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南阳R&D投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12-19南阳市科技局宋红帼张文轻

河南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南阳比重全省

南阳市科技局 张 宸 宋红帼 张文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科教兴宛”的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南阳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创新型南阳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以来,中央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了振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来,河南省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9号)。新形势下,南阳该如何抢抓机遇,加快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依据第二次R&D 资源清查的数据,就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R&D投入,进行实证分析,找出R&D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南阳R&D 投入现状

1.R&D经费投入稳步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南阳,近年来,南阳加大创新投入力度,R&D 经费投入总量稳步增长,由2000年的2.0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9.73亿元,2009年R&D经费投入总量在全省18地市中排名第6位。

2.R&D 经费投入强度逐年上升。南阳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0.33%提高到2009年的0.57%,平均每年增长0.03个百分点。

3.R&D人力投入不断加强。2009年,南阳共投入R&D人员9 245 人,其中,高校533 人,工业企业7 564 人,非工业企业42人,事业单位1 106人。从总量分析,南阳所投入的R&D人力资源在全省排第4 位,仅次于郑州(38 995 人)、洛阳(16 893 人)和新乡(11 539人)。南阳R&D人员投入的强度逐年提高,每万名劳动力中R&D 人员数从2000年的3.57 人提高到2009年的6.74人,9年间增长了88.8%。

4.企业已经成为R&D 投入的主体。从R&D 经费投入数据可以看出,南阳R&D 经费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企业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企业资金从2000年的1.6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34亿元,年均增速21.5%,高于全市增速2.4个百分点。企业资金所占比重迅速增长,2009年达到了96.0%,比2000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已经成为科技投入的真正主体。

二、南阳R&D 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R&D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南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限,在人才吸引方面处于弱势。目前的研发人员中,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第二次R&D 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仅占人才总量的1.8%;R&D 活动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 232人,所占比重为34.9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8 个地市中,人员的素质水平列第13位。

2.R&D经费投入增速较慢,强度较低。从R&D经费增长速度看,南阳2009年R&D经费相对第1次(2000年)R&D资源清查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19.1%。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3.8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7位。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南阳2009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与当年的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 位,比全国(1.7%)低1.13 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南阳在R&D经费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3.R&D经费来源结构单一。目前,南阳R&D经费总量的扩张,对企业自筹资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0年,在R&D 经费来源构成中,政府、企业、国外、其他4 种途径的比重分别为4.30,81.61,0.48,13.61,而2009年这4 种来源的比重则分别为3.35,96.24,0.21:0.20。这说明南阳的R&D投入中,融资结构单一,缺乏完善的全社会科技经费融资体系。特别是政府部门对R&D经费的投入比重偏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54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地市中处于较低水平(表1)。

表1 2009年河南省分地市R&D经费来源情况

4.R&D投入不均衡。在第二次R&D资源清查中发现,区域R&D 人力投入和R&D 经费投入相当一致。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区及西峡、卧龙和淅川R&D 投入较多,而经济欠发达的县区R&D投入较少,个别县区R&D投入甚至为空白。R&D投入区域不平衡,说明南阳各县区自主创新的意识差别比较明显,相当一些县区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表2)。

表2 2009年南阳市分县市区R&D投入情况

县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州市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44 73 871 87 115 85 R&D经费/万元494.7 531.9 26 149.6 1 198.3 1 746 292 R&D经费在全市比重/%0.51 0.55 26.87 1.23 1.79 0.3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南阳R&D 投入主要分布在采矿、石油和天然气以及设备制造等粗加工行业,且主要用于试验发展上,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及其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含量的拳头产品和最终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5.企业创新意识薄弱。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从清查数据上可以看出,2009年南阳市1 3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40 家开展了R&D 活动,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1个百分点;65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处于科技创新领头羊地位的139家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也只有22 家开展了科技活动,建立固定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15家。

三、提高南阳R&D 投入水平的建议

1.建立健全创新人才体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创新人力资源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南阳现有的高校,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与其优势学科,努力培育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认清目前全国产业转移的大趋势,通过技术入股和参与收益等方式,吸引更多的R&D 人员带技术、带产品到南阳的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南阳整体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2.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一要通过科技宣传、实证分析,提升企业家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鼓励企业直面挑战,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二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抓住中央振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鼓励多元化创新投资模式的建立。三要加大政府资金对R&D的投入,帮助企业将科技创新的风险水平降低在可接受范围,加大对重点应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扶持力度。四要强化对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不仅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更要简化R&D经费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手续,提升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能力。

3.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全区R&D资源。一方面,要打破现有的R&D 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重新整合全区R&D 资源,形成市场利益驱动的最优的R&D 资源配置方式;另一方面,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使全区R&D 资源“活”起来,形成开放式的共享共用的R&D资源,使南阳有限的R&D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4.提升创新载体功能,强力推进研发中心建设。强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型企业加速器建设,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承载支撑能力。在生物质能源、光电技术、石油钻采设备、防爆电机、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创新平台建设,让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在行业之间、区域之内流动起来,推进南阳各行业、全社会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南阳比重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