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聚落的形态研究之启示

2013-04-01邬建华杨树文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街巷清真寺喀什

邬建华 杨树文

(1,2.昌吉学院美术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聚落是一种社会形态。世界上有着丰富的聚落形态资源,这些形态各异的聚落是人类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求生存、与自然环境气候磨合而形成的,也是民族选择的结果。在聚落中蕴藏着传统的空间观念、建筑语言、人的行为习惯等文脉内容,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精神特征的物质表现。喀什聚落中有丰富多变的民居建筑群,曲折迷离的街巷,货物流通的巴扎,还有公共集散空间清真寺和广场,这些私密空间、半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构成了诗意的喀什聚落。

一、喀什聚落的形态研究

1.聚落中的民居形态

基于外界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对安全性的考虑,喀什聚落中的民居墙体具有庄重厚实(50-70mm),窗户小而少,边缘较明确等特点。而民居整体造型以直线为主,简洁硬朗,体块感强,没有多余的装饰。上述特点使得喀什聚落外观具有粗犷、古朴、坚毅、沧桑、封闭性强等特色。聚落中家家都有院落,院落内部空间是开放的,一旦进入院中便进入了维吾尔人的生活空间。从实用功能上说,喀什的院落具有自然客厅、餐厅、卧室等功能,喀什维吾尔人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和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院落中度过,院落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交流场所。喀什的维吾尔人家族观念是分家不分院,随着喀什聚落中的人口增长,居住用地面积的局限,人们只能把房子叠摞起来,爸爸的房子上落儿子的,儿子又有了儿子就在二层的基础上加盖三层,这样几代人共同活动的院落空间就成了一条立体的伦理轴线,老人在院落中晒太阳、关照着小孩;女人在院落中忙家务、关照着老人和孩子,院落成为联系几代人的空间纽带,是一个大家庭几代人的伦理轴线。

2.聚落中的街巷形态

对于喀什聚落的居民来说,街巷是流动的线,曲折生动,四通八达。街巷把外地信息和游客引入其中,是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途径,也是当地居民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围合街巷的院墙敦实而高大,在日光中形成大面积的阴影,为路人提供休息纳凉之所。街巷与院落相互共生,在强调单体私密性的同时,更强调一种相融共生的邻里关系,居民在街巷密集切近人的巷道空间里产生强烈的共识性,唤起传统街巷的记忆,构成多样的公共空间。街巷中的过街楼增添了巷道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感,为烈日下的人们提供了交流与休憩的空间。正是这些原因,街巷成为喀什聚落的情感动线。

3.聚落中的清真寺和广场

清真寺是喀什聚落的最高点,是喀什民居的中心,更是维吾尔人的精神中心。聚落中有很多小型的清真寺,它们的功能是就近满足教民做礼拜的需求。清真寺多为砖木结构,室内采用拼花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其外部颜色、形态都与聚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营建方式既满足了居民对其功能上的要求,同时也保持了聚落形态的完整和统一性。清真寺外围的公共空间是广场,广场为教民提供做礼拜、宗教聚会及节庆聚会、商业贸易等活动的场所。每逢礼拜日和节日,成千上万的伊斯兰教徒集结在礼拜寺及大门内外的广场上,这里成为聚落居民重要的公共集散地。

二、喀什聚落形态对现代城市建构的启示

数千年来,喀什一直保持着东西方贸易交汇点的地位,东方出口的物资要在此地验关过境,西方进口的物资要在此地签证集散。喀什(古疏勒城)堪称为我国新疆古代的第一座商业城市。喀什聚落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聚落不同,它是古代商业化城市居民高密度居住样式的表现。在它形成的过程中,既遵循着普遍的“天人合一”“适者生存”的聚落建造规律,同时它还探索着解决人口快速增长与居住空间之间矛盾的方法,处理生活空间与交通之间、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建设有品质、有历史深度、有文化竞争力城市的方法。

