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研究——以辽宁部分县(市、区)为例

2013-01-31马如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学校建设

马如宇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的通知》(辽政办发[2003]57号)要求,笔者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教育厅联合组成的评估验收组于2012年9月17日至11月7日,对抚顺市、铁岭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的7个县(市、区)“双高普九”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和实地调研。听取了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副县长所做的工作情况汇报,现场评估检查了不同类区的70所普通初中和小学,以及各县(市、区)所属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查阅了县(市、区)和受检学校的相关档案资料,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绩和做法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摆位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为原则,认真落实“四个到位”,构建了一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义务教育体系,使教育事业整体进入了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各部门在“双高普九”工作中的职责。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定期议教制度、领导小组制度、人大政协视察教育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机制,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认真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序推进。三是落实行动到位。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首先做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确保财政投入及时到位。四是宣传动员到位。坚持把义务教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对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广泛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改善办学条件是确保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三年来,各县(市、区)对义务教育投入逐年递增。用于新建改扩建校舍,实验室更新,购置图书、教学设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学校信息化建设以及体、音、美器材购置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县域内各校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校舍焕然一新。校园艺术化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3.坚持终身学习,强化培训机制,努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学习型的干部教师队伍

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拥有一支志存高远、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视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各学校实行定编定岗、评聘分离的用人机制,形成了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资源整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坚持校长任期交流制度;坚持校长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学历提高相结合,通过实行校长岗前、岗位培训制,实施名师工程等,构建师资队伍的人才梯队,使校长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把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总目标。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教师业务能力有大幅度提升,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执教能力提升。

4.深化新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县(市、区)始终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出发点,深化新课程改革,努力创建特色学校,打造教育品牌。深入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行为和能力,深化新课程改革,使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明确均衡发展理念,为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凝心聚力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当起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把义务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带动全县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要把均衡发展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心,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制定一切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要在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县域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2.加大硬件配套设施投入,推进学校按基础教育强县标准建设,努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县(市、区)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部分学校图书馆建设有待加强,专用教室数量尚有不足,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性整合和有效应用”理念有待提升。为此,建议继续加大对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装备配备水平,夯实硬件基础。要加快“通硬件、通资源、通方法”的三通式新“班班通”建设;增加图书数量和种类,提高图书质量;进一步完善各专用教室及其配套设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从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转向为实际教学、常规管理、校园生活和教师培训服务,努力构建以“信息化场”为理念引导、“校园网”为建设主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和完善县级中小学网络教研、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提供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交流发展平台。

3.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校长管理能力和教师执教水平

建议继续加强中小学校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从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综合素质入手,引领学校干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使一批专家型校长和科研型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一是要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教育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科研中心和资料信息中心的“四个中心”重要作用。二是多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继续重点抓好提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专家办学、名师引领和骨干支撑的新型教育团队。三是建立人才优化有序流动机制。坚持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需求的原则,实行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骨干教师轮岗制度。进一步优化干部教师队伍结构,建立起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稳定有序的优质干部、教师队伍。四是健全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考查、聘任、民主测评与考核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校长培养管理模式;打造一支精于教育、善于管理的学者型教育领导干部队伍。

4.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是教育精神的凝练,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外在彰显,是学校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树立强烈的学校文化意识,从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校园文化浓厚的名校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富有个性化、特色化校园文化的学校。要把学校特色化建设作为重点。一是强化办学特色,鼓励学校总结提升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文精神、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管理方式,让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形成富有个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办学特征。二是体现活动特色,在素质教育总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形成独具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切实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三是培养学生特长,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并以此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特长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事业基础和重中之重的义务教育,其均衡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对 7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其义务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从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和注重内涵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强,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袁振国.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系数 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6):36.

[3]李世萍.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朝戈.鄂尔多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许晨.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学校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