如上海的行业聚焦模式、深圳的产训对接模式、青岛的区域共享模式、无锡的实训工厂模式、绍兴的政校合作模式等,[1](P40)但专业设置的出发点都是服务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等。湖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在实施方案制订和立项建设阶段,对地方重点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开展了深入的调研,重点掌握了金属材料、机电制造和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环保节能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现状和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整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区三所中职学校的优质资源,建立了湖州市本级“1+3”模式的公共实训基地。其中,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实训条件建设的“中心基地”,面向机电制造、金属材料为重点的重点工业,现代物流、汽车综合服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与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设置机电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与创意、现代商贸与创业、汽车服务等专业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地方重点产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种及项目的设置

公共实训基地的真正“产品”是项目或工种。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前期建设中,确定专业服务面向以后,需要按照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项目。不同层次的公共实训基地因定位、目标对象、需求投入等不同,实训工种或项目设置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其中,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应根据市区产业规划布局,着眼于能够产生规模性职业群体的实训项目。[2](P21)也就是说,在区域公共实训中心的项目或工种选择上,一方面应设置地方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需要的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加工工艺特别、行业企业特色鲜明的项目,以满足相关行业企业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更要充分考虑到需求广泛、覆盖面大的基础性技术工种。同时,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一般应采取“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的方式,逐步形成市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院校、县(市)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功能互补、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3]如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的机电制造实训基地,设置了精密测量、三维数控加工等专门工种,填补了湖州市专门化、个性化实训资源的空白或不足,满足了如金属管道、电机制造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及专门骨干企业的高端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需要;同时,为适应其他制造企业对基础性技术工种的广泛需求,重点建立了如普通数控加工、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等实训区,并以培养较高等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级及以上)的技工为主要层次,形成了与其他基地专业及层次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标准及依据的把握

公共实训基地的技能实训项目以企业和培训机构无力开展的高新技能实训项目为主,重点突出“高(高端职业和技能)、新(新兴职业和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技能鉴定服务侧重高端和新兴职业,主要开展示范性鉴定和试验性鉴定等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新职业新技能的研发试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开展师资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宣传等项工作。[3]按照这一要求,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前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的具体标准与依据。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时就根据湖州市的实际,确定了具体的标准或依据,并由职能部门指导了建设方案的制订及建设过程。(1)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工种、等级为主要依据,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广泛需要的技工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满足全市职业院校、主要企业、培训机构的实训需求。(2)市骨干行业、企业标准。根据湖州市机电制造、金属材料、新型纺织、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工业发展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些面向骨干行业、企业的实训项目。(3)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标准。根据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要求,部分项目既要考虑以技能为主,也要考虑“产品设计与制作”“工艺改进与操作”等技术革新的要求;部分实训室则应该具有革新培训功能。(4)国内先进专业实训建设标准。合理借鉴杭州、常州、绍兴等已经建成的公共实训基地的经验,根据湖州市未来若干年发展的要求,部分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项目方案的设计开发技术

在公共实训基地的专业面向、工种及层次等的基本框架确定后,就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不同的需求,确定一系列的培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因为,培训方案能具体地体现基地的服务内容,直接影响仪器设备、培训师资等基地条件建设,决定基地的培训目标,所以,项目具体方案设计开发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对象的项目开发定位

公共实训基地要面向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3]其培训对象是社会各层次人员,如各类职业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和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伍军人以及出国劳务人员等等;其培训对象来源广,需求内容多样。因此,必须设计和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训方案。(1)针对职业院校在校生的方案。当前,不管哪种形式的地方公共实训基地,其服务对象大部分是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已在学校教学中学习过专业理论知识,因此,相应的培训方案应以熟悉设备原理、工作过程、操作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素养为主。实际上,职业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等已有很好的基础,只要将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或行业企业标准要求融入,就能与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内容、时间、目标上实现有机的融合。(2)针对企业员工的方案。企业员工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技能、补充新技术新工艺知识。主要是进行岗前培训或换岗培训。这类培训除了培训内容应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及工种要求外,还应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譬如:根据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技术特点设计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模块,根据不同的企业背景开设相应的企业文化课程,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基础安排教学周期等。(3)针对其他各类人员,如个体从业者、待岗员工、退伍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的方案。这类培训方案以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和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为目的,以岗位或工种技能要求为主要内容,按照国家或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来组织培训和鉴定。但这种情况下,在制订方案时须注意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如对个体从业者、待岗或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应当加大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当延长周期。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方法