1.单一空间的多功能设计观念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出现了建筑生活用地大量侵占农耕用地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空间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人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提高生活质量,这就使得原先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实现空间功能最大化?理性、适度的消费空间资源是最重要的。喀什聚落中的院落,同时具有客厅、餐厅、卧室三重实用功能;室内的主体空间具有客厅、餐厅的双重功能,这种单一空间的多功能性营建理念是很有借鉴价值的。这样既可以缓解我国建筑用地与农耕用地之间的矛盾冲突、符合国情;也可以缓解居民的购房压力;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2.街巷营建理念对城市街道构建的启示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马路越修越宽,街道的概念似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公路。人们更关注现代化交通工具出行的便利和通达问题,而忽略了城市街道对于人的意义。汽车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占用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大,反之人行空间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性与之成反比,在不断下降。

喀什聚落的街巷以近距离接触亲和的交流尺度为特点,说明了小尺度的宜人性和情感性。喀什聚落中街巷的营建理念能够在街道建设规划问题上、城市街道对于人的意义问题上提供启示:街道的建设应有针对性的从综合角度来确定街道的尺度和街区的形状、面积,让城市的街道能给人提供舒适的尺度感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促进交流来带动街道的经济发展,给整个城市注入活力。正如原广司所说“道路是聚落从整体到细枝末节的向导,所以道路的网络越是复杂,就越能引发聚落无限的变化。”[1]

3.广场和清真寺营建理念对城市广场建设的启示

广场是大型的户外公共场所。随着新疆各城市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加,每个城市都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用大量的空间建起了华丽的、耗资巨大的广场。从新疆的气候特点来看,新疆很多大型广场的使用率很低,白天日照过强,影子面积较小,几乎无人问津,只有在傍晚才有人去那里活动;北疆广场的利用率更低,由于近半年时间气温寒冷,不适宜户外活动,北疆广场要做半年的城市摆设而无法使用。喀什聚落中的广场和清真寺面积都不大,规模适宜,以点状散布在不同的街巷中。清真寺和广场的利用率很高,在大的节假日里,清真寺和广场都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平时,广场就是集市,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这里都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喀什聚落中广场、清真寺与民居之间“化整为零”的营建方式,可以为城市建造公共场所和设施提供借鉴性思路。

4.喀什聚落的文化形态对城市内涵建构的启示

在技术、材料、工艺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城市化发展建设时不再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因素,建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速度、现代化、异域风情;设计只考虑经济制约性,而形式语言、材料技术的选择天马行空,不受限制。然而无限的选择权和机会给人带来的是迷茫和不安。当指挥权留给时尚潮流时,必然带来的是整个城市机理的混乱和极度的相似;加之向大城市、向发达城市看齐的观念,更推动了“全国一盘棋”的建造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独特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王牌。[2]喀什聚落的形态语言和生长过程可以为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城市的文化性内涵等问题提供借鉴性启示。城市的“设计应在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强调生态的基础上,尊重地域性文化,保证城市文脉的延续,只有理解设计的社会环境,突出景观的文化个性和地方的文脉特色,才能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3]

三、小结

喀什聚落文化经过上千年的考验,在过去它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在当下有何意义?我们站在文化反思与回顾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我们需要使自己成熟起来,对大千世界的诸多可能有一个判断选择的能力。这个判断的标准应该有品质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发现、认识历史,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历史,找到当下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使我们了解我们的种种问题和前景。综上所述,传统聚落的营造理念在当下仍具有可操作和可借鉴性。

[1][日]原广司著.于天祎,刘淑梅译.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96.

[2]留住城市的灵魂——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述评.景观文化景观中国网[EB/OL].http://www.paper.landscape.cn.

[3]杂志编辑部.刊首语《景观设计》[J].景观设计,2006,(3):1.

猜你喜欢

街巷清真寺喀什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雨中的街巷
喀什,鲜艳的名片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