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的构建

2012-12-19商丘市金源土地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周素云

河南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商丘市商丘框架

商丘市金源土地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周素云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石,它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进行整合、共享和利用。“数字城市”最初是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通俗地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是把城市范围内的各种信息按照地理区位分布在数字化地图上表示表达,并集成安装在通讯网络上(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根据使用权限上网查询利用各类需求信息,从而方便地实现决策指挥、规划计划、选址选线、旅游出行、商务餐饮、寻朋会友等功能,极大地提升各级政府的管理决策和人们生产生活层次与水平。其核心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

一、商丘市概况

商丘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辖六县二区一市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总人口800多万,面积1.07万km2,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名城。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与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北京至珠海的105 国道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310 国道均在商丘交会。途经商丘的郑州至徐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齐鲁石化至洛阳炼油厂的石油管道、商丘军民合用机场、通往华东的沱浍河航运不久将启动建设,商丘将成为集铁路、公路、民航、内河航运、管道运输及电信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商丘成为我国东西南北交流的纽带。

二、建设“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的必要性

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着眼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战略需要,20世纪90年代先后启动了“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充分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非常显著。我国自1999年开始研建“数字中国”的十余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数字中国”建设高度重视。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2011年年初,国家测绘局已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完成全国地级市和有条件县市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河南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国家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省局第四次测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将“数字城市”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要求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为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全省18个省辖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同时50%的县(市)、30%的乡镇要建成数字县域、数字乡镇,并通过整合省、市、县、乡地理信息资源,形成全省数字空间地理框架建设。

近年来,随着商丘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部门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日益迫切。“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目前,建设部门正在开展“数字城管”项目,即通过在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上加载各类城市部件(如路灯、井盖、公交站牌等)及其属性信息,建成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公安部门正在筹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公共安全防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该系统也必须以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基础支撑平台,否则警用信息系统将是空中楼阁。其他如国土、规划、交通、房产、民政、教育等部门也都对存在着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需求。但是,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建设方面的高昂投资成本及部门的利益等原因,使各部门迫切需要的系统迟迟不能建立。另一方面,由于各单位是按照自己行业的需求来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与建设,从而造成重复投资建设;并且各部门之间所建立的系统,存在坐标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精度不一致,系统之间相互封闭,无法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因此,为满足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完备性和开放性,为各应用部门提供一个统一、权威、标准、唯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势在必行。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的衣、食、住、行都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如智能交通、车载GPS导航、实时定位、公众查询等方面,都离不开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持。因此,建设“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也是开展公众服务的利国利民之举。总之,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方面考虑,还是商丘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已势在必行。

三、“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内容

商丘市已于2008年布设了覆盖全市1.07 万km2的D 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共布设D级控制点300个,施测四等水准1 800多km,并对整个商丘范围内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精化,可为各级用户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服务,实现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连接和整合。建设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及数据库建设。

(1)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

(2)1∶1 000DLG、DEM、DOM制作及建库。

(3)1∶2 000DLG缩编及建库。

(4)1∶5 000DLG缩编及建库。

(5)地理编码采集与建库。

2.全市域小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与数据库建设。

(1)1∶1万地形图更新及建库。

(2)1∶5万地形图更新及建库。

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交换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

(2)在线服务系统。认证服务、目录服务、元数据服务、地图应用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接口服务、定制服务、数据发布服务、注册管理服务、二次开发服务等。

(3)各种数据集。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目录与元数据、专题数据。

(4)支撑环境。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网络。

4.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研建。例如,商丘市遥感影像三维地理空间应急指挥系统、商丘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商丘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商丘市“数字交通”信息系统、商丘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商丘市“数字公安”信息系统、商丘市“数字房产”信息系统、商丘市“数字农业”信息系统及商丘市“数字气象”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

四、构建“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立权威的夸部门的“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组。“数字商丘”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顺利实施,促进商丘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成立由商丘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多部门参与的领导组。以便于统一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对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提供和利用,确定空间数据开放的规定和开放的等级,指定信息与数据的产权界定和保护政策,制定信息共享中的价格补偿规定等。

2.加强基础测绘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专项资金的落实。精心编制年度计划,每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系统维护经费需要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也可以拓宽资金渠道,考虑引入社会力量减少政府投入,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只有资金得到落实才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否则将造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

3.制定符合商丘实际的标准与规程。在国家、行业和河南省颁布的系列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商丘市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商丘市地方特色,满足实际需求,可操作性强,能够切实指导框架建设的技术规程,作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和建库的技术依据,也是项目后续更新维护的技术标准。

4.健全“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的政策机制。政策机制建设是指建立保障“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顺利运行和服务的建设、维护、管理、运行、更新的政策和有效机制。包括建设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机制,项目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数据维护与更新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

五、结论

“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商丘信息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增强科学决策、应急保障处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商丘市商丘框架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框架
商丘之旅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商丘市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