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社论的象似性探微

2013-04-01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社论距离原则

李 佳 成 杰

(1,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社论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所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理论被应用到文学欣赏和各种文体研究当中。象似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一直被广泛应用,象似性以批评家和语言学家都未能阐明的方式对表达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社论中象似性原则的分析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隐含意义。

一、象似性理论概述

自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任意性原则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任意的,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这一观点不断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致力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任意性来说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2]根据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象似性可描述为:语言符号像似于人们的认知方式,且在其作用下一定程度地像似于现实世界,语符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存在映照相似的现象。[3]该描述反映出象似性具有普遍性,存在于语言的不同层面。语音象似性指发音与所指的意义之间存在像似关系。英语中的拟声词就属于这一类,例如:clang,clank(当啷、叮当),bang(用力关门声)等。除此以外,英语中的一些音素与所表达的意义之间也存在象似性,例如:fl-表示动态的光,如:flash(闪光),flame(火焰),sl-表示滑动,如:slide(滑动),sleek(滑的)等。词汇方面,词形象似性指词的拼写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存在象似关系,例如:T-shirt(T恤衫)就指的是衬衫的T字外形,Wave(波浪)就是取W的外形像波浪。句法方面的象似性主要包括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以及标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是指句子中词汇的排列顺序像似于事件的发生顺序。例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房门。这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与实际发生的事件相一致。距离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距离越近关系就越靠近。如莱考夫[4]所说,越本质越客观的形容词就靠中心词越近,越主观的形容词就距离中心词越远。例如:two beautiful new green silk evening dress两件又新又漂亮的绿色丝绸女士晚礼服。数量象似性指的是语言表达的形式越复杂,所提供的信息相对越多,反之亦然。标记象似性指的是有标记的语言成分或表达方式所蕴含的信息要比无标记的更多更复杂。例如: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所蕴含的信息比一般的陈述句要丰富。

二、英语社论的象似修辞类型及特点

象似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人们广泛地使用。此次研究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社论版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得出英语社论中的象似性主要表现在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四个方面。

(一)数量象似性原则

数量象似性是从语言符号数量的角度来说的,一般来说,形式越多,意义就越多;形式越少,意义就越少。换言之,量大的信息,说话人认为重要的信息所用的表达方式就越复杂,反之亦然。在英语社论中主要通过重复、省略、节略、排比、词汇密度、信息密度,标点、数量等方式来表达。例如:

1)The proposed line’s advertised public benefits are the same as those claimed for all high-speed rail projects:reduced carbon emissions,less air and auto traffic,and of course,jobs,jobs,jobs.

作者通过三个“jobs”的使用充分表明所谓修建高速铁路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工作,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交通压力等等都不是真正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一方式也体现出作者对于修建这一铁路的真正的效用表示怀疑。

2)Mr.Wills speaks for many people of faith when he writes:“With certain religious figures,the original story…does not begin with literal facts that are later‘embellished’….The first reports spreading from such figures are all a blaze of holiness and miracle.”

在这段话中作者省略了在上文中提到的“What Jesus Meant”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为人们所知的内容,以避免重复。换言之,对于可以预测的或已知的信息往往进行省略。

3)The result,writes Garry Wills,“is the tale of…a very good man,perhaps the best of good men…a man who would not pretend to work miracles,to wrestle with demons,or to have unique access to God the Father…Jefferson’s Jesus is shorn of his paradoxes and left with platitudes.”

这段话中采用了省略和排比两种方式,省略了作者认为那些可预测的、不重要的信息,进而用排比的方式重点突出了他认为能够反映出杰斐逊特点的信息。这种主次分明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更有利于使读者与之达成共识,进而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4)The Pentagon’s prosecutors formally charged Khalid Shaikh Mohammed and four other men last week with war crimes for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murder of 2,976 people on Sep.11,2001,and referred their case to a constitutionally flawed military tribunal that will be convened at the 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a global symbol of human rights abuse.

本段作为一篇社论的开头,由一个长句构成,长句中包含了59个单词,中间有三个逗号表示停顿,信息密度大,标点符号多。这个段落讲述的是有关五角大楼的检察官在关塔那摩集中营起诉9.11期间策划和实施谋杀,造成2976人丧生的5名罪犯的事,并且在句末指出关塔那摩集中营的存在是对人权的侵犯。作者通过一个长句传递了如此多的信息,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使大众更好地参与到事件当中,最终达到说服劝诱的目的。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形式越多,意义越多。重复、排比、省略,节略等数量象似性原则中的表达方式往往蕴含着深层次的意义。如:对作者真实意图的表达及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扩大对话空间,最终达到对大众说服劝诱的目的等。

(二)顺序象似性原则

顺序象似性是指篇章中的语句之间或语句中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象似于事件发生的顺序。例如:

1)Jefferson cut out fragments of the Gospels and rearranged them into a document that became known as“The Jefferson Bible.”

显而易见,这句话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杰斐逊的创作过程。英语社论中除了使用正常语序这种表达方式外,还通过倒装语序、已知信息+新信息,掉尾句等方式来表现顺序象似性原则。如:

2)As could have been predicted,Mr.Obama’s less-than-careful comments were matched by less-than-careful criticism.

倒装句最突出、最常见的修辞效果就是强调,通过使用这种倒装句式,作者强调了奥巴马总统的不谨慎的言论会受到民众批评的这种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奥巴马这种不负责任态度的不满。

3)Although attempted strangulation is already a crime and could carry a term of incarceration of 10 years,prosecuting such assaults isdifficult.

