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3-03-31胡家杰薛菊兰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器械无菌供应

胡家杰,薛菊兰,陈 玲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湖北 荆州 434000)

消毒供应中心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以行业标准(WS310.1-2009)进行了发布。各省为推进标准的实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评审和验收工作,因此引起了各级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并掀起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景象。由于基层医院发展条件有限,对标准的理解认识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落实标准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改进和提升,以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和有效供应,严格防止医院感染事件的暴发与流行。

1 常见的感染管理问题

1.1 建筑布局与流程欠合理

功能区面积不够,与医院开放床位不相匹配,更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而缓冲间和走道面积过大,有的医院缓冲间占用了一间房,而必要的辅助用房缺乏,如无专用洁污车辆清洗间,无洁具存放间;消毒供应中心选址与手术室、产房相距较远,无无菌物品传递专用通道;人流与物流通道交叉,有的医院将包装间作为缓冲间,有的医院将缓冲间同时用作物品传递通道;无菌物品传递窗不能互锁;室内通风不足。

1.2 设备与耗材管理欠规范

未建立完善的设备操作规程和耗材使用管理制度,或者是设备操作规程与设备分离,不便于查看,对操作员指导性不强;未定期对压力容器的压力表、温度表等进行校验和记录;清洗、灭菌器设备不足,与医院规范不匹配;无菌物品存放间无空调,温度、湿度无仪器显示;特殊污染诊疗器材处理无专用容器 (或池)、无专用清洗工具、布类包布材料有细小的破洞、新棉包布使用前未清洗除浆、使用中的布类包布有血渍、污渍,未做到一用一洗、布类包布包中间有缝合线和补丁。未配置软化水、纯水或蒸馏水制备系统,未配备低温灭菌设备和快速生物监测设备等。

1.3 器械清洗、灭菌管理欠严格

有的医院外来医疗器直接由商家送入使用科室使用,未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临床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未进行初步处理和密封存放,临床科室备用的无菌物品无专柜存放。临床科室仍然自行处理复用诊疗用品、手术器械未实行集中管理、口腔科部分高危器械和内镜配置数量与诊疗人次不匹配,难以保证清洗消毒的质量;无菌器械包超大、超重。

1.4 监测管理有缺陷

生物监测周期不规范,缺阳性对照,结果判断没有检验科院感检测检验人员审核或科室质量控制员的审核,监测记录不全面,追溯性不强,甚至少数低温灭菌器缺失生物监测。

1.5 记录管理欠完整

灭菌器运行时手工记录与灭菌设备打印的物理参数不相符;灭菌器信息打印纸较窄,未能显示灭菌器运行时所有参数,有的记录中温度与压力不相吻合;灭菌物品记录时内容不具体不详实,如未注明专科类、手术类、普通类、敷料类等;灭菌记录资料无操作员签名;灭菌包外标识内容不全,如纸塑包装物品无品名、检查者、包装者,手术包外无锅号和批次号;未建立无菌物品发放单;手术包外标识未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不便于追溯。

1.6 人员配置有缺编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配置不足,存在跨区域工作的现象;人员结构欠合理,依然存在老、弱、病、残现象;护士缺少专科技能培训,高压容器使用人员无职业资质,职业防护意识和安全意思不强,未进行定期健康体检。

2 管理对策

2.1 增加设备,完善布局和流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设计与流程改造原则是既要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又要满足医院未来业务发展和功能扩展的需要,即应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布局总体上讲应设置两主区即工作区和生活区,工作区再按功能又要分3区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为保证人员由洁向污流动、物品由污向洁流动,各有其道,应设置四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污物回收通道、无菌物品发放通道、医疗废物运出通道、四个外窗、4个内窗、3个缓冲间即出入无菌间、检查包装间、污物回收处置间的通道、3个洁具间,2个车辆存放间即清洁车辆存放间和污物回收车辆存放间,1个敷料打包间、1个水处理间。为满足无菌物品的存放要求和增强工作人员的舒适感在工作区内增加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增设温、湿度监测设备和调节设备是非常必要的人文关怀措施和科学管理措施。

