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2012-12-08陈谦谦CHENQianqian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癌灶保乳术乳腺

陈谦谦 CHEN Qianqian

薛恩生 XUE Ensheng

乳腺癌是一种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目前临床应用的影像学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和MRI,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乳腺癌普查和诊疗的重要手段。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因病理分型繁杂而呈现复杂多样性,特别是早期乳腺癌,声像表现多不典型,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可通过联合钼靶X线、MRI提高癌灶的检出率[2],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其对乳腺癌术式选择的影响,为乳腺癌术前更好地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12~2010-03同时行超声、钼靶及MRI检查且至少1种检查拟诊为乳腺癌的58例患者,所有检查均在2个月内完成,年龄31~69岁,中位年龄44岁,平均年龄(46.0±9.6)岁;58例(62个癌灶)中,55例为单侧乳腺癌,3例为多发性乳腺癌,均行手术治疗(包括保乳术和根治术);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7个,浸润性小叶癌14个,导管内原位癌11个。3例经穿刺活检及术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结节,包括纤维腺瘤1例,增生结节伴钙化1例,非典型增生1例。

1.2 检查方法

1.2.1 高频超声检查 采用日本Alokaα10型、5500型和美国Sequoe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4MHz。患者取仰卧位,上臂外展,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序贯扫查,发现肿块或异常回声者进行十字形交叉纵横扫查,同时扫查双侧腋窝,观察肿块和腋窝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周围组织变化、内部及周边血供等,并作出初步诊断。

1.2.2 钼靶X线检查 采用美国GE Senographe 2000D全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机,全自动曝光,双侧乳腺均行轴位(CC)及斜位(MLO)摄片,必要时局部加压放大摄片。观察乳腺良恶性、病灶大小、数目、形态、边界、有无钙化(包括钙化大小、形态、数目和分布)、乳头、乳晕及皮肤改变,有无异常血管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1.2.3 MRI检查 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Trio Tim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检查线圈内,常规T2WI及T1WI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DCE-MRI),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数目、边界、形态及腋窝淋巴结情况。

1.2.4 病理学检查 取乳腺癌大体标本,记录病灶的数目、大小、位置、形态和淋巴结等情况。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

1.3 手术方式选择[3,4]

1.3.1 保乳术 适应证:①肿瘤最大直径≤3cm;②肿瘤位于周围象限,边缘距乳晕边缘≥2cm;③临床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④能保证完成保乳治疗计划,包括术后放疗等。

1.3.2 根治性手术 用于无保乳意愿或有保乳治疗禁忌的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不同组间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超声、钼靶X线和MRI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钼靶X线及MRI对癌灶检出率比较 62个癌灶中,超声、钼靶X线、MRI分别检出52个、39个、58个,检出率分别为83.9%、62.9%、93.5%,超声和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P<0.01);超声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的检出率最高,其他联合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7个浸润性导管癌(IDC)病灶中,超声、钼靶X线、MRI分别检出35个、28个、36个,检出率分别为94.6%、75.7%、97.3%;14个浸润性小叶癌(LDC)病灶中,超声、钼靶X线、MRI分别检出11个、3个、13个,检出率分别为78.6%、21.4%、92.9%。MRI和超声对IDC和LD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P<0.01),MRI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和MRI对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高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超声、钼靶X线、MRI及不同联合方式对癌灶检出率的比较(%)

37个IDC癌灶中,超声漏诊2个,其中1个仅被钼靶X线检出(图1);钼靶X线漏诊9个,其中1个仅被MRI发现(图2);MRI漏诊1个,被钼靶X线发现(图1)。14个ILC癌灶中,超声漏诊3个,其中1个被钼靶X线发现,3个均被MRI检出,其中1个为多性癌灶中的较小癌灶;钼靶X线漏诊11个,其中3个为乳腺腺体密度较致密,均被超声和MRI发现(图3);MRI漏诊1个,被超声发现。11个DCIS癌灶中,超声漏诊5个,其中3个被钼靶X线检出,4个被MRI检出;钼靶X线漏诊3个,其中1个被超声检出,3个均被MRI检出;MRI漏诊2个,均被钼靶X线发现,其中1个为微小钙化灶,超声仅检出1个。3例良性结节(包括纤维腺瘤、增生结节伴钙化及非典型增生)中,超声误诊3例为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增生结节伴钙化及非典型增生为乳腺癌,未发现纤维腺瘤;MRI误诊非典型性增生为乳腺癌,纤维腺瘤及增生结节伴钙化诊断正确。

2.2 超声、钼靶X线及MRI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同时被超声、钼靶X线、MRI检出的癌灶共30个,超声、钼靶X线及MRI所测癌灶最大值与病理测值呈正相关,其中MRI与术后病理大小的符合程度最高,其次为超声、钼靶 X 线(rMRI> r超声> r钼靶X线)(表 2)。

