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

2013-03-31常红敏杜娈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旋毛虫研究进展肺癌

常红敏,李 丹,杜娈英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综述讲座

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

常红敏,李 丹,杜娈英△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肿瘤;旋毛虫;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新型治疗方法,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有力补充。生物免疫治疗突破了传统治疗肿瘤不彻底、易复发、副作用大的三大瓶颈,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目前,肿瘤抗原及其与抗原基因相关的过继免疫治疗、肿瘤核酸疫苗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而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基因的获取是该研究成功的前提。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存在于多种生物中,除了许多动植物及海洋生物外,一些寄生虫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目前文献主要报道的有旋毛虫[1]、疟原虫[2]、棘阿米巴滋养体[3、4]等。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是毛形科毛形属的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哺乳动物肠道和肌肉组织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人或动物后,除了引起不同程度的旋毛虫病外,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防疫功能。自1977年以来,陆续有旋毛虫抗肿瘤的文献报道。随着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升高,研发高效抗肿瘤制剂已迫在眉睫,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旋毛虫或许能成为抗肿瘤的新宠。本文就肿瘤的流行现状、治疗现状、旋毛虫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1 恶性肿瘤发病现状

肿瘤具有复发性,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而其营养在于它有自己新生的血管直接和循环系统相连,直接摄取营养,并且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通道[5-10]。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报告,1990年,全部癌症新发病例810万,死亡病例520万;2000年,新发病例1010万,死亡病例620万。两个时期相比,癌症发病和死亡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新发病例增加了24.7%,死亡病例增加了19.2%。据推测,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2 000万,死亡病例将达到1200万。

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一直高居首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尤其是女性,肺癌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近年来,虽然肺癌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治疗手段飞速发展,但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15%,甚至低于10%[11]。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以农村明显[12]。另外,据北美2005年放射学年会报告的“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筛查”结果,在没有症状的高危人群筛查中发现了458例肺癌,其中80%为I期,筛查后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5.98%[13]。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 恶性肿瘤治疗现状

2.1 内科治疗在临床上多采用放化疗的方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命,然而各种放化疗针对性差,疗效一般,毒副作用又大。

2.2 外科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其它则依据分期不同及病理组织类型加用放化疗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手术固然能切除肿瘤,但还有残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现象,故复发转移率非常高。手术后的生存期,国内报道3年生存率约为40%-60%,5年生存率约为22%-44%,手术死亡率在3%以下。因此,生物治疗备受关注,被肿瘤界认为是抗肿瘤的第四疗法,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彻底治愈肿瘤的方法。

2.3 生物免疫治疗应用疫苗或基因工程进行免疫接种,可激发或增强患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生长、扩散和复发。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抗原、独特型表位、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均可作为肿瘤相关或特异性靶分子,针对这些靶分子的抗体是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酶或其它效应分子的良好载体,可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另外,多种细胞因子、肿瘤基因治疗、细菌疫苗治疗也具有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还有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向肿瘤患者转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该疗法可单独用于治疗肿瘤患者,但更适宜作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辅助疗法,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化疗、放疗敏感性及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理论和方法学的限制,尚不能取代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所以,生物治疗用于临床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3 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人或动物除了引起一定程度的旋毛虫病外,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防御机能。旋毛虫的抗肿瘤[1]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研究表明,旋毛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及其分泌物作为抗原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1、14]。日本学者Boonmars在研究旋毛虫囊包形成机制过程中发现,囊包形成与P53及BCL-2(凋亡相关基因)有关[15]。旋毛虫抗肿瘤主要是提取旋毛虫活性物质虫体蛋白,不仅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还能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产生“1+1>2”的治疗效果,此外,再联合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3.1 国外旋毛虫抗肿瘤的研究进展Weatherly发现,长期感染低于致死量的旋毛虫肌肉幼虫的雌性Swiss鼠,乳腺肿瘤发生率低于正常Swiss鼠[16]。还有资料显示,在旋毛虫保姆细胞形成期间,TNF-α、TNFR-1、TNF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caspase3,caspase8,TNF-2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参与了TNF-α/TNFR-1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17-18]。Boonmars发现,在旋毛虫囊包形成期间,线粒体表达相关凋亡基因bax、Apaf-1、caspase9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升高[15]。Molinari等[19]研究发现,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和对照组比较,体内S180肿瘤的体积更小。

3.2 国内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目前国内报道的旋毛虫抗肿瘤作用主要是抗黑色素瘤、结肠癌、白血病等。吉林大学吴涛等[1]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的SP2/0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Wang等[20]研究发现,ICR小鼠经口感染旋毛虫7天后,接种小鼠肝肿瘤细胞株H22、小鼠前胃肿瘤细胞株MFC和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平均瘤重量显著低于未感染旋毛虫对照组。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立即或7天后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或移植肿瘤块,30天后,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缓慢或不生长[14]。张媛媛等[21]以旋毛虫经口感染C57BL/6小鼠,接种前7天左右,腹股沟皮下注射肝癌细胞Hepal-6,30天后发现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未感染旋毛虫的对照组。

