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毒伞蕈中毒35例心电图分析

2012-11-17赵丽萍余成敏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联心肌细胞毒素

赵丽萍 余成敏

白毒伞蕈属于鹅膏类菌属,有剧毒,生长于夏秋季,由于对该类蕈的毒性认识不够,每年均有因误采食中毒死亡的病例。误食用后可引起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不全,重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本文对2010年7~9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35例白毒伞蕈中毒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由楚雄州疾控中心鉴定核实确认为白毒伞蕈中毒,均由误食引起。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8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26 h,其中集体中毒9起,8个家庭,单个中毒5人。

1.2 心电图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时均行床旁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入院后每日复查十二导联心电图,疑有右室及后壁异常患者行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查。重症患者行24 h全程心电图监测,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心电图,直至患者死亡或出院,动态观察35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

表1 35例白毒伞中毒心电图分析

2 结果

入院第1、2天10例出现ST-T改变,占28.6%,心动过速3例,占8.6%,肢体导联低电压4例,占11.4%,18例心电图正常。入院后第3天开始,全部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占20例,占57.1%,窦性心动过速 18例,占51.4%,肢体道联低电压12例,占34.2%,P波高尖8例,占22.9%,有Q波形成、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T波高尖等心电图改变,以及临终前心电图变化等。其中,5例表现心动过缓患者中无死亡病例,18例表现有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包含有院内死亡的3例患者及自动出院后死亡的9例患者。22例治愈患者,病情好转后异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未遗留永久性改变。心电图变化情况见表1。

3 讨论

白毒伞蕈按马丁(Martin)分类系统属于伞菌目、毒伞科、毒伞属,为剧毒蕈,主要含有毒肽、毒伞肽两大类原浆毒素,其次还含有毒蕈碱、溶血毒素、神经毒素等毒素。毒伞肽比毒肽的毒性强10~20倍,两种毒素均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能被破坏[1]。毒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内质网,发生作用快,大量摄入短时期内可死亡,毒伞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作用迟缓,抑制细胞RNA聚合酶活性,导致肝细胞坏死,兼有肾脏、心脏及神经毒作用[2]。已有文献报道,经尸体解剖证实白毒伞蕈中毒死亡患者各个组织器官均有损害表现[3,4]。人体误食白毒伞毒蕈后,在0.5~6 h即可出消化道症状,在经过胃肠炎期1~2 d、假愈期2~3 d后,开始进入多器官功能损害期。从对本组病例心电图的监测情况分析,中毒后第1~2天已有48.57%患者出现心电图的改变,说明白毒伞蕈中毒患者在早期除了有胃肠功能、肝肾功能的损伤外,大部分患者已并发心肌损伤。病情严重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可能是爆发型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毒伞蕈中毒后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原因,为毒素对心脏直接和间接的损伤所致,考虑有以下几点:(1)白毒伞原浆毒素进入心肌细胞,通过毒素对心肌细胞直接毒性作用,影响心肌细胞代谢及酶活性,受损心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心肌自律性、收缩性、传导性受到影响。(2)毒素对心包膜的作用,引起心包积液,心电图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表现。(3)毒素导致急性溶血及多器官功能损害,高水平的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对心肌细胞的损伤。(4)吐泻后的低血容量,导致继发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的间接损伤;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受影响,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为心肌缺血损伤表现,肢导低电压可能与心包膜受损、心包积液有关,P波高尖可能有心房压力及结构改变,T波高尖及传导阻滞与血钾水平的紊乱有关,病理性Q波的出现考虑有心肌坏死情况。从存活的22例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情况及心肌酶变化分析,白毒伞蕈中毒引发的心脏改变是可逆性的。13例死亡患者均有快速型心律失常表现,5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说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缓慢心律失常中毒患者的心脏损伤重、病情重,预后差。从35例患者病程中肌钙蛋白监测均为阴性,但有心电图异常表现及CKMB升高情况分析,考虑白毒伞蕈毒素对心脏的损伤,主要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及功能,而对心肌细胞壁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白毒伞中毒后多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经过假愈期后进入多脏器损害期。在假愈期因患者自觉症状缓解,病情容易被忽视,往往是延误救治的主要原因。根据对白毒伞蕈中毒患者心电图的分析,说明毒素对心肌损伤较早,早期综合治疗中,保护心肌细胞治疗也应积极进行。治疗上因无特殊方法,主要是早期洗胃,早期血液净化,保护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等,后期的器官功能替代均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1]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30.

[2]陈颢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5.

[3]陈敬.急性白毒伞中毒2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62-363.

[4]陈凤英,罗瑞恒.白毒伞中毒致多器官损害33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7):16.

猜你喜欢

导联心肌细胞毒素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