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M的陇南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研究

2012-11-22徐保根

中国土地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点信度契约

韩 璐,徐保根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目前,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重点抓好1000个国家级示范点,各省(区、市)开展9000个省级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深入。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测算与评价[1]、整治模式[2]、整治规划[3]、分区研究[4-5]、方法研究[6-7]、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8]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对农民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较少。在实践上,一些地方在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中,出现了诸如不顾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等损害农民利益的农民“被拆迁”、“被上楼”现象,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一定影响[7]。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整治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心理意愿。农户的心理契约,影响农民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的期望,若公平性缺失,则必将影响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满意度,造成心理契约的违背,从而损害农民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

在土地整治方面,国内学者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心理越来越关注,不断借助心理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土地科学的相关问题。洪名勇等以贵州省涸潭县和山西省浑源县24户流转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因素分析,提取农地流转的对象背景、民族习俗和流转租金参与状况3个因子作为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并将中国农户流转行为中的心理契约分为3种类型,即交易型、发展型和关系型[7]。但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研究方法,较多采用多元计量模型,如回归分析[10]。笔者认为,回归分析有几方面的限制:(1)不允许有多个因变量;(2)中间变量不能包含在单一模型中;(3)预测因子假设为无测量误差;(4)预测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会妨碍结果解释,难以实现对较多影响因素内在关系的直观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有如下优势:(1)SEM程序同时提供总体模型检验和独立参数估计检验;(2)回归系数、均值和方差同时被比较,即多个组间交叉;(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能净化误差,使潜变量间的关联估计较少地被测量误差污染;(4)拟合非标准模型的能力[9]。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农户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的路径分析模型,并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

1 研究思路和理论假设

1.1 研究思路

首先,根据调查问卷项目,确定潜变量和显变量,并设计路径结构图,以及基本路径假设;其次,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包括总体数据的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潜变量的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再次,构建公平性与农户心理契约融合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最后,通过模型拟合结果,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公平性与农户心理契约融合度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1.2 路径假设

结构方程模型通常是借助路径图将初始模型描述出来,对于复杂的模型尤其如此。路径图中的变量可以是不同的类型,按能否被直接测量,路径图中的变量可以分为显变量和隐变量。通常前者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后者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或事物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等原因,无法直接测量。本文研究的问卷内容包括5个潜变量因素、38项显变量(可测指标),量表采用了Likert 5级量度。具体变量如表1。

表1 调查问卷的潜变量和显变量Tab.1 Latent variable and manifest variables of the questionnaire

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需要根据专业知识或经验设定假设的初始模型,而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用途即为确定该假定模型是否合理。初始模型的路径结构如图1。

图1 初始模型路径结构图Fig.1 Path diagram of the initial model

根据上述假设的初始模型路径结构,可以确定基本路径假设如下:(1)现居住条件满足度对搬迁及补偿方式意愿有路径影响;(2)现居住条件满足度对搬迁环境期望有路径影响;(3)现居住条件满足度对搬迁区位意愿有路径影响;(4)搬迁及补偿方式意愿对承包地经营意愿有路径影响;(5)搬迁环境期望对搬迁及补偿方式意愿有路径影响;(6)搬迁环境期望对承包地经营意愿有路径影响;(7)搬迁区位意愿对搬迁及补偿方式意愿有路径影响;(8)搬迁区位意愿对承包地经营意愿有路径影响。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4个乡镇的14个村的农户为研究案例,对其进行了问卷随机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5份,收回问卷120份,筛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数为108份,问卷回收率为96.00%,有效率为90.00%。其中,男性占75.61%,女性占24.39%;年龄在25—29岁的占30.49%,在30—39岁的占15.85%,在40—49岁的占34.15%,在50—59岁的占12.20%,在60岁以上的占7.32%;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占36.59%,高中以下占59.76%,大学本科以上农户占12.20%;农户主要职业是在家务农为主和外出打工为主占比例一样,都为40.24%,做生意占7.32%,而从事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最少,仅占1.22%;家庭劳动就业情况多以老年妇女在家种田、青壮劳力在外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占42.68%,全部在家种田占24.39%,而全部在外地打工的较少,仅占8.54%;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经营自家的承包地,占78.05%,其他几种情况较少,共占7.32%;家庭年收入一般在1—5万元,占22.30%,而小于0.5万元和大于5万元的较少,分别占3.57%和2.68%;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50%以下的占54.22%,50%以上的占44.58%;目前,调查的农户家庭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通过SPSS 18.0软件,对问卷进行缺失值数据处理和信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为76.69%,效度检验结果为98.15%,总体信度达到标准要求。然后,分别对上述5个潜变量进行信度检验,信度检验的结果表明,现居住条件满意度变量达信度检验结果为77.62%,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变量达信度检验结果为76.99%。其他测量指标的信度低于0.7,因此,在路径图中去掉其他因子,即初始模型中包括2个潜变量、26个可测变量。

