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沐艺术教育之风 创精品特色之园

2013-01-31雷海环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8期
关键词:环境幼儿艺术

雷海环

北京市海淀区恩济里幼儿园在不到20年的办园历程中,一直致力于谋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兴园之路。时至今日,艺术教育特色在我园已然形成。几年来,我们在探索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现:正是艺术教育的带动,促进了全体师幼的良好成长,从而加速了幼儿园的发展,也更坚定了我们走艺术特色兴园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位美术教育特色课程: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

幼儿园办园特色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园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园实践,形成的独特、优化、稳定的办园风格。我园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中,对办园特色的定位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和定夺。

最终,基于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结合我园良好的艺术教育师资资源,教师们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都学有专长的现状,园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一起权衡园所各方面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能力,以教职工的全力支持与否为基石,确立了共同奋进的目标: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美术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区域游戏相结合,美术教育内容与各领域内容相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研究,逐步形成“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的教育特色。我们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在生活中自然渗透艺术教育,让幼儿生活的每一种环境、每一处角落都融入艺术教育。让幼儿的创造成果回归于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美化于幼儿生活,形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园本美术教育特色课程。

二、构建“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的园本课程体系

1.构建园本课程体系的四项原则

(1)现实生活性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一个充满情感、具有灵性和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美术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让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活动体验性

“艺术,要靠体验才能真正进入,也就是主体忘我的投入,才能获得对艺术的审美经验。”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体验的过程实际上是激活、内化经验的过程,即通过生命中的感受、理解、领悟、欣赏等,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生成更深刻意义的世界,成为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体验是进行一切艺术活动的基础,幼儿美术活动离不开幼儿自身的体验。因此,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以生活为载体,注重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充分调动幼儿的直觉、情感、想象等因素,运用多种体验手段,让幼儿自主操作、大胆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创作的愉悦。

(3)整合渗透性

现代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幼儿教育特别强调和需要整合。《纲要》将幼儿教育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教育。在幼儿的视野里,世界是整体的,幼儿不会把他的生活分割成细碎的点和面。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美育装点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4)多元开放性

多元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生活是开放的、多元的,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开放教育,力求空间开放、环境开放、态度开放、资源开放。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不仅重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美”,同时也关注自然、社会中各种“美”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美的再创造。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学习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

2.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四则方案

(1)生活环境教育化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生活环境与审美教育融合,让幼儿在互动融合的环境教育中变得充满灵气,让他们的双手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变得能干灵巧,让他们的心灵在感受体验之后变得更加美好。

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中,我们力求形象造型富有艺术气息,内容切合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

例如:窗台上展示着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花草、奇异岩石、彩色贝壳、可爱小动物、植物迷宫等自然景物;盥洗室里张贴着值日生创作的温馨提示,如宝宝多喝水、洗手流动水、大家排好队等;寝室里悬挂着教师设计的大幅儿童画;在班级主题墙设置中,我们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大胆创设,营造丰富多彩的主题墙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创造的艺术成果展现到环境中,他们由衷地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增添了自信心!在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是摆设,而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2)节日氛围艺术化

节日活动中的美无处不在:热烈、喜庆的节日活动环境,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节日饰品,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无不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创设与节日相适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文化魅力,体验不同节日的艺术美。每逢节日前后,我们便围绕节日活动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发动孩子们收集和共同制作节日饰品,利用各种制作、绘画的作品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例如:圣诞节来临前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提出:“今年的圣诞节怎么过?”“为什么我们教室里还没有圣诞树呀?”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确定了活动方案:①制作圣诞礼物、饰品;②布置圣诞活动环境;③亲子制作圣诞礼服;④举办圣诞party。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圣诞树上的礼物怎么悬挂,彩带、铃铛怎么布置,雪花片怎么贴,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和讨论。圣诞晚会当天,孩子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在充满圣诞节日的氛围里,他们穿上精心制作的圣诞礼服,迎接圣诞老人的到来。

节日氛围艺术化,让孩子们亲历节日现场,亲自动手创设美好的环境,对节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节日活动的体验,在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更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3)区域环境趣味化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喜欢在适宜的游戏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表现和满足。因此,我们注重区域游戏趣味化,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开放、可操作、充满趣味的环境,孩子们在区域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自己想象的世界,自主游戏,自由创造。

