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呃逆的研究进展

2012-12-09李琳轶综述审校

医学综述 2012年16期
关键词:夹脊膻中中脘

李琳轶(综述),丁 强(审校)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天津300120)

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导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常见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轻则不治而愈,重则妨碍讲话、咀嚼、呼吸和睡眠,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称本病为膈肌痉挛,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所致。运用针灸治疗呃逆,有一定独特的疗效,现从选穴及常见治疗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呃逆进行综述。

1 选穴

1.1 辨证选穴 李艳等[1]以内关、足三里、膈俞为主穴,辨证取穴胃寒加梁门用艾熏灸,胃热加用三棱针点刺陷谷,泻法针刺内廷、天枢,阴虚加补法针刺太溪,阳虚加艾熏灸气海,肝气横逆加泻法针刺期门、膻中、太冲治疗124例患者,实证68例,虚证56例,总治愈率为100%。张巍巍等[2]选取主穴为足三里、内关、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属胃火上逆者加合谷、内庭,属胃中寒冷者加关元,属气机郁滞者加太冲、阳陵泉,属正气亏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治疗62例患者,治愈5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为97%。任莉萍等[3]认为,呃逆与脾、胃、肝、肺、三焦等脏腑关系最为密切,治则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法,取穴内关、足三里、天突、翳风、中脘、膈俞,根据具体证型或补或泻,热证加天枢,虚证加关元、气海,寒证加气海并温灸,治疗呃逆11例,痊愈5例,有效5例,无效1例。郭莉娜[4]认为,呃逆属胃失和降、逆气冲出吼间所致,治疗以和胃、降气、平喘为主,采取辨证取穴内关、合谷、太冲、中脘、足三里、膈俞、胃俞、睥俞等穴治疗38例呃逆患者,治愈36例,有效率为94.7%,无效2例。

1.2 局部取穴 许元建[5]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6例;症状减轻4例,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1~3次后痊愈;无效1例。陈具堂[6]选用耳穴治疗呃逆,穴取胃、肺、贲门、膈、神门、交感,总有效率为97.7%。安金格[7]辨证选取眼部周围穴位,治疗呃逆32例,总有效率为93.8%。

1.3 经验取穴 王波等[8]阐述李国安主任医师应用气街理论治疗呃逆的经验取穴以及对《名医类案》中针灸治疗呃逆的文献解读,提出治疗呃逆的经验穴位:乳根和李氏“止呃穴”——尺泽与侠白之间,尺泽上方两寸许。韩嘉玮等[9]在跟随刘世琼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其主要选取任脉和华佗夹脊穴治疗呃逆,效果显著,治疗10例,治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李澎[10]只取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总有效率达94%。卢大地[11]独取耳中穴治疗呃逆35例,总有效率为97%。凌建维[12]针刺神阙穴治疗呃逆26例,总有效率为100%。李云燕[13]认为,人中乃足阳明胃经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之会穴,针刺人中可使胃、肠之气通畅,治疗呃逆停止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2 治疗

2.1 穴位疗法

2.1.1 穴位按压、指掐 崔永杰等[14]采用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认为指压攒竹穴可以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宽胸和胃、降逆止呃,疗效可靠,简便易学。陈标新[15]采用指掐少商穴治疗呃逆128例,总有效率为96.9%。

2.1.2 穴位点按配合针灸 段茂彪[17]采取点按双侧攒竹配合针刺攒竹、内关、足三里、太冲、膈俞、气海等穴位治疗患者36例,总有效率达100%。

2.1.3 穴位注射 王振江[18]使用盐酸氯丙嗪对患者双侧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36例,总有效率为97.2%。段毅等[19]使用山莨菪碱、尼可刹米注射足三里治疗呃逆47例,治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孙艳[20]取膈俞、翳风、攒竹为主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穴位注射选用维生素B1注射液、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20例患者中,治疗1次痊愈6例,治疗3次痊愈8例,治疗5次痊愈6例,总有效率达100%。李智[21]针刺取穴翳风为主穴或配以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结合甲氧氯普胺1 mL注射双侧足三里,治疗患者67例,其中痊愈52例,有效15例,选用穴位注射或配以辅助穴位13例,总有效率达100%。郭春暖[21]认为,耳和全身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选用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注射耳穴神门、膈、交感,诸穴配合能调整经络、宽胸降逆、镇静止呃。利用本法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81例,其中治疗1次治愈53例,治疗2次治愈21例,治疗3次治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3%。

2.2 针刺配合其他疗法

2.2.1 呼吸配合针刺 朱广运[22]认为,全息胃穴可以直接调畅胃的气机以起止呃逆的良效,以呼吸配合针刺治疗呃逆,治疗240例,治疗痊愈192例,好转3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2.5%。

2.2.2 针刺结合耳穴贴压 林清福[23]采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78例,总有效率为87.5%。侯艳丽等[24]采用耳穴透刺埋针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呃逆40例,总有效率为100%。樊瑾等[25]电针加磁珠耳压治疗呃逆,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耳压取穴神门、肝、胃、膈、食管、脾、皮质下,治愈61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田春健[26]取天突、内关、膈俞为主穴,配以脾俞、中脘、足三里、行间、内庭、气海、三阴交为辅穴,耳穴选取交感、神门、皮质下、脑干、耳迷根、膈、脾、胃、肾、肝进行按压。27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

