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

2013-03-31刘莎莎申兴斌赵宇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核分裂胞质脾脏

刘莎莎,申兴斌,赵 醒,赵宇阳,王 军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又称脾衬细胞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起源于脾脏的窦岸细胞或衬细胞。由Falk等[1]于1911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之后,国内外文献有一些个案报道,但至今不足百余例[2-8]。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主因腹痛2天收入院。腹部CT:脾恶性肿瘤性改变,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待除外胰腺癌转移。血常规: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88.4%。经患者同意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脏增大,内可触及结节,并见有副脾,一并切除。

病理检查:肉眼观:切除脾组织一个,重240g,大小11.5cm×9cm×5cm,脾门处可见一直径2.5cm副脾样结节。脾被膜紧张,表面不光滑,呈脑回状,切面呈均质红色,其中见有散在斑块状、网眼状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副脾样结节切面同脾切面改变,无明显灰白色结节,质软。将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脾脏包膜轻度增厚,结节性病变位于红髓,与周围脾脏分界清楚。病变由大小不等、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组成,部分腔隙较小,部分呈囊状扩张,腔隙内衬覆单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内皮细胞,核染色质纤细,无异型性,核分裂象未见,部分区域细胞乳头状突入血管腔,并可见细胞胞质内吞噬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呈泡沫细胞样。部分内衬细胞为单层扁平细胞。副脾结节镜下改变同其余脾组织。

2 讨论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是具有血管腔样结构的脾良性肿瘤,不同于脾原发性错构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该肿瘤细胞的来源经免疫组化及电镜证实为脾窦岸细胞。LCA为良性病变,但恶性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也有报道[8]。LCA只发生于脾,发病年龄范围较广,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以不明原因的脾肿大就诊,可伴有/无脾功能亢进的表现(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贫血)。常见影像学特征为多发占位的实性肿瘤。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无增强,不具有特异性。病变大部分为多结节,少部分病例为单结节。结节大小不等,切面呈暗红色海绵状。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窦样腔隙构成,腔壁上常见突向腔内的乳头状结构,其中含不等量的纤维间质。无论是腔隙壁还是乳头状增生突起的表面,均衬以单层内皮样细胞,这些细胞有两种类型,多数呈高柱状,胞质中等,嗜酸性,细胞无异型性,分化成熟,核较大,肾形或有切迹,核分裂象极少见,胞质内常见含铁血黄素颗粒。也可见大小不等的PAS染色阳性的玻璃样小体,可能是吞噬降解的红细胞,此类细胞常脱落,并游离于腔内,呈单个或增生片状,部分细胞胞质可呈泡沫状。另一类内衬细胞核小,呈锯齿状,嗜碱性,染色质浓染,胞质少,形态与正常脾窦岸细胞相似。

本瘤与脾原发良性血管瘤的鉴别要点:肿瘤组织位于脾红随内,窦样腔隙的衬细胞呈高柱状,且具有与组织细胞相似的形态和性质。本瘤与脾血管肉瘤的鉴别较易,形态学方面,增生的细胞不具有异源性,且核分裂象极少见。目前,有报道将由脾窦岸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命名伟窦岸细胞血管肉瘤(littoral cell angiosarcoma),其与本瘤属同种细胞起源,肿瘤组织基本构象及免疫组化特征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瘤细胞异型性的有无及核分裂象的多少。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组织中常可出现分化较成熟的部分,易误诊为良性肿瘤,应多作切片观察,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病人均可通过脾切除治愈,该瘤迄今无复发及转移的报道,但有部分LCA可合并恶性肿瘤[9]。因此,术后应长期随访。

[1]Falk S,Stutte HJ,Frizzear G.Littoral cell angioma.A novel splenic vascular lesion demonstrating histiocytic differentiation[J].Am J Surg Pathol,1991,15(11):1023-1033.

[2]石怀银,吴浩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6):424.

[3]张红凯,邓洪兵,易水芬,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4):503-504.

[4]李桂梅,乐美兆,张佃.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10):797-798.

[5]张丽华,孙荣超,陈瑛.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2):147-148.

[6]杜军,吴波,金行藻,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2):107-110.

[7]张丽华,陈瑛.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99-100.

[8]Rosso R,Paulli M,Gianelli U,et al.Littoral cell angiosarcoma of the spleen:case report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J].Am J Surg Pathol,1995,19(10):1203-1208.

[9]Harmon RL,Cerruto CA,Scheckner A.Littoral cell angi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J].Curr Surg,2006,63(5):345-350.

猜你喜欢

核分裂胞质脾脏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Vav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survivin胞内定位表达在胸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