培训方案处于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核心地位,是实训教学系统的呈现形式。因此,培训方案的设计就是实训系统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对实训系统的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同时,公共实训中心的教学具有更多的职业属性,“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龄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4](P36)因此,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作为实训方案开发设计的参照系,更符合职业培训的特点。开发设计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实训方案,前期至少要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1)组建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和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组成的开发设计团队。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在整个方案设计中应担当组织者的角色,按照实训要求梳理、汇总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思路,制订相应的具体实训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与一线高水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编写相关的技术指导书。(2)工作任务分析。从职业岗位或工种出发,采用问卷、现场访谈、实例分析、标准剖析等方法,进行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梳理归纳出相应的能力要求。(3)学习任务设计。对所包含的工作任务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析,在提炼和归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对应的岗位数量、产品类型、工艺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对某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若干个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时,还要考虑设备条件、学员学习能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等各个方面。学习任务的质量,是实训方案或培训课程质量的真正体现。

(三)培训与鉴定紧密结合的内容组织

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的或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期限、培训教师等具体内容。(1)以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设计为主线,充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应会要求。编写培训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培训期限,明确教师、仪器设备工等具体要求。(2)具体培训内容及计划安排可以设计相应的“培训模块”或“培训包”,并进行等级划分,以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基础、不同要求的个性化需要。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 “培训模块”或“培训包”。如在制订高级维修电工培训方案时,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将下面三类人员的培训时间和内容进行区别对待:①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因为其理论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完成,其理论培训不再列入计划,只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培训的重点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②社会从业人员,根据其理论基础情况具体安排理论培训课时,要求不少于80学时;③需要通过高级维修电工鉴定的人员,其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60~80学时。(3)有技能鉴定要求的培训项目,还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制订相应的鉴定认证方案,包括职业资格名称与等级、申报条件、职业能力要求、鉴定或认证标准、认证方式等,以促使培训过程、内容与鉴定论证要求的有机衔接。

三、师资准备的侧重点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大部分公共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起点高、投入大、速度快,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不仅数量不足、整体结构不够合理,而且来源单一,队伍不稳定,难以满足公共实训教学、鉴定和实训基地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共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其中,师资结构及建设侧重点要根据公共实训基地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

(一)师资的弹性结构

与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相比,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学具有培训对象流动性大、层次多,培训任务预见性差,培训周期和时间难以固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更为紧密等显著特点。这就要求公共实训基地有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多层次的培训方案和指导教材,还要求公共实训基地拥有一支具有复合能力强、能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实训师资队伍。(1)能力和层次结构。公共实训基地教师承担着示范、演示、指导、纠错、考核鉴定等多项职责。这就要求,实训师资中要有熟悉一线生产管理,熟悉工艺设备操作,能够进行技术技能指导的实训师。这些实训师必须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能力,应该是“双师教师”。实训师队伍中还要有能承接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产品开发设计等的高水平教师。同时,为了满足公共实训基地教学对象、教学任务多样化的实际要求,师资队伍在结构上要实现初、中、高多层次的合理配置。(2)来源结构。目前,各类实训基地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主体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由于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学主要是实践技能训练,而且培训对象多样,培训任务复杂,所以教师的来源要实现多样化。除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培训师外,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政府部门的技术管理行家都可以成为实训基地的师资来源。(3)规模结构。公共实训基地的培训任务具有一定的非预见性,这给实训基地师资配置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实训基地的培训任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十分饱满,在另一段时间又可能相对不多,而且每个时期的专业、工种、项目也会有较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弹性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种结构的教师队伍既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又可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师资建设的侧重点

这些年,各地的公共实训基地大多依托当地职业院校,这样各专业所需的师资也就比较自然地以职业院校教师为主。公共实训基地的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同时,公共实训基地在编制、经费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限制,因此,其师资建设的侧重点应与职业院校有明显的不同。(1)培养实训教学的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至少应该有一名实训教学的专业带头人,由其负责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包括组织调研,工种、培训、设备师资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实训教学和鉴定的组织等。专业带头人一般由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2)实训教师队伍。在人员编制允许的前提下,不同的工种应配置不同的专职实训教师,由他们负责日常的实训指导、指导鉴定、项目开发、设备维护等工作。从实际看,单靠公共实训基地自身或某个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是很不够的,必须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具体可根据培训的需求,柔性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人员作为相关项目的兼职实训教师。(3)构建“社会师资库”。[5]公共实训基地可在主管部门(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协调下,根据准入条件,及时采集本地区行业企业、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符合要求的人员信息,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梳理、遴选,形成一个师资“数据库”。从许多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实际来看,构建“社会师资库”是目前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它不但能有效解决教师需求数量的变化,满足实训教师多样化要求,还有助于保持基地师资的专业结构、来源结构、能力和层次结构的相对合理性。

总之,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和环节很多,必须进行周密规划与科学设计。本文所关注的专业布局、培训方案、培训师资三个方面,是体现实训基地“软环境”“软实力”的基础内容,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调研,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惟有如此,才能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软件与硬件建设相匹配,使公共实训基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海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对国内五种典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9,(12).

[2] 冯和平,叶安英.高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号)[EB/OL].www.eol.cn 9K,2007-01-05.

[4]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陈锡宝,朱剑萍.关于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师资库”的探讨[J].探索与争鸣,2007,(12).

猜你喜欢

师资职业院校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的基地我的连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