图1 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此例病灶超声和MRI均未检出,钼靶X线发现左侧乳房多个短棒状、分支状微小钙化灶(箭)。图2 浸润性导管癌MRI。此例病灶钼靶X线和超声均未检出,MRI动态增强后在右侧乳腺的外上象限发现一椭圆形强化影(箭)。图3 浸润性小叶癌。A.钼靶X线示高致密性乳腺,未检出病灶;B.超声显示右侧乳腺内下方一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血供丰富的结节(箭);C.MRI动态增强后显示一类圆形强化影(箭)

表2 三种测量方法与病理检查癌灶最大直径的相关性

2.3 超声、钼靶X线、MRI对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情况 病理检出28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钼靶X线、MRI分别检出16个、9个、12个,检出率分别为57.1%、32.1%、42.9%;超声联合钼靶X线、超声联合MRI、钼靶X线联合MRI、超声联合钼靶X线和MRI分别检出17个、19个、15个、20个,检出率分别为60.7%、67.9%、53.6%、71.4%。超声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和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MRI(P<0.05);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联合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超声、钼靶X线、MRI对手术方式的影响 58例患者中,单种检查法检查后拟行保乳术共25例。超声拟行18例,其中钼靶X线否定1例(为多处微小钙化);MRI否定2例(1例多发性,1例MRI诊断为直径8mm的纤维腺瘤,经穿刺活检证实,未手术);其余15例中,术中病理示1例切缘癌细胞阳性改行根治术,1例为不典型增生。钼靶X线拟诊10例符合保乳术(其中1例仅被钼靶X线确诊),其中超声否定2例(1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多发性癌灶);MRI否定3例(1例多发性癌灶,1例检出癌灶距离乳头1.6cm,1例怀疑增生结节,经穿刺活检证实,未手术)。MRI拟诊19例符合保乳术,其中5例仅被MRI确诊并提示符合保乳术。最终16例行保乳术,超声、钼靶X线、MRI和术中病理分别使2例(2/25,8.0%)、1例(1/25,4.0%)、5例(5/25,20.0%)、1例(1/25,4.0%)改行根治术。

3 讨论

3.1 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为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常联合多种检查,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是公认的“黄金组合”,MRI为重要的补充。超声的无辐射性及不受腺体致密性的影响是钼靶X线无法比拟的,且对靠近胸壁的癌灶及癌灶血供情况的显示也优于钼靶X线,但对微小钙化灶的显示不及钼靶X线,文献[1,2]报道钼靶X线诊断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远高于超声,可达83%。本研究中超声对癌灶的检出率较高(83.9%),与文献[5]报道相似,尤其是对IDC的检出率较高(94.6%),与李洪林等[6]的报道相似(95.8%),其原因为IDC最常具备典型的恶性超声征象,特别是边缘毛刺征或蟹足征,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呈条索或蟹足状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此外,IDC肿块内可伴有微小钙化,是由癌灶内的变性坏死、组织溶解导致的钙盐沉积,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对微小钙化的检出也有所提高,但其敏感性仍不及钼靶X线。本研究中超声漏诊的2个IDC表现为瘤体小,形态尚规则,未见明显钙化;而钼靶X线显示簇状细点状钙化,提示恶性,避免了漏诊。由于ILC呈线条状生长,肿瘤细胞逐步置换并取代周围的正常细胞,不破坏正常组织的解剖结构,造成肿块常无明显边界,或不形成明确的肿块,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7],且双侧发病和多中心性是ILC的又一特征。此外,ILC较少形成钙化,以致超声及钼靶X线对ILC的检出率较低,而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故联合应用MRI可减少漏诊。本研究中超声漏诊3个ILC,均被MRI发现,其中1例为多发性癌灶中较小的病灶,另有1例因有少量微钙化而被钼靶X线发现。对于DCIS,超声漏诊最多。DCIS是指乳腺导管系统内恶性上皮细胞增殖,镜下特点是基底膜周围基质无浸润迹象[8],其肿块偏小且血供不丰富,约2/3轻至中度导管内原位癌呈多灶性[9],然而钙化是DCIS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所以钼靶X线常为首选检查手段,但其对近胸壁的肿块、无钙化DCIS及致密型乳腺中的DCIS仍易漏诊,而超声和MRI可弥补这些缺陷。本研究中单一检查漏诊的10个DCIS,通过联合三种影像学检查全部检出。

MRI对软组织病变分辨率高,不受致密型乳腺的影响,而且具有提供肿瘤血管信息的巨大潜力,在发现及评价乳腺小病灶、多灶性和多中心性病灶以及乳腺深部病灶方面占优势,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10],但MRI对钙化不敏感,故本研究中MRI漏诊的4个癌灶均由钼靶X线检出。

