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2012-12-09姜莉萍廖红芳朱致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肌电图病程活血

姜莉萍, 廖红芳, 朱致坚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 云南 个旧 6514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属中医学“消渴”、“痹证”、“痿证”范畴,除有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及血糖、尿糖升高外,常合并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甚则肌肉萎缩及四肢乏力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8.0±7.8)岁;病程3~10 a,平均(5.7±1.8)a。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8.0±9.0)岁;病程3~10 a,平均(5.9±1.7)a。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且血糖水平控制较满意。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疼痛(表现为肢体隐痛、烧灼样、触电样、刀割样疼痛),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蚁行感等),痛觉、触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检查不同程度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西药控制血糖,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山茱萸10 g,桂枝8 g,当归10 g,赤芍15 g,川芎15 g,红花6 g,鸡血藤30 g,地龙10 g,水蛭3 g,牛膝15 g,黄连6 g。兼心烦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胃阴伤者加石斛10 g,花粉10 g等;肢体重,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浸淫者加薏苡仁30 g,黄柏10 g等;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舌淡体胖,苔白,脉细或弱等脾胃亏虚者加白术10 g,山药10 g,鸡内金15 g等;腰脊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肝肾亏损者加龟板15 g,锁阳10 g等。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与体征减轻,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DP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可达40%[2],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DPN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高,普遍认为发病机理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其引起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周围神经营养障碍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中其病机基础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则致气血阴阳亏虚,在病程中血瘀贯穿始终。本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经络为大法,药用黄芪、山朱萸配伍以益气养阴,改善气阴两虚症状;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红花、鸡血藤化瘀行滞;水蛭含肝素样物质,有抗凝作用,能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黄连、牛膝清热燥湿、强筋状骨、祛瘀通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疗效肯定。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2.

[2]蒋丙年.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0.

猜你喜欢

肌电图病程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