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3-01-31王钰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8期
关键词:现象化学实验教学

王钰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它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途径。演示实验要配合教学内容,通常由教师示范操作完成,但演示实验能见度差,稍纵即逝,稍有不慎实验就会失败而影响上课进程,有的还会有有害气体产生或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将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中就会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结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暂时的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这是每一位化学工作者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在上化学第一课“开启化学之门”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设问,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与化学有关的神奇图片,如小猫蹲在下方有火烘烤的新型绝热材料防护瓦上,小鸟在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鸟笼中自由活动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道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又熟练、准确地向学生演示“空杯生烟”“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演示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使学生觉得这门新课程,尤其是实验是那样有趣和神奇。此时,教师指出这些现象是以前学过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无法解释的,要正确回答这一类问题,必须学习另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最后教师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内容等知识,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化学的欲望。当然,在以后的每一堂化学课中都应考虑到如何用实验、多媒体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成为学生学好化学的持久动力。

二、利用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能力,正是由于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瓦特才发明了蒸汽机。而如何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是化学教师的又一任务。因为演示实验的现象往往多种多样,并且实验中所贯穿的知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的现象稍纵即逝,而大多数学生常被某些新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忽视了化学反应所要揭示的本质及出现现象的原因。因此,在做每一个演示实验之前,即使教师预先进行详细的布置,学生观察时也往往顾此失彼。而如果利用高清数码摄像机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再通过慢镜头选择播放、反复播放,就能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实验印象。通过动态过程再现,完整表象认识,有利于严密有序的思维活动的开展,从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结合,增加实验的可视度,突出实验效果

化学的许多演示实验都是试管实验,其缺点是能见度很低,一人做,全班学生看,前排学生还能看清一些,后排学生只能是干着急。因此笔者在做演示实验时通常与多媒体投影结合起来,将试管改为小烧杯或培养皿,将小烧杯或培养皿放于实物投影仪下,这样产生的现象投影到屏幕上,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视度,突出实验的效果。如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碳酸钠粉末加入同等浓度的盐酸后,观察对比产生气体的剧烈程度,用该方法现象十分明显。又如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又如何判断集气瓶中的气体已集满呢?传统实验是:教师讲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而等到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就表示气体已集满,但班内的学生几乎是看不到的。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水槽放于实物投影仪下,做收集气体实验,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集满时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这些现象,避免对实验现象的机械理解和死记硬背。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补充演示实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丰富多彩的实验中,有些化学实验探究是不能直接观察或不便观察的,如果只是借助语言文字加以说明,会显得苍白无力;若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效果,把课堂上不能完成的或看不到的微小粒子、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讲化学反应实质时,即使结合水电解实验也很难讲清原反应物的分子先分为原子,再经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但通过视频动画就能非常形象直观将这一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又如在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离子的过程时,仅通过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个演示实验,很难让学生在微观上去理解电子的得失情况,这时恰当地展示微观的视频动画,教学效果就明显提升。多媒体展示与演示实验结合应用,避免了教师的单纯说教。有了多媒体的适时配合,使演示实验更完整、更丰富,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可将危险的化学实验还原,增加了警示效果

演示实验要配合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由教师示范操作。如果有个别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演示操作,就让学生来做,其他学生在一边观察与思考。这种实验方式比较生动,收到的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在教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必须由教师来亲自操作,避免学生操作不当发生意外。比如浓硫酸的稀释由教师来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沿烧杯内壁,用玻璃棒慢慢搅拌。正确的操作不会发生意外,此时可播放视频将不按此操作实验的后果—液滴飞溅情况展示出来,就能起到警示提醒作用。再如在做面粉等粉尘爆炸实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重复播放的功能,多次展示粉尘爆炸瞬间的情况,学生看到这爆炸瞬间的震撼镜头,既明白了该实验的危险性,又清楚地知道爆炸发生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急速的燃烧。

六、结束语

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恰当地运用于演示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将枯燥的、不可见的或可视度低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现象,从而切实提升了课堂效能。多媒体技术完善了课堂演示实验,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是辅助实验教学,不能替代真实的、常规的演示实验教学,否则将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素养等,将实验教学引入歧途。

[1]刘刚文.简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133.

猜你喜欢

现象化学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