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探析

2012-12-23万生更

党史文苑 2012年5期
关键词:陕南陕北根据地

万生更

(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陕西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和陕西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其历史见证价值使其成为陕西重要的文化品牌,能为陕西树立良好的形象,具有强大的品牌力。

一、陕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价值使其成为陕西重要的文化品牌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都印证在陕西的红色文化中

陕西现代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全国一样,发端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消息传到陕西后,陕西学生广泛开展了全省性的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陕西革命运动相结合,使陕西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陕西也开始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渭南人王尚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后成立中共赤水特别支部。在中共陕西省委未成立前,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共豫陕区委对陕西党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领导作用。1925年9月,北方区委派安存真到西安筹建党的组织,于1925年10月下旬成立了中共西安特别支部。为了统一领导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的革命运动和党的组织,党中央成立了中共陕甘区委。1927年7月上旬,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红埠街秘密成立。各级党组织的建立,推动了陕西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组织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等大大小小数十次兵变、起义。刘志丹、谢子长等陕西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多次武装起义和兵变运动失败的教训后,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刘志丹带领工农武装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谢子长带领工农武装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后来两个根据地统一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陕北开展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在刘志丹、谢子长创建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的同时,长征到达陕西的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

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此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建立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延安成为中国的“红色首都”,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进行了扭转解放战争全局关键的延安保卫战。人民解放军在进行了西府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华山战斗、扶眉战役、陕南战役等战役、战斗后,解放战争在陕西取得了胜利。

2.陕西红色文化见证了陕西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民主革命时期,陕西一直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革命中心,早在1927年上半年就成立了中共陕甘区委和团的陕甘区委。中共陕甘区委积极支持国共合作的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开展工作,在西安创办了中山军事学校和中山学院,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推动了陕甘地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西安也成为中国西北革命运动的中心,有人比之为1925年的广州和1926年的武汉,曾有“南有武昌,北有长安”之说。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提供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对于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共中央1983年第28号文件指出:“陕北、陕甘边的党、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立下了重大的功勋,应当载入光荣的史册。”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陕北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红都,陕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有3万青年参加八路军;交纳救国公粮100多万石,做军鞋20多万双;支前154万人次,组织150多万匹牲畜运输物资。[1]1585

解放战争时期,在内线作战时期 (1947年3月至12月),边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打仗,累计动员随军担架6633副,临时担架15582副,运输牲口5540头。全年共献出粮食24.6万石,军鞋58.4万双。边区各地男女群众积极为部队抬担架,运粮草,修筑工事,送信送情报,制作军鞋,看护伤病员,涌现出大批支前英雄和模范。[2]137所以彭德怀说:“边区的劳动人民,是我看到政治上最有觉悟,最有认识的人民。”

陕西红色文化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的一份档案,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

二、陕西红色文化的三大品牌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由三大品牌组成,陕西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既要全面充分挖掘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要突出重点,着力打造陕西红色文化的三大品牌。

1.西北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及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西北地区的实践。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唯一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再生地,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是在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带领广大军民在建立西北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西北根据地革命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革命精神力量,我们将之命名为照金精神。西北根据地革命精神或照金精神的内涵为: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团结奋斗的合作精神、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精神。[3]114

2.陕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及陕南苏区精神

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陕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红四方面军转战陕南、红二十五军、红三军、红二十六军转战陕南、中共陕南特委开展的陕南游击战争、鄂豫陕省委领导的武装斗争、鄂豫陕特委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陕南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形成了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陕南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区军民在创建和巩固苏区、进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和苏区政权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建国执政的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精神”构成了陕南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3]146

3.党中央在陕北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延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党在延安领导人民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在延安市区各地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足迹随处可见,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市各地。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延安精神是延安红色文化孕育出来的最伟大的精神形态,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缔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3]173

三、陕西红色文化的品牌力

1.陕西红色文化品牌能增强陕西文化的合力

陕西丰厚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源、灿烂的现代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资源、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资源、独具魅力的宗教文化资源、实力较强的当代文化资源构成了陕西文化资源的生态系统。在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中,逐步形成了以黄帝陵、兵马俑为代表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品牌,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法门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品牌。

虽然陕西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同陕西文化资源大省的美誉相比,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的倚古偏旧、重古轻今思想;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重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薄弱。只有把陕西文化看作是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而存在,重视这个体系内部各个具体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方式和状态;有效整合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陕西红色文化的三大品牌,才能促进陕西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增强陕西文化的合力,提高陕西区域文化软实力。

2.陕西红色文化品牌的形象力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展示了陕西忠诚奉献的形象。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国革命胜利的28年中,陕西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有13年时间。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三秦儿女以忠诚奉献的精神,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三秦大地上的各种革命力量以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的13年,陕西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伟大的奉献。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展示了陕西自立、自尊、自强的形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在陕西建立了10多块革命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的创立过程中,敌人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试图饿死困死根据地的军民。面对这种情况,根据地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保障供给,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包围和封锁,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塑造了陕西自立、自尊、自强的光辉形象。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增强了陕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陕西红色文化品牌形象对陕西省外的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其对陕西产生强烈的认同、钦佩与敬慕之情。陕西红色文化品牌形象对陕西省内的居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使陕西人以生活在陕西而自豪,能够塑造陕西民众自尊、自强的社会心理,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陕西红色文化品牌的经济力

陕西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使陕西红色文化成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陕西是革命老区,在陕南、关中、陕北等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纪念遗迹、事件遗存、建筑遗存、名人旧居、革命文物等,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精神文化、思想文化以及歌曲、歌谣、曲艺、诗歌、绘画、故事、传说等,也有着为世人敬仰和神往的内容,它们既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促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鄂豫陕、陕南、陕甘革命根据地都处于山区,山高林密,风景优美,生态宜人;陕北革命根据地在陕北黄土高原,有着独特的黄土风情,因此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策划展览、体育竞技等行业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产业群,创造更多的红色文化产品,使红色文化的经济力得到充分实现。

陕西红色文化品牌的经济力,能够创造出不同于科技、经济等新的发展动力,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添加新的增长极。○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下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2.雷云峰.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3.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软实力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陕南陕北根据地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南
党建地图·陕北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春帖的历史记忆及其在关中、陕南的活态传承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