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可持续耕地产能的要素分析

2012-09-19高同彪刘云达

关键词:投入量单产吉林省

高同彪,刘云达

(1.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5;2.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农业及农村经济示范区,已经连续五年时间(2008—2012年)共投资260亿元,将粮食总产量从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1]。如今,《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是收官之年,对吉林省耕地产能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寻找可持续耕地产能再提高的突破口,无疑对实现吉林省粮食增产规划及提高我国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借鉴意义。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吉林省土地总面积为1874万hm2,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吉林省耕地为553.56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4%,占吉林省土地面积的29.5%。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五位,耕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高(2006年吉林省粮食单产为4965kg/hm2,全国4642kg/hm2),且粮食商品率一直居全国第一位[2]。《规划》要求吉林省在2008年粮食总产量248亿kg的基础上再增产17.6%,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吉林省耕地的增产力及影响因子做深入的分析。本文研究数据源自2000—2009年的《吉林年鉴》、《吉林统计年鉴》及《吉林省发展报告》。

二、基于耕地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近10年吉林省的耕地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考虑到提升吉林省耕地产能的影响要素的贡献率,综合选取相应指标,根据生产率变动法对刘爱智建立的耕地生产力函数修正后,构建影响耕地产能的函数表达式:

式1中,Y为耕地产能;T为技术进步因子;Q为耕地质量因子;L为劳动力投入;M为农业机械投入;F为化肥投入;I为灌概率;a、b、c、d、e为响应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其中,技术进步是影响耕地产能提升及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激励因子。从所替代要素的性质上分,农业技术进步有两种基本类型: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3]。前者表现为通过生物化学技术的改进来实现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相对替代;后者则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劳动投入的相对替代[4]。

假设技术进步因子、耕地质量因子及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不变,根据世界银行及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各弹性系数取值为:a=0.40;b=0.15;c=0.05;d=0.25;e=0.15[5]。

为研究获得较高耕地产能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量,常把其他生产要素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6]。根据投入强度等不同驱动因素和产出效果的分析和预测,建立耕地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耕地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影响吉林省耕地产能要素的量化分析

吉林省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差异明显,经国家有关部门测定和规划,通过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工程,可使全省粮食阶段性生产水平由目前的248亿kg提高到300亿kg。这意味着在保证现有粮食主产区稳产的前提下,未来五年吉林省要在西部地区新增17万hm2耕地,且必须是具备一定产能的基本农田,也就是说,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量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万hm2,达到454万hm2,粮食单产达6608kg/hm2,才能实现增产100亿斤商品粮的目标。

根据耕地产能的函数(式1)和耕地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选取2000—2008年吉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表2)做粮食单产及化肥、劳动力、机械动力和灌溉率等指标年际变化的纵向分析,及连续年份各生产要素横向的对比变化分析。

表2 2000—2008年吉林省耕地相应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各投入要素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因此在分析各投入要素与单产之间关系,寻找最佳投入量时,将其他投入要素假设为不变值,只研究其中一种投入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7]。

(一)化肥投入

化肥投入是对耕地资源利用中化肥(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投入水平的衡量,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相关[8]。

由式结合选取年份的相应耕地指标,计算化肥生产要素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相关性(如图1)。

图1 2000—2008年吉林省化肥要素投入变化

图2 2000—2008年吉林省化肥合理投入

在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的情况下,预计达到增产目标6608kg/hm2,全省耕地需要年平均化肥施用量应为699kg/hm2。而若假设预期增产目标值为理论单产值,考虑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推算各相应年份的化肥要素合理投入量(如图2)。

(二)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投入是对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田间作业和管理所必需的劳动投入的衡量,其特点是因地因量投入。通过分析吉林省劳动力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下(如图3)。

图3 2000—2008年吉林省劳动力要素投入变化

图4 2000—2008年吉林省劳动力合理投入

同理,在不考虑其他技术要素贡献的情况下,完成耕地预计达到的增产目标6608kg/hm2,吉林省耕地需要年平均投入劳动力应为2.1人/hm2公顷。由此推算各相应年份的劳动力要素合理投入量(如图4)。

图4中曲线走势表明,耕地产能的提高与田间劳动力的投入相关度不高,这也与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吻合。

(三)机械动力投入

机械动力投入是对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田间作业所消耗的农村用电量的衡量,其特点是适量适用。通过分析吉林省农电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下(如图5)。

图5 2000—2008年吉林省机械动力要素投入变化

图6 2000—2008年吉林省机械动力合理投入

同理,在不考虑其他技术要素贡献的情况下,完成耕地预计达到的增产目标6608kg/hm2,吉林省耕地需要年平均投入机械动力应为806kwh/hm2公顷。由此推算各相应年份的机械动力要素合理投入量(如图6)。

这表明,依靠投入农电的增加,对提高耕地产能的要素贡献潜力较大,应加大机械动力的投入。

(四)灌溉投入

灌溉投入是对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有效灌溉投入水平的量度,投入特点是因地制宜。通过分析吉林省灌溉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下(如图7)。

图7 2000—2008年吉林省灌溉要素投入变化

图8 2000—2008年吉林省灌溉合理投入

在不考虑其他技术要素贡献的情况下,预计达到增产目标6608kg/hm2的耕地产能,全省耕地需要达到年平均灌溉率为43.3%,由此推算各相应年份的灌溉要素合理投入量(如图8)

对比分析图中曲线的走势,要达到增产目标6608kg/hm2的耕地产能,全省耕地应达到年平均有效灌溉率40%以上,这表明重视有效灌溉的比重对提升耕地产能的贡献很大。

四、结 论

耕地不仅是一种生产性资源,更是一种保障性资产[9]。要有效地利用现有耕地,提高其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对耕地产能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对客观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合理的选择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进而快速高效地提升吉林省耕地产能。

[1]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EB/OL].http://www.jl.gov.cn/zt/spl/mtjj/200810/t20081028_462142.html.

[2]中国网.改革开放 30年吉林省粮食综合产能不断提高[EB/O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dbx/2008-12/11/content_16935030.html.

[3]吴宗杰.技术进步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45-47.

[4]王丽,庞圣杰,等.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8(3):42-46.

[5]刘爱智.沧州市耕地生产力变化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897-2898.

[6]刘国顺.粟国敏.技术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3-130.

[7]牛宝俊.农业技术经济学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6.

[8]吴硕,张素君.玉米连作和长期施肥效应[J].土壤通报,1996,27(2):67-69.

[9]曹银贵,袁春,等.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18-22.

猜你喜欢

投入量单产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词汇加工深度理论对二语课堂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影响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学习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