3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般线性模型的扩展,能使研究者同时检验一组回归方程。SEM软件不但能检验传统模型,而且也能执行更复杂关系和模型的检验。SEM是带一个因变量(Y)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在多变量上的扩展,其公式是[10]:

式1中,y表示因变量上包含观测得分的向量;i表示截距的单位向量;X表示连续分布或分类(编码)自变量的矩阵,b表示回归权重向量,e表示残差向量或误差或不能由模型解释的剩余得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分析过程如图2。

4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利用SPSS 18.0软件及结构方程软件对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基于此,本文采用该模型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利用结构方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的路径分析模型,如图3,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如表2。

图2 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流程Fig.2 Flow chart of SEM

图3 路径分析模型Fig.3 Path analysis model

表2 SEM的路径分析结果Tab.2 The path analysis results of SEM

由表 2得知,卡方(CMIN)值为 93.77,自由度(DF)为 88,概值(P)为 0.317,因此,得到规范卡方(CMIN/DF)的值为1.066,小于2;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的值为0.025,明显小于0.05;增值拟合度(IFI)为0.988,Bentler-Bonett非规范拟合指数(NNFI)为0.983,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7,均大于0.95,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的心理契约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路径关系假设,并对农户搬迁意愿产生影响。

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及数据处理结果具体分析如下:(1)外生变量“现居住条件满足度”对内生变量“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现居住条件满意度与农户的搬迁环境期望之间路径系数为0.874,表明现居住条件满意度对农户的搬迁条件的心理契约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对现居住条件越满意,农户对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值越高,心理契约的融合度越高。(2)在反映现居住条件满足度的9个观测变量中,“基础设施供应情况”、“道路交通条件”、“医疗设施状况”、“幼儿园中小学配套情况”、“商业服务配套情况”、“娱乐文化设施配套情况”、“村容村貌”、“邻里关系”、“社会风气”9项观测变量T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41.92,表现为与现居住条件满足度的显著相关。其中,最突出的是“邻里关系”,这符合中国农民在心理契约上更注重关系型心理契约,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人际关系以及人情社会的背景有密切关系;“娱乐文化设施配套情况”在相关关系中显著性相关较弱,说明中国农村的农民对娱乐文化的关注度较低,符合目前农村文化娱乐较少的基本情况。(3)在反映“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即影响农户在居民点整治搬迁意愿心理契约的7个观测变量中,“交通更加方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幼儿园中小学更完善”、“商业服务更完善”、“娱乐文化设施更完善”、“可以参加保险”7项观测变量T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39.20,表现为与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的显著相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其次是“交通更加方便”、“幼儿园中小学更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等几项,这表明农民更期望有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农民对于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对于“商业服务更完善”、“娱乐文化设施更完善”等心理期望度较低,这与上述分析的农民对文化娱乐关注度低相符合,这主要是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造成的,符合“需求层次”理论。

5 结论与讨论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项综合土地利用工程。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农户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了模型的路径结构与路径基本假设的设定、信度和结构效度的分析、SEM的路径分析模型构建、模型结果检验等一系列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农户心理契约模型,并分析了农户心理契约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现居住条件满足度与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呈正相关关系;(2)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较多受到关系型心理契约影响;(3)农民较为重视基础设施、医疗服务、初级教育等问题,而忽略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问题。为此,建议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应更加关注影响农户行为的心理契约因素,构建良好的农村居住环境、为农户心理契约形成创造条件,引导农户从关注人际交往模式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向更加关注长远利益、建立互助友爱协作模式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发展,同时逐步完善农民娱乐文化生活设施,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References):

[1]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等.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2]李乐,张凤荣,关小克,等.基于规划导向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及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227-247.

[3]李爽,李玉芳,李芳.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整治规划方案探讨——以辽宁省沈阳市祝家街道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3):80-84.

[4]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5]陈秧分,刘彦随,杨忍.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J].地理学报,2012,67(3):420-427.

[6]杨伟,廖和平,谢德体,等.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优选中的应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2):52-59.

[7]洪名勇,王晓娟.基于心理契约的农地流转研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3:145-168.

[8]王兵,许月明.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69-72.

[9]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居民点信度契约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基于遥感技术的轩岗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和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