2.2 建立供应室设备物品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

设备与耗材管理既要有制度和操作规程,又要定期保养和补充,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全院无菌物品的及时有效供应。供应室高压灭菌器、低温灭菌器、清洗设备、水处理设备、外来器械的使用等均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或流程、保养维护记录、日常应用记录和应用效果监测记录以及安全管理责任人等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物品的有效使用。不论是一次性包装材料还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均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布类包装材料对布类的选择、包布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次数,清洗的频率、质量和使用前的检查等严格按照卫生部的标准执行;金属包装材料使用前应对其密封性能、锁扣的完好性等进行严格检查,防止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继续使用和在临床流动导致无菌物品被污染的现象;包装过程中应对包的大小、重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应对器械与封口的距离,灭菌指示卡粘贴的位置、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过期日期、灭菌锅的型号和批次等进行规范。

2.3 提升监测水平,确保质量追溯的可行性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但是对灭菌设备的检测也是对清洗质量的检测;既是质量追溯的需要也是安全管理的需要。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清洗设备、清洗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高辉[2]采用生物荧光技术比较了预处理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与单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结果是前者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8%,后者仅为61%。王辉娥等[3]报道官腔型PCD在监测灭菌器的冷空气排除能力方面较化学PCD更敏感。因此供应室应根据器械的性能选择机械或/和手工清洗的方法及灭菌的方式,对此医院应加大清洗设备、洗涤剂、清洗、灭菌质量监测设备和试剂等方面的投入,以便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清洗和灭菌的质量,并按规范要求确定监测的频率和开展生物监测的阳性对照试验,以保证能在短期内及时发现灭菌器的性能问题以及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性。建立监测结果双审核制度,避免人员因素导致的结果判断误差。规范各项监测记录内容,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无限网、移动终端、条形码技术开发供应室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回收、清洗、组装、打包、灭菌、发放、使用到患者的整个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追溯[4]。

2.4 协调和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的应用和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器械厂商租借给医院临时使用的具有局部专项操作功能的医疗器械。外来医疗器械的特点是价格昂贵、产品更新周期快,多由器械商自行保管,提供给多家医院使用,由于器械使用频率高、商家未配置专业清洗设备,致使清洗质量难以保障。而外来器械的使用科室非消毒供应室中心,其是否进入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什么时间使用、应用到那位患者等,对消毒供应室来说是一个迷。因此外来器械的临床使用需要使用科室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联合管理,建立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清洗、消毒灭菌和院内运作流程,共同为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5 加强人员专科技能和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

人是生产力发展与提高的能动因素,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是减少跨区域工作现象的根本因素;也是保证集中处置全院医疗器械的必要条件,更是科研创新的原动力。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科室进行初步处理后密封由供应室回收处理,这些回收的医疗器械既具有生物危险性也具有损伤危险性,刘仁琼[5]报道污染的带针注射器、未分离的刀片混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回收到供应室是导致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李红娟等[6]认为供应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与其操作不当、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漠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等技能培训是提高供应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的清洗、灭菌和监测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医院也在不断更新设备,临床科室也在不断引进新的手术器械,先进设备和仪器的引入需要供应室人员必需熟悉其性能特点、了解和掌握其应用方法,并正确进行维护、保养、拆卸、组转和开展清洗、灭菌质量监测与评价,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和专科知识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不断创新和改进清洗、灭菌、监测等技术与方法,为学科和自身的建设发展进行服务和奉献。

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是供应室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指南,各级医院只要对照标准认真研读、积极查找问题、努力改进,一定能够到达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为科室和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1]卫生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S].WS 310.1-2009.

[2]高辉 .两种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 [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073-1074.

[3]王辉娥,周慧芬,王林渊 .两种化学PCD在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中的运用 [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149-1150.

[4]郭敬,白杨,迟艺萌 .供应室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 [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68-70.

[5]刘仁琼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427.

[6]李红娟,倪俊 .供应室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38.

猜你喜欢

器械无菌供应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