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35例

2012-11-28阚世廉

天津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掌侧桡侧掌骨

张 波 阚世廉 韩 力

Bennett骨折是发生在第1掌骨基底部的骨折合并第1腕掌关节脱位,为拇指远端受到暴力沿长轴方向传向第1掌骨基底部引起的经关节的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表现为第1腕掌关节处隆起、压痛和拇指功能障碍。笔者自2007年9月—2009年10月收集Bennett骨折35例,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失败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31例,女4例,年龄17~32岁,M(P25,P75)为25(20.9,28.7)岁。新鲜骨折29例,陈旧骨折6例,受伤至治疗时间6 h~20 d,M(P25,P75)为7(2.2,10.2)d,轴向暴力32例,砸伤3例。纳入标准:符合Bennett骨折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见图1;愿意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听从医嘱管理者。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同侧腕掌关节其他多发骨折估计可能影响固定者。

1.2 手术方法 对于新鲜骨折试行手法复位,患者取平卧位,臂丛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助手固定患手,术者握住患者的拇指进行牵引,使拇指及第1掌骨外展、背伸,同时术者用拇指向内侧掌侧按压第1掌骨基底部,使骨折、脱位完全复位。C形臂X线机透视骨折位置满意者,用1枚1.2 mm克氏针经皮穿针固定第1掌骨和大多角骨,再用1枚1.2 mm克氏针经皮穿针固定第1掌骨和第2掌骨基底,术后石膏托于功能位外固定。

若透视下观察关节面台阶大于2 mm视为手法复位失败,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上臂气囊止血带,以第1腕掌关节为中心,在第1掌骨桡侧沿手掌与手背皮肤交界处做一“L”形切口,近端与腕横纹相接,保护桡神经浅支和拇长展、拇短伸肌腱,暴露第1腕掌关节及第1掌骨骨折处,牵引拇指末端使第1掌骨旋前、外展,按压第1掌骨基底,整复骨折使骨折和脱位达到解剖复位,用巾钳固定骨折块,后用1枚1.2 mm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和骨折块,另一枚1.2 mm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基底和大多角骨,或者2枚1.2 mm克氏针交叉固定第1掌骨和骨折块,拍片检查骨折位置好,见图2,松止血带止血,缝合关节囊及皮肤,针尾折弯留于皮肤外,术后拇指于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抗生素使用24~48 h,定期换药,术后2周拆线,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4~6周复查X线片以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视骨折情况5~6周拔克氏针,并在随访过程中进行功能锻炼。

1.4 疗效评定标准[1]优:拇指桡侧外展90°,掌侧外展40°,功能与健侧相同;良:拇指桡侧外展70°~89°,掌侧外展30°~39°,功能基本正常,无疼痛;可:拇指桡侧外展50°~69°,掌侧外展20°~29°,轻度疼痛。

2 结果

本组35例获得完整随访31例,随访6~15个月,M(P25,P75)为10.2(8.3,12.1)个月。闭合复位11例,随访1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5~6周,M(P25,P75)为5.5(5.35,5.65)周,优 8例,良2例;切开复位24例,获得随访2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7周,M(P25,P75)为6.2(6.01,6.39)周,优17例,良2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3.5%(19/31)。

3 讨论

拇指腕掌关节是拇指稳定和活动的基石,也是手关节中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该关节活动范围大,除可屈、伸、内收及外展外,尚有一定的旋转功能。第1掌骨轻度屈曲时,暴力沿第1掌骨纵向传导,使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斜形骨折,骨折分为尺、桡2块,尺侧骨折块小留在原位不动,桡侧块即第1掌骨因肌腱牵拉作用造成第1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2]。此骨折多累及关节面,骨折极不稳定,虽然容易复位,但维持稳定却很困难。骨折复位不好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

Bennett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学会(AO)的治疗原则,应予以解剖对位才能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文献报道切开复位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可以在直视下操作,暴露充分,可准确重建关节面,减少术后关节炎的发生[3],获得较好效果,但适合于骨块较大的骨折,而掌侧的骨折块通常小于基底关节面的1/3[4],容易导致骨折块劈裂和移位,固定困难且费用较高,需要二次手术取内固定。

应用微型外固定架在大多角骨和第1掌骨中段各打2枚固定针复位骨折锁定针夹和连接杆关节,其优点为创伤小、不破坏骨折端血运、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避免关节特异性僵硬,而且可以通过固定针对关节牵引而减轻关节面压力[5],但是固定器械费用较高,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有很大优越性[6],创伤小,肌肉损伤及骨折端血运破坏小,利于术后愈合,降低了感染发生的概率,避免了术后多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从随访X线检查可以得知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本组35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11例,术后随访疗效确切,但闭合复位仅适用于新鲜骨折,笔者认为1周内新鲜骨折可获得较高成功率,尤其是急诊即试行复位内固定者。超过1周的骨折闭合复位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因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的复位程度高度相关,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创伤后关节软骨退变和后遗效应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争取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采用1990年Kjaer-Petersen标准[7],对闭合复位不满意者,要积极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8]。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简单易掌握,内固定物价廉,可以使Bennett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恢复平整,修复受损的关节囊[9],术后功能恢复良好,而且克氏针留在皮外可避免再次手术的创伤。笔者认为Bennett骨折治疗的重点是获得骨折的固定,切开复位可以在直视下固定,稳定性可靠。由于本组患者随访时间较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Bennett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骨科医生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2]Lutz M,Sailer R,Zimmermann R.etal.Closed reduction transarticu⁃lar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versus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nett's fracture dislocation[J].Hand Surg,2003,28(2):142-147.

[3]李振峰,李明,刘培来,等.钢板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Ben⁃nett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7):478-479.

[4]王澍寰.手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

[5]李忠哲,郑炜,田光磊,等.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5):289-293.

[6]Sawaizumi T,Nanno M,Nanbu A,etal.Percutaneous leverage pi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Bennett's fracture[J].Orthop Sci,2005,10(1):27-31.

[7]Kjaer-Petersen K,Langhoff O,Andersen K.Bennetts fracture[J].Hand Surg(Br),1990,15(1):58-61.

[8]Edmunds JO.Traumatic dislocation and instability of the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of thethumb[J].Hand Clin,2006,22(3):365-392.

[9]Ng VY,Rose S.Bennett fracture with associated anterior oblique lig⁃ament injury[J].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2011,22(1):125-127.

猜你喜欢

掌侧桡侧掌骨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易感风寒 搓迎香点太渊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