由于早期乳腺癌影像表现不典型,易与良性肿瘤混淆。本研究中1例增生结节伴钙化被超声和钼靶X线拟诊为乳腺癌,主要是因为此结节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点状钙化,由于MRI有敏感的血流动力学分析功能,使得此良性结节得以鉴别。另1例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体积小,形态欠规则,血流信号较丰富的低回声结节,误诊为乳腺癌;而MRI表现为一圆形T2稍高信号影,大小仅为8mm,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增强后呈较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流入型,拟诊为纤维腺瘤,而在钼靶X线上未显示,是由瘤体过小且被致密型乳腺遮蔽所致。1例不典型增生超声、钼靶X线、MRI均误诊为乳腺癌,主要是因为不典型增生往往表现为乳腺结构扭曲,边界模糊不清,其动态增强曲线与早期癌灶有重叠。

3.2 超声、钼靶X线、MRI对癌灶大小的判断及腋下淋巴结的检出情况 本研究中超声、钼靶X线及MRI所测癌灶最大值与病理测值呈正相关,MRI最接近病理测值,超声次之(rMRI>r超声>r钼靶X线)。超声测值较病理测值偏小,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超声不能完全探查到癌灶周围的炎性浸润、癌瘤扩散和(或)纤维组织增生;另一方面,乳腺癌声像表现常有后方衰减,有可能癌灶的最大径位于乳腺的前后径上,而后方衰减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测量的准确性受操作者的影响很大。钼靶X线测值较病理偏大,主要原因是检查时乳腺需要在外力压迫下成像,癌灶在受压下变形,影响对癌灶实际大小的判断。另外,X线反映的仅仅是乳腺组织的密度,不能分辨肿瘤浸润或纤维组织增生。MRI的组织分辨率高,对于癌灶周围的微小浸润及炎性反应均能较好地显示。此外,双乳腺不存在外力压迫,乳腺内病灶处于相对自然的状态,故测值较准确[11]。但乳腺形态及病灶边界清晰度对MRI的测值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中一癌灶术中病理切缘阳性,其MRI表现为左乳外上象限见斑片状T2稍高信号、T1等信号影,边缘欠清。增强后见斑片样不均匀强化,可见边缘长短不一的毛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造成切缘阳性的原因可能是:①癌灶乳房体积过大,MRI检查时乳房下垂明显,导致测值出现误差。②癌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且边界欠清,癌灶边缘的微小浸润组织不易显示,使得MRI测值偏小。提示任何影像学检查的病灶大小与实际肿瘤的大小都有一定差别,要以病理为准,综合考虑。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是评价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因超声可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形态、结构和血流特征,且检查角度灵活,对腋下淋巴结的检出率较高,而钼靶X线相对固定的摄影模式较难显示靠近胸壁的淋巴结,容易漏诊,由于腋窝淋巴结的良恶性病变动态强化特征的重叠性降低了MRI诊断的准确性[12]。本研究显示,超声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和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联合检出率最高,各种检查方法联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样本量不足,样本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 超声、钼靶X线、MRI对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乳腺癌根治术一直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虽然能最大程度地切除癌灶及其转移灶,但术后对女性造成巨大的功能和心理伤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女性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保乳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保乳术对乳腺癌灶的大小、数目、浸润范围、位置、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学检查在术前评价中各有利弊,不能仅以一种检查方式评价。超声对保乳术有较好的可行性评价[13]。但本研究显示,超声对于微小钙化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较低,测值偏小,易使切缘阳性率增加,如术前评价单独使用超声,可使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增高,而联合钼靶X线和MRI后,微小钙化和小癌灶的检出率有所提高,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癌灶大小测值更准确。因此,拟行保乳术的患者应常规行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以确保保乳术的可行性。

总之,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乳腺癌及选择合理术式。

[1]Fletcher SW, Black W, Harris R, et al.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 1993, 85(20): 1644-1656.

[2]Zonderland HM, Coerkamp EG, Hermans J, et al.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contribution of US as an adjunct to mammography.Radiology, 1999, 213(2): 413-422.

[3]张保宁, 邵志敏, 乔新民, 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2005, 27(11): 680-684.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国癌症杂志, 2009, 19(6): 448-474.

[5]李静, 周纯武, 欧阳汉.MRI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与X线摄影、超声比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25(12): 2150-2153.

[6]李洪林, 姜玉新, 郝玉芝, 等.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22(6): 870-872.

[7]纪波, 俞巍, 韩增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小叶癌的超声诊断分析.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8,3(5): 594-598.

[8]Silverstein MJ.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BMJ,1998, 317(7160): 734-739.

[9]姚立新.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研究进展.中国处方药,2005, 10(10): 39-41.

[10]Houssami N, Cuzick J, Dixon JM.The prevention,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Med J Aust,2006, 184(5): 230-234.

[11]Irwig L, Houssami N, van Vliet C.New technologies in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accuracy.Br J Cancer, 2004, 90(11): 2118-2122.

[12]刘妍, 夏黎明, 梁赵玉, 等.DWI及动态增强MRI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29(6): 64-67.

[13]Lee SW, Choi HY, Baek SY, et al.Role of color and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solid breast masses.J Clin Ultrasound, 2002, 30(8):459-464.

猜你喜欢

癌灶保乳术乳腺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价值评析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分析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