2.2.3 针刺结合敷贴 顾建华[27]针刺取穴膈俞、肝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结合敷贴治疗呃逆,1个疗程治愈率为90%,2个疗程治愈率为94%。

2.2.4 针刺结合捏脊 曲本琪[28]针刺取穴足三里、公孙、内关、神门、头针等穴结合颈部背部夹脊穴腧穴治疗呃逆30例,29例痊愈。

2.2.5 针刺配合拔罐 薛新丽等[29]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膈俞、膻中为主穴,辩证加减穴位并配合中脘、膻中、膈俞拔罐治疗,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2.2.6 针刺结合艾灸 杨海春[30]取穴历兑、中脘、膻中、足三里、内关、列缺、攒竹施以补泻手法,配合在足三里、中脘、膻中进行艾灸,治疗138例中,治愈88例,显效3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100%。

2.3 综合治疗 陈蓉等[31]提出以夹脊和膈俞为主穴,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采取针刺、拔罐、灸法、特定电磁波仪(TDP)治疗等综合治疗呃逆。例如,寒邪凝滞型治以温中、散寒、降逆为法,穴取颈夹脊2、3、4、膈俞、中脘、足三里,再用TDP,加施灸、拔罐。胃火上冲型治以清胃热、通肠腑、降逆气为法,穴取膈夹脊、膈俞、胃俞、天枢、支沟、内庭、厉兑。膈气不利型以疏肝理气,降逆止呃为法,穴取膈夹脊、膈俞、膻中、内关、外关、足三里。瘀血停滞型以通经络、化瘀血、畅气机为法,取穴膈夹脊、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并配合刮痧。中焦阳虚型治以温脾阳,止呃逆为法取穴膈夹脊、膈俞、胃俞、睥俞、中脘、足三里并配合电针、TDP治疗、艾灸和拔罐。胃阴不足型治以养胃阴、益胃气、降逆气为法治疗穴取膈夹脊、膈俞、胃俞、解溪、太溪、足三里。治疗30例中治愈28例,有效率为93%,无效2例。赵梅等[32]针灸穴取中脘、膻中、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配合神阙加灸及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呃逆,总有效率95%以上。姜占成[25]认为,呃逆由于脾胃虚寒,正气亏虚所致,取内关、合谷、攒竹为主穴,施以补泻手法,结合TDP照射中脘、关元,22例患者中,治愈17例(77%),好转4例(18%),无效1例(5%)。

综上所述,呃逆为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对于针灸治疗呃逆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虽然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呃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治疗呃逆应以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作为首选,特别是有些单一穴位、经验穴位治疗呃逆,患者痛苦少,接受度高,医师便于掌握。

[1] 李艳,王悦新.针刺治疗呃逆124例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2011,3(3):784.

[2] 张巍巍,雨顺.针刺治疗呃逆62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27.

[3] 任莉萍,张国栋.针灸治疗呃逆11例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8,8:74

[4] 郭莉娜.针刺治疗呃逆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 (8):784

[5] 许元建.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J].中国针灸,2001,21 (5):294.

[6] 陈具堂.耳针治疗呃逆43例[J].甘肃中医,2003,16(7):31.

[7] 安金格.眼针治疗呃逆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 (2):26.

[8] 王波,李国安.针刺治疗呃逆的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2011,24(2):679-680.

[9] 韩嘉玮,董利平,祁喜平,等.刘世琼教授“腹背配穴”针灸疗呃逆1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1(5):210.

[10] 李澎.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J].中国针灸,2002,22(5):317.

[11] 卢大地.独穴疗法治疗呃逆3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 (12):12.

[12] 凌建维.针刺神阙穴治疗呃逆26例[J].中国针灸,2005,25 (3):154.

[13] 李云燕.针刺人中穴治疗呃逆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9):27.

[14] 崔永杰,李志东.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J].河北中医2011,33 (2):173.

[15] 陈标新.指掐少商穴治疗呃逆128例[J].中外医学杂志,2010,8(18):77.

[16] 段茂彪.穴位点按配合针灸治疗呃逆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55.

[17] 王振江.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呃逆3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1):638.

[18] 段毅,甘志美,颜海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呃逆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21(13):201.

[19] 孙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21.

[20] 李智.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呃逆67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305):49.

[21] 郭春暖.耳穴注射治疗呃逆[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3):39.

[22] 朱广运.“逆腹氏呼吸”状态下针刺全息“胃穴”治疗呃逆240例[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0):371.

[23] 林清福.针刺结合耳穴贴压辨证治疗呃逆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0):59-60.

[24] 侯艳丽,欧阳欣,李华,等.耳穴透刺埋针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呃逆 4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27):3473.

[25] 樊瑾,杨琴华.电针加磁珠耳压治疗呃逆69例[J].河北中医,2001,23(10):798.

[26] 田春健.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27例[J].光明中医,2009,24(11):2159.

[27] 顾建华.针刺结合敷贴治疗呃逆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34.

[28] 曲本琪.针灸加手法捏脊治疗呃逆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47.

[29] 薛新丽,杨非衡,赵海燕.针罐并用治疗呃逆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3):181.

[30] 杨海春.针刺加艾灸治疗呃逆138例[J].河北中医,2010,32 (6):897.

[31] 陈蓉,龚可,廖加维,等.针刺治疗呃逆症30例[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59-260.

[32] 赵梅,刘静,李建霞.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2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53.

[33] 姜占成.针刺与TDP合用治疗呃逆22例[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6):91.

猜你喜欢

夹脊膻中中脘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