这个句子是掉尾句。掉尾句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它把关键意思放在整句末尾,将次要的放在句首。读者只有读完全句才能了解该句完整含义的句子结构。由于把主要部分置于句末,形成整句的高潮,从而达到突出该部分内容的目的,掉尾句属于一种修辞强调句。

4)As is generally the case in elections where the results are so close,the front-runner is quick to declare victory and the need to move forward while the lagging candidate invokes democracy and the urgency of counting every vote.What gets lost is how to improve a system in which low voter turnou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winning a plurality—not a majority—allow candidates to squeak into elected officewith scant public support.

这段话的两个语句之间是以常见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信息加上新信息的形式呈现的,这种顺序符合人们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的信息到陌生的信息的认知方式。作者使用这种方式便于大众接受和理解进而认同新信息。

顺序象似性原则中的倒装句是常用的对所表达信息进行强调的修辞方法。同样,掉尾句是一种采用先次后主方式的强调句。强调凸显的信息往往预示着作者真正意图的表达。除此之外,强调也为了吸引注意,便于大众接受理解。

(三)距离象似性原则

距离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距离越近,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换言之,字符之间或句子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出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距离。英语社论中的距离象似性主要通过字符距离,词语间距以及社会距离来体现。例如:

1)The top speed is 41.5 knots— nearly 48 miles an hour—recorded as the Abu Dhabi Racing boat surfed down the face of a monstrouswave.

这个句子的核心意思是参加竞赛船只的最高速度为41.5海里每小时。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破折号,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速度快到何种程度。这种表达方式加大了句子成分之间的距离,是对核心意思的一种解释和说明。

距离象似性还可用来揭示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客气意味着距离,说话者越客气,使用的语言单位越多,信息量越大,社会距离就越大。[5]如:

2)The Durbin-Harkin bill woul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how loans work before they get into debt.Lenders would have to notify schools about students who were seeking private loans and determine how much the students were eligible to borrow.The schools would then be required to 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 higher cost and higher risk of a private loan and therange of borrowingoptions.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对于学生贷款这件事情,学校和出借方应都有责任对学生做出指导。本段包含三句话,每句话中都包含情态动词would,作者用这种方式向校方和出借方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双方社会地位的反差,反映了彼此的社会距离。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破折号,多个情态动词连续出现等表示距离象似性原则的方式出现时,往往暗示着作者对核心意思表达的凸显,或者是对双方社会地位,关系亲疏的一种体现。

(四)标记象似性原则

John Haiman[6]对于标记象似性是这样描述的:在形态上和句法上有标记的范畴,必然在语义上也是有标记的。王寅[7]也将其描述为有标记象似于额外意义。换句话说,在形态和句法上有标记的语言符号,在语义上也必然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英语社论中标记象似性原则主要通过大写、下加线、变换字体,设问句,反诘句等方式来体现。例如:

1)“I NEED D.C.police…one person got a knife,another person got a gun.”So began the agonizing five-minute,12-second conversation to a D.C.911 operator in 2010 that ended with a young man dead.

一般说来,文章或一段的开头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上面这段文字前两个单词全部采用了大写,第三个采用了首字母缩写的形式。这些都是对常规的一种偏离,使其带上了标记的特征,从而达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段文字作为一篇社论的开头,采用如此强调和醒目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大众的注意,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事件当中来。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于需要救助的平民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不满与讽刺。这种文章开篇多个单词采用大写的方式在英语社论中很常见。

3)It seems counterintuitive,but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has just decided that a$29 billion mergerof two of the three largest companies that manage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for employers and health plans—Express ScriptsandMedco Health Solutions——would not substantially lessen competition.

同样,作为一篇社论的开篇,作者在一个长句中用了三个下划线向读者指出了本社论的核心问题就集中在两家公司的合并上。和上文中提到的大写的方式一样,作者使用下划线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吸引大家的注意。除此之外,作者还可以通过句式上的变化来表达文章中的深层含义。例如:

4)Is there a better time to hold the election?Was there more that the D.C.Board of Elections and Ethics could have done to educate the electorate?One idea worthy of study is vote-by-mail.

作者采用设问句的方式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于新的选举方式的注意并且引发大众对于选举方式的思考。同时对于作者提倡的采用邮件进行选举的新型方式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5)At Harvard,General Martin’s spoke eloquently about the need for real justice.“If we treat the law as a luxury,we sacrifice legitimacy,”he said.Those are powerful words,but can wekeep that promise?

这是一个反诘句,这种句式不是要求听话的人回答什么,而是向听话的人说明结论。作者通过这一方式呼吁司法公正的必要性。

标记象似性原则中的大写、下加线、变换字体,设问句,反诘句等形式在社论中很常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常见形式下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强调、呼吁、讽刺、表达不满,引发大众思考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语社论中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的阐述,可以更好地分析揭示社论中所蕴含的额外意义。

三、结论

社论代表报社发表官方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所在。通过对社论中象似性修辞原则的分析,有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象似性原则中常见的修辞表现形式来捕捉社论中所蕴含的额外意义,从而提高对社论这种文体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1]王守元,张德禄.文体学辞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3]王寅.英语语义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5.

[4]Lakoff,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flesh.[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5]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63.

[6]Haiman,J.Theiconicity of grammar:isomorphismand motivation[J].Language56,1986.

[7]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4):40.

猜你喜欢

社论距离原则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算距离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