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形态学观察临床分析

2012-11-21方爱英刘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形态学紫癜骨髓

方爱英 刘滨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多为免疫性因素,机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的减少、骨髓巨核系增生活跃及成熟障碍,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经临床确诊的4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聚合细胞形态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0例,其中31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设为急性组,男1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94 d~21岁,平均(11.8±5.4)岁;19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慢性组,男10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12~32岁,平均(23.8±5.2)岁;另设14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平均(23.6±8.6)岁。

1.2 方法 54例研究对象均行髂前(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0.2~0.4 ml涂片。姬姆萨-瑞氏混合染液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详细计算每片(1.5 cm 3 cm)单位面积的骨髓涂片内巨核细胞数,并按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裸核、变性巨核细胞逐一进行分类。分别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巨核细胞数、形态。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各组别平均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按α=0.05。

2 结果

2.1 三组别骨髓巨核系形态学比较见下表:急性组、慢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产血小板型各阶段细胞平均数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核细胞裸核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在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幼巨核、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骨髓巨核系形态学比较()

表1 三组骨髓巨核系形态学比较()

<0.05原巨核细胞 4.1±2.8 1.8±0.2 - P<0.05 P<0.05 P<0.05幼巨核细胞 37.8±15.1 19.6±10.3 3.9±1.8 P<0.05 P<0.05 P<0.05颗粒型巨核细胞 53.3±17.3 62.5±23.9 21.7±9.2 P>0.05 P<0.05 P<0.05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5.3±0.6 9.4±4.6 25.2±11.2 P<0.05 P<0.05 P<0.05巨核细胞裸核 13.5±10.4 12.3±11.6 5.9±2.7 P>0.05 P>0.05 P>0.05对照组巨核细胞总数 113.8±79.2 82.3±51.6 25.9±11.7 P<0.05 P<0.05 P急性组(n=31)慢性组(n=19)对照组(n=12)急性组VS慢性组急性组VS对照组慢性组VS

3 讨论

ITP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多发于成年,我们的研究中,急性组平均年龄(11.8±5.4)岁,慢性组平均(23.8±5.2)岁,符合上述观点,多数患者有感染史,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而造成血小板在通过肝脾时破坏过多[1],血象表现为血小板减少,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无形态学明显改变,粒系少数增生降低,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多见,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是ITP的特征之一,骨髓中多数巨核细胞数增生伴成熟障碍。有研究资料显示50%的ITP患者巨核细胞增高,30%左右在正常范围,少数巨核细胞有降低现象[2]。在我们的研究中40例患者中巨核细胞总数升高的30例,其中>200个的18例,正常9例,1例降低,三组别以急性组平均巨核细胞总数升高最多达113.8,急性组以幼巨核、颗粒型巨核多见,产血小板型减少或缺如,慢性组以颗粒型巨核多见,急性组的巨核系成熟障碍比慢性组要严重,与周建中[3]的研究相符,另一方面,巨核细胞总数的增多,原始巨核细胞及幼巨核细胞比例的增高往往预示着预后良好[4],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疗效及预后判断。

ITP巨核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胞浆与胞核均有改变,表现多样,具体表现为胞浆量明显增加、染色淡,颗粒减少无聚集现象及退化细胞增加、变性巨核细胞较多。巨核细胞变性主要表现在分叶过多、染色质松散呈网状或条索状,胞浆呈透明样变化或有空泡,骨髓中可出现微小巨核细胞。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对各发育阶段巨核细胞,产生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直接造成巨核细胞形态学异常,是影响巨核细胞质和量改变的重要因素[5]。

综上所述,ITP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急性或慢性ITP均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但其巨核细胞各阶段细胞分布、数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1]李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和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3-14.

[2]张复华.巨核细胞形态改变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当代医学,2008,8(147):50-51.

[3]周建中.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改变.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9):16-17.

[4]肖红,卢美蓉,苏保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177-2179.

[5]樊润梅,李殿青.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内巨核细胞质与量的变化.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1):114-115.

猜你喜欢

形态学紫癜骨髓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赞美骨髓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尾状叶的形态学变化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