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分析

2013-04-08

淮海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头孢类皮试青霉素

张 静

迟发型过敏反应,指机体受到刺激后12 h以上才发生的过敏反应,是细胞介导的,T细胞必不可少[1]。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近年来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越来越高[2],从而给患儿带来风险,给家长带来忧虑,给医院带来纠纷,特别是迟发型不良反应,人们往往由于无知或者粗心而忽视它的存在。本文对我院2012年全年的门诊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上报门诊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月~4岁,平均年龄1.7岁。体重7~25 kg,平均12.4kg。

1.2 方法 患儿在使用注射型的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之前均按照规定做过皮试,且皮试结果为阴性;使用口服制剂者均无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患儿用药后12 h以内无不适症状,对这些患儿使用药物的剂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具体症状进行分类及总结。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本组11例患儿发生迟发型不良反应的情况为:(1)种类剂型:青霉素类5例;头孢类6例;注射剂10例;口服制剂1例。(2)发生时间:≥12 h且再次用药前4例,再次用药后7例。(3)临床表现:皮疹2例;腹泻1例;无呕吐及严重不良反应病例。

3 讨论

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本身不具有抗原性,青霉素制剂中所含有的高分子聚合体(6-氨基青霉烷酸)、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头孢类制剂中所含有的高分子聚合体作为伴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形成全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刺激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而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粘附于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及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时,抗原即与特异性的IgE结合,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安全,我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1)用药之前详细询问患儿及其父母药物是否有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是否是高敏体质,既往是否使用过同类药物。(2)用正确的药物做皮试,青霉素类药物用青霉素做皮试,头孢类药物用相应的原液做皮试。(3)能口服不注射,口药物前最好也做皮试。(4)尽量不要联合用药,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时更准确判断是何种药物引起的。(5)静滴结束后观察30 min,确保无不适后再离开。(6)即使静滴结束超过12 h,或次日再次接受静滴时也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不适立即,寻求护士的帮助,停药后,咨询医师是否需要继续使用。

从本资料分析结果可见,注射剂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为90.91%;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均可发生迟发型不良反应,几率相差不大;用药后≥12 h至再次用药后这段都可能发生迟发型不良反应;其主要症状有皮疹、腹泻、呕吐等,皮疹多见,占72.72%,无1例出现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2012年门诊共上报不良反应145例,其中儿童107例,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43例,迟发型不良反应11例,占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25.58%。虽然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少,但不容忽视[3]。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1例出现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必须仍需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即使皮试阴性且已经使用过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1次,在使用12h以后及再次使用时都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减少其发生。

[1]李 俊.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

[2]石祥奎.儿科头孢菌素皮试情况[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90.

[3]陈永平.头孢菌素迟发性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天津药学,2012,24(4):25.

猜你喜欢

头孢类皮试青霉素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