例如:在“小小点心师”活动中,幼儿通过真材实料进行创意蛋糕的设计、制作,或将各种饼干进行造型设计、拼盘;在“蜗牛爬爬爬”活动中,幼儿利用一次性纸杯、彩泥、种子、彩色皱纹纸球来创造所需要的道具;小班的“我们的五官朋友”主题活动中,幼儿一边品尝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一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变化,用人物写生的方式突出表情的变化;在“水果拼拼乐”主题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水果的整体、切面、切片等拼成的金鱼、项链、花朵等让人赏心悦目。孩子们在区域中自由玩耍、尽情体验、大胆表现。通过多种美术区域活动,孩子们多渠道地接触美、创造美。

(4)教育情境游戏化

“幼儿的心灵,如果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之中, 它们就会非常自然地生长起来。”“肥沃的土壤”是指适宜的环境和令人愉悦的学习情境。艺术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发芽,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人才的最高层次是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创造精神的一体化。”创设游戏化的教育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游戏中体验乐趣。

例如:在“老鼠嫁女”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表演游戏,有帅气的新郎、羞涩的新娘、大红的花轿、丰富的彩礼、动感的音乐……好一个热闹、喜庆的婚礼。接着出示幼儿收集的各种材料,有蛋壳、毛线、彩泥、豆子、包装纸、碎布条、废旧纸盒……引导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独特的作品。孩子们将蛋壳贴上粉红色耳朵,用叶子做小尾巴,多可爱的小老鼠;将牛奶盒包上大红彩纸,贴上喜字,十分喜气;小木屋挂上红窗帘,真是不错的新房……

三、创设立体、动态、多元的艺术教育特色园所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我们以一切为了幼儿发展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园所环境,实现了以“自主欣赏、自由选择、大胆创造”为途径的环境教育,激发幼儿在欣赏、体验中迸发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表现力和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通过整体规划、师生共同参与,我园的环境呈现为三个部分和区域,实现以下教育功能:

1.创设多元的艺术欣赏体验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力,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的基础。为此,我们努力开发利用地下室,创设了美术工作室、剪纸屋、陶艺坊等,并在环境中提供平面的、立体的艺术作品,如适宜幼儿欣赏的世界名画、富有中国文化的水墨画、充满情趣的民族工艺品等,引导幼儿充分欣赏,开阔眼界,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2.形成互动交流的艺术教育展示区,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为了提高幼儿在艺术活动的自信心,我们通过环境引导幼儿欣赏自我、欣赏同伴,感受充满童趣的表现手法,发现自己创造的美。地上的大厅和各楼层走廊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区:一楼的走廊是小班幼儿的作品展示区,透过孩子稚拙的作品,体现了对幼儿自我表达的欣赏;二楼的走廊是中班幼儿作品展示区,从材料的使用及题材内容的选取,都集中反映了我园美术教育的定位—艺术源于幼儿的生活;三楼的走廊是大班幼儿作品展示区,体现传统和经典艺术的融合,创造与自信心的融合。这些区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它是孩子们自己创设的,他们参与其中,成为环境的主人。

3.创设多内容、多材料的艺术教育活动区,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各班美术教育活动区,是教师依据不同年龄班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设定的,在这里除了配备幼儿常用的美术材料和工具,教师还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审美和创造需要提供了支持性的材料。如小班为满足幼儿的自由涂鸦和发展手脑协调动作,开辟了涂鸦墙,让幼儿没有了以往的约束,大胆使用各种笔、颜色进行游戏;中大班有了自主意识,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有了探究的愿望,教师则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开展制作活动等。多样的材料有力地支持了孩子表现内容的丰富性、细腻性和独特性。如中班在开展“有趣的线条画”主题活动时,教师结合主题目标,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多种笔、线绳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去体验不同的笔触,发现不同的线条纹理,使线描画更丰富,更有创造性。

有利于幼儿艺术创造能力发展的环境,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为培养幼儿自主、自由地表达和创造美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结束语

为了完善、创新美术教育特色的风采,展示艺术教育的魅力,进一步推进我园艺术教育课程园本化的发展,我园自始至终以艺术教育为主旋律,积极营造“追求卓越的管理艺术,和谐民主的人文艺术,多元开放的环境艺术,积极互动的教研艺术,审美创新的课程艺术”氛围,利用艺术教育这种无形但深远的力量来推进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环境幼儿艺术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