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祭扫的意义

2013-04-12瀚文

黑龙江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冷食纸钱祭品

■文/瀚文

寒食的习俗。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是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的。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也就成为清明的别称了。

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在仍然有些寒冷的春天,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是很难耐住寒冷的,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然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却将清明节等同为上坟,把扫墓理解成焚烧祭品,于是近年祭品花样翻新,什么流行卖什么。除了鲜花、水果之前这些传统的祭品外,别墅、西装、项链、名牌烟酒、豪华汽车应有尽有,三层小楼里,游泳池、麻将房、KTV室、车库、院子一应俱全,仿真度也越来越高,连当下最流行的苹果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甚至充电器都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连祭拜的人都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代人扫墓的职业扫墓人,扫墓越发的变味了。

别再用钱说话了,还是让清明回归它原有的意义吧!

猜你喜欢

冷食纸钱祭品
冬季吃姜正当时
夏天为何不能用吃冷饮、冷食的方式消暑?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冬季适当吃冷食
第一次和父亲给先人们烧纸
纸钱炉
独一无二的祭品
有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