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2013-03-31王纪信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体育

王纪信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强健体魄已成为现代人共同所追求的目标,体育运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运动已经逐渐走入城市居民的聚居地——社区。社区体育活动具有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活动设施的公共性、活动组织的民间性、参加活动对象及内容的广泛性、运动负荷的适应性等优势。[1]相比之下,高校体育教育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任务性,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强健学生身体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社会的隔离。因此,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理应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一、高校体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一)专业资源丰富充足,但得不到整合利用

学校体育场馆、设备及器材占全社会总量的67%。[2]学校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了专门配套的场馆和器材,而且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不断改善,设备和器材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加之国家比较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等因素,学校相关的体育设施都比较先进。高校体育场地一般是集中在工作日上午、下午用于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使用,其他时间相对空闲。良好的场地器材仅满足教学训练所需,专业的体育设施利用率相对较低,客观上造成了对体育资源的浪费。

高校体育教师均接受过系统、科学的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教学实践经验,善于组织和指导,完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活动的需要。但在现实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工作范围,也仅限于高校体育工作,其社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教育模式统一,但忽视个性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采用“同一体育目标、同一体育教学手段、同一教育模式、同一评价方法”,强调的是体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忽视体育本身的促使人们自我完善功能。[3]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相同的标准来培养、要求、衡量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也同样存在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固化、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发展。这种统一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4]

二、社区体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一)场地、器材资源匮乏,制约健身锻炼有效开展

社区体育活动在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参与便利。社区体育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立足于就近、就地,致力于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活动项目多,组织形式灵活简便,从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使得社区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社区固定体育场地少,场地条件分布不均衡;可供居民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稀少,体育活动器材较缺乏。社区用于体育方面的经费的有限,体育器材难以得到补充和维护。体育经费的缺乏,器材设施的落后陈旧,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开展。

(二)形式、内容陈旧,阻碍锻炼人群积极性

一般而言,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简单、组织形式陈旧,不适应现代人的期望和要求。常态化的社区体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进行专业培训,能有效推动社区体育工作开展和提高活动质量。

三、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高校能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资源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健身缺少场所,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体育锻炼。[2]高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可向社区开放,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的无损耗和损耗较小的场地、器材设施,可向社会无偿提供;先进的器材设施、要维护的场馆适当收取费用,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场馆运作得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5]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力量非常薄弱。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万人,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与居民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社会指导员层次相对较低,业余和离退休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占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能对社区居民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理论上进行培训,在科学锻炼方法上进行指导,让群众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高校体育部门可以派出优秀教师担任社区体育指导员,在空闲时间积极投身到社区中,帮助开展适合多层次年龄阶段以及不同专业系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可以帮助培养社区体育指导人员,从而促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有效地科学锻炼。这样,学校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得到利用,高校和社区体育事业也可以协调、和谐地发展。

(二)高校能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科学服务和宣传教育

由于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教育、信仰、经济、价值观的不同,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理念、项目、方法、器械、时间等的选择和需求也不同。社区体育活动如何满足各锻炼群体的要求,如何使各种活动得到有效开展非常重要。高校可以利用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成立专门的全民健身研究机构,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科学的服务;建立科学的锻炼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利用基层的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为不同锻炼群体开出科学的运动处方。

体育运动有增强团队协作配合的功能,因此,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一直以行业、单位为主开展,“单位社会化”强化了人们的单位意识和感情,淡化了社区意识和感情。[7]造成社区居民健身意识不强,健身氛围不佳。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的学生体育人群,能作为社区体育宣传者。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社区认同感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社区体育活动,必会为社区体育增加很多活力,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社区体育活动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约束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新需求。而社区体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则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潮流,社会流行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在社区开展。新鲜的社区体育元素的加入,可能促进高校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新需求。

为此,就需要梳理整合社区经济和人力资源,强化与社区的体育互动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场地器材,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大纲,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四)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促进高校体育资源融入社会、走向市场

参与者社会角色多样复杂,运动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我选择性强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特征。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能提高其交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并能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加强高校体育活动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促其策划并组织实施社区体育活动,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生活的提高与拓展,人们的生活理念、休闲方式、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更加受到居民的青睐。另一方面,社区体育资源短缺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因此,高校体育活动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日常的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与社区体育活动相结合全面进入市场经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区体育活动作为混合型的体育组织形式,它的成功运作可以为高校体育在转型期间尽量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向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8]

四、结论

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高校能为社区体育活动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设施资源和科学指导,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进行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宣传学校文化,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

当前,需要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联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积极主动地向社区群众宣传科学的体育锻炼项目与方法,推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一个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结合的管理机构,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培养社区体育人才,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从而实现高校体育事业与社区体育事业资源结合、功能互补、健康和谐的一体化发展。

[1]洪焕珍.论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同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1):122—124.

[2]张树巍.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发展 [J].辽宁体育科技,2004(4):32—33.

[3]付治国.论学校体育与学生个性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28—29.

[4]张晓林.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5]赵培军,郭春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19—120.

[6]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94.

[7]莫小农,林敬松.试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结合 [J].体育科技,2001(1):5—6.

[8]程慎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96—98.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体育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社区大作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