3.3 旋毛虫抗肺癌的研究进展国内报道旋毛虫抗肺癌的文献不多。宫鹏涛等[22]通过提取旋毛虫活性蛋白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采用TUNEL试剂盒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MTT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研究发现,旋毛虫接种11天后,荷瘤组抗A549肺腺癌细胞效果好于旋毛虫接种7天前荷瘤组。

4 旋毛虫抗肿瘤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旋毛虫抗肿瘤是通过促进癌细胞凋亡来实现的。肿瘤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细胞周期发生紊乱,细胞分裂失控,引起细胞无限期的增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细胞凋亡不足所致。细胞凋亡异常,在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病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导致的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凋亡不足,是许多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疗癌症,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5 结语

国内外研究发现,旋毛虫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提取旋毛虫虫体蛋白,并提供制备虫体蛋白功能基因,对肿瘤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旋毛虫CDNA文库的前提下,获取旋毛虫抗肿瘤基因。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仍需要大量研究,以便阐明旋毛虫与肿瘤的量化关系、时间及对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的效果。

[1]吴涛,张西臣,李健华,等.不同旋毛虫粗抗原对BLAB/c小鼠体内SP2/0肿瘤抑制作用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4):269-272.

[2]薛长贵,杨胜利,于国强,等.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清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2(2): 24-26.

[3]钱旻,张秀华,梅兵,等.棘阿米巴滋养体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19(1): 37-40.

[4]钱旻,严正,章平,等.棘阿米巴滋养体致黑色素瘤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2,9(1): 7-12.

[5]Perryman SV, Sylvester K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opportunities for carcinogenesis from tissue stem cells[J].J Cell Mol Med,2006,10(2):292-308.

[6]Bodrogi I.Effect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on renal cell carcinoma[J].Magy Onkol,2007,51(2): 145-153.

[7]Reang P, Gupta M, Kohli K.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in cancer[J].Med Gen Med,2006,8(4):33.

[8]Nishida N,Yano H,Nishida T,et al.Angiogenesis in cancer[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6, 2(3): 213-219.

[9]DuBois S, Demetri G. Markers of angiogene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sarcoma[J]. Cancer,2007,109(5):813-819.

[10]Timar J,Kopper L,Bodrogi I.Molecular pathology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clear cell renal cancer[J].Magy Onkol,2006,50(4): 309-314.

[11]章应慧,Rohn J,Abrahams JP,et al.肿瘤发生的潜在分子基础(1)[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1(3):129-139.

[12]章应慧,Rohn J,Abrahams JP,et al.肿瘤发生的潜在的分子基础(2)[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1(4):195-206.

[13]Pedraza-Farina LG.Mechanisms of oncogenic cooperation in cancer initiation and metastasis[J].Yale J Biol Med,2006,79(3-4): 95-103.

[14]Ogivie BM,Simpson E,Keller R.Tumour growth in nematodeinfected animals[J].Lancet,1971,1(7701):678-680.

[15]Boonmars T,Wu Z,Nagano I,et al.What is the role of P53 during the cyst formation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A comparable study between knockout mice and wild type mice[J].Parasitology, 2005,131(5):705-712.

[16]Weatherly NF.Increased survival of Trichinella spiralis[J].J Parasitol,1970,56(4):748-752.

[17]Reale M,Frydas S,Barbacane RC,et al.Induction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 and TNF alpha by trichinella sprialis in serum of mice in vivo[J].Mo1 Cell Biochem,1998, 179(1-2):1-5.

[18]Wu Z,Nagano I,Boonmars T,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mediated apoptosis in trichinella spiralis infected muscle cells[J]. Parasitology,2005,131(Pt 3):373-381.

[19]Molinari JA,Carrick L Jr,Lubiniecki AS.In fl uence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infection on development of sarcoma-180 ascites tumors[J].Tropenmed Parasitol,1979,30(4):429-433.

[20]Wang XL,Fu BQ,Yang SJ,et al.Trichinella spiralis-A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J].Vet Parasitol,2009,159(3-4):249-252.

[21]张媛媛,宫鹏涛,张西臣,等.旋毛虫抗C57BL/6小鼠体内Hepal-6肝癌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24-26.

[22]宫鹏涛,张西臣,李健华,等.旋毛虫抗小鼠体内A549肺癌细胞作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3):200-202.

R730.5

A

1004-6879(2013)04-0324-03

2013-02-25)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旋毛虫研究进展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经验谈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