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

2012-12-21

关键词:维度差异大学生

金 昕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于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实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但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究竟如何?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大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判断还多是经验体会性的分析判定,十分缺乏比较客观全面的量化描述。为此,本研究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进行了大范围的数据调研,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大学生群体就业能力的差异,为评估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测评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体品质等的集合体。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如何,它究竟包括哪些具体能力及其构成方式如何,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制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量表是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重要方式。当前,国内还十分缺乏本土化的测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量表。为此,我们尝试自编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量表。首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进行了综合性定性分析,分析资料来自三个方面:(1)国内外引用率较高的有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文献共计39篇;(2)2011年在全国20余个省市40余所高校内发布的企事业单位招聘广告512条;(3)对8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关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深度访谈。通过以上三方面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沟通表达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32种具体就业能力被大家广泛提及。我们以这32个具体就业能力要素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量表,测验题目共计189项。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5点量表形式,每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到5分。为保证问卷结构合理、通俗易懂,请相关专家、部分大学师生对问卷进行评定,找出题项意思表达含糊不清、难以理解的题项,进行反复修订、整理,保留了162个题项。通过对吉林省三所高校782名学生测试数据的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包含基本就业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人格和社会应对能力四个分问卷共计87个项目的施测问卷。使用正式施测问卷对北京、上海的3 200余名学生进行测试,将有效问卷按单、双数平均分成两份样本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对样本数据一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变异法),用AMOS软件对数据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包括4个一级维度和13个二级维度的概念结构(主要研究数据见表1):维度一是基本就业能力,具体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维度二是就业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就业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动就业能力;维度三是就业人格,具体包括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维度四是社会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表1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4个分量表、共计43个题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942,分量表信度也在0.78以上,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见表2)。

表2 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信度一览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测评

我们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对北京、辽宁、上海、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19所高校2 500余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 260份(样本结构详见表3)。测评结果分析如下:

表3 大学生就业能力施测对象的分布情况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即“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计分时分别计1-5分。按照有关研究的惯例,可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在每个题项上平均分可以分为如下四个等级:低(1-1.99)、中下(2-2.99)、中上(3-3.99)以及高(4-5)。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题项的均分为3.78,处于中上水平。从基本就业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人格、社会应对能力四个一级维度看,其每题平均得分依次为3.68、3.72、3.86和3.83,其中,就业人格维度的分值最高,其次是社会应对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基本就业能力维度的分值最低。从就业能力二级维度的各题项均分来看,13个具体就业能力的题项均分都在3.5-4分之间,说明各具体能力发展水平相对较好。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责任感、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别是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展现能力。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较好,但水平还不够高,总体能力均分和各具体能力均分都未超过4分,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基本就业能力、就业发展能力更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基本就业能力中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发展能力中的就业展现能力,更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详见表4)。

表4 大学生就业能力诸因子的基本数据

(二)男大学生就业能力显著优于女大学生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668,P<0.01)。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总体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4个一级维度中,大学生在基本能力(t=3.713,P<0.001)、社会应对能力(t=2.183,P<0.05)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社会应对能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男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13个二级维度中,男女大学生在问题解决(t=2.295,P<0.05)、学习能力(t=3.658,P<0.001)、逻辑分析能力(t=4.626,P<0.001)、就业展现能力(t=2.964,P<0.01)、人际关系能力(t=2.008,P<0.05)五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三)文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显著优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分在专业上差异显著(t=-2.075,P<0.05)。理工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低于文科类学生。在就业能力的4个一级维度中,大学生在基本就业能力维度(t=-2.331,P<0.05)和就业发展维度(t=-2.662,P<0.01)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工类大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水平低于文科类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14个二级维度中,大学生在实践能力(t=-2.498,P<0.05)、就业展现(t=-2.218,P<0.05)、主动就业(t=-2.807,P<0.01)、敬业精神(t=-2.217,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工科类大学生在这4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文科类学生。

(四)城镇大学生就业能力显著优于农村大学生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生源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分在生源上差异显著(t=4.994,P<0.001)。城镇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就业能力的4个一级维度和13个二级维度中,除了抗压能力维度外,均存在生源的显著差异,城镇学生在各个维度上均显著优于农村学生。抗压能力维度上,农村学生略高于城镇学生,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更是亟待提高。

(五)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总体上并没有随着年级升高而显著提升,但在个别能力维度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年级差异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年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在年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提高,但还没有呈现出明显提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总体实效性不高。在就业能力的4个一级维度中,大学生在基本就业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8.141,P<0.001)。事后比较发现,大四年级基本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其他三个年级之间在基本就业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大四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有显著提高。而且基本能力维度中的学习能力(F=7.946,P<0.001)、实践能力(F=12.443,P<0.001)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同样是大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其他三个年级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在就业展现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6.409,P<0.01)。事后比较发现,仅是大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展现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就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要尽快建立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是指一个国家关于国民就业能力内涵及其结构的权威性界定。建立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有利于引导国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能力。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对其国民就业能力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认为,针对中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尽快建立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从国家层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做出清晰的规定,这是引导高校和大学生更有效地提高就业能力的极为重要的前提,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必要途径。当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结构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差异还比较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还比较小,亟须整合全国最优研究资源,进行更大范围的样本测试,科学、全面地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第二,要系统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动态监测体系。当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基本都是静态的,只能反映出一定时间点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状况。而且调研的样本一般都是局限于某几个城市,样本数量一般都是1 000人以下,其数据的代表性比较低。实际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动态变化着的,需要大样本动态测评和纵向分析才能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状况。我们认为,应该构建全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动态监测体系,开发更具权威性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系统,在全国高校科学设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动态监测点,定期调研大学生就业能力,积累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数据库,为科学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更具代表性的、扎实的动态数据支持,为科学制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和有关就业政策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第三,要高度重视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4个一级维度和13个二级维度。大学生就业能力内部组成成分之间有内在联系的同时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各维度上的发展水平也是高度不一的,有的差异还十分显著。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培养要求上是有较大差异性的。比如,基本就业能力更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加以提高,而社会应对能力、就业人格则更多地需要课外教育或专项的就业教育。由此,分群类教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实效性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既注重统一的、广谱式的就业教育,更要结合学生各种具体就业能力的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方案,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真正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维度差异大学生
相似与差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找句子差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大学生之歌
光的维度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