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手法教学的思考

2013-01-25李中正刘盈盈贾元斌宿绍敏石维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吉首变式手法

李中正 刘盈盈 贾元斌 宿绍敏 石维坤

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 吉首 416000

推拿手法教学的思考

李中正 刘盈盈 贾元斌 宿绍敏 石维坤

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 吉首 416000

《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的推拿手法教学现状及推拿手法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必要性,提出重视遵循手法基本理论的指导,坚持手法基本技能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变式”手法教学要把握分寸,在此基础之上追求创新与发展,从而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加富有实效,使学生的手法学习既扎实又具有灵活性。

推拿手法学;教学体会;基础

《推拿手法学》课程一直是推拿学教学的基础和重点[1],是针灸推拿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审视目前的推拿手法教学,有一些现象值得引起警惕:理论教学 “赶时髦”,热衷于介绍 “推拿的最新成果”,结果上课热热闹闹,但基础落空,学生的基础手法反而学得不够扎实;实训教学欠科学,忽视基础手法的基本训练,一味追求手法 “变势”,后果往往是拔苗助长。针对此种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思考,供同道参考。

1 推拿手法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必要性

手法是推拿治疗的手段,推拿的学习永远不可能脱离于手法之外,所以无论推拿学如何发展,手法的教学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基本手法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能使学生走上推拿临床之后 “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本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内容像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等基本手法 “长盛不衰”,保持相对稳定;而 《推拿治疗学》则与推拿临床紧密联系,目前推拿治病经验的文献较多,推拿学术较为繁荣,推拿治疗的创新、适宜技术、适宜疗法不断推广,所以其变动性较本课程大。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扎实、够用,这样学生就能在推拿手法基础理论和推拿手法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待真正进入推拿临床工作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比如整脊推拿。还可以根据医疗行业的需求兼顾其他推拿业务,比如小儿推拿等,从而适应医疗行业的需求。这是本课程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必要性,其实质是为了培养基础牢固的推拿人才,如此也与教育部在20世纪末就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原则性指导意见之 “厚基础”相吻合。

2 推拿手法教学应注重基础的教学策略

2.1 重视遵循手法基本理论的指导 手法基本理论是学习推拿手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实中某些学生往往注重推拿手法的技能训练,而对推拿手法的理论不太重视,对此应该加强正确引导。比如手法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理解 “持久、均匀、有力、柔和、深透”的松懈类手法基本技术要求,指出在学习的初期往往是不能持久、不均匀,在学习的中期往往是用力不柔和、柔和不深透;引导学生理解 “稳、准、巧、快”的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教育学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所以在手法实训时应该引导学生将手法基本理论贯穿于手法操作的全过程,更是要求理解掌握各个手法的具体理论,教育学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手法的 “精髓”,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达到 “事半功倍”之效果。

2.2 实训教学应坚持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 所谓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是指手法的训练按照一定步骤逐渐提高水平,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手法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训练中逐步提升训练要求。在实训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手法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合适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高,学生难以达到,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手法的积极性,久之很可能丧失学好手法的自信心;教学目标过低,难以激发学生掌握手法的兴趣,也可能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手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 “吃透”教材,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手法水平,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比如,在 “摆动类手法之一指禅推法”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掌握身体姿势,即训练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等身体姿势,要求学生体会精神内守,肩、肘、腕等各部位贯穿一个 “松”字,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将功力集中于指端等要领。第二阶段是训练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的一指禅推法,因为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有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和屈伸拇指指间关节两种术式,前者因为少了拇指指间关节的参与,所以相对容易一些,故放在第二阶段训练。第三阶段为训练屈伸拇指指间关节的一指禅推法。在此三个阶段之中均先进行沙袋训练,待操作较为熟练以后,再进行人体操作训练。不管是沙袋练习还是人体训练,均先训练右手,再训练左手,接着训练双手定点同步操作,最后训练双手走线操作。在人体训练时,先选择较为平坦的腰背部 (模拟患者取俯卧位)进行训练,再选择形状不规则的颈肩部、四肢部等部位训练。如此设计教学阶段目标,既遵循了手法基本理论的指导,又坚持了手法基本技能循序渐进的训练,所以教学过程较为科学。

2.3 “变式”手法教学须把握分寸 由于对手法训练的片面理解,有的教师在学生基本手法训练还不过关,就进行眼花缭乱的 “变式”教学及训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学生刚开始接触、学习手法,对手法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都比较有限,所以 “变式”手法的教学要把握好分寸,以实现在扎实手法基础的前提下,促进手法技能有效提升的目的。再以 “一指禅推法”的教学为例,一指禅推法的 “变式”较多,而且各地区有各自的特色。如果在一指禅推法的基本身体姿势及动作要领刚刚基本掌握的情况下,便进行一指禅偏峰推法及一指禅屈指推法等 “变式”的介绍,则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不得要领,前期的训练效果可能会付之东流。以一指禅偏峰推法为例,其操作方法便与一指禅推法不同:前者要求以拇指偏峰部着力,拇指自然伸直并内收,余指掌指部伸直,腕关节微屈或者自然伸直,腕关节摆动幅度较小……一指禅偏峰推法本身又有 “变式”,如操作时腕关节仅仅做旋动。所以,手法“变式”的教学要把握分寸,一般放在教学的后期,待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方可进行;或者如果是针对具体的疾病采用的一些手法 “变式”治疗,则以放在 《推拿治疗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介绍为宜。

3 总结

推拿手法教学应注重基础,即重视遵循手法基本理论的指导,坚持手法基本技能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在此基础之上追求创新与发展,从而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加富有实效,使学生的手法学习既扎实又具有灵活性。对推拿手法教学提出二个建议:一是手法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夯实基础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的手法基础理论学扎实,基本技能练到位;二是实训教学应坚持循序渐进,“变式”手法教学要把握分寸,否则将得不偿失。

[1]孙强,孙丹,孙巍巍.“力学训练法”应用于 《推拿手法学》实验课研究的设想[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2):55-56.

R244.1

A

1007-8517(2013)20-0025-02

2013.09.03)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04);吉首大学校级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Jd12028);吉首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SYJG036)。

李中正(1985-),男,湖南慈利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中医推拿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手机:13739029635,邮箱:397182163@163.com。通讯地址: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大田湾校区),邮编:416000。

猜你喜欢

吉首变式手法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吃遍吉首
层递手法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七步洗手法
吉首美术馆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最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