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分析

2012-11-12王利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纤溶血浆胃癌

王利平

在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其原因不仅与饮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更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引起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密切相关[1]。本文报道117例晚期胃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检测分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晚期胃癌患者117例(病例组,均经病理和影像学诊断,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其中男87例,女30例,年龄27~89岁,平均58岁;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26~88岁,平均55岁。病例组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的患者,采血前均停止放、化疗2周或以上,并在2周内未使用止血和抗凝药物。

1.2 方法

病例组及对照组均采空腹静脉血3ml于含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中,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PT、FIB、APTT、TT和 D-D检测均采用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Sysmex公司),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检测水平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病例组有82.9%(97/117)的患者 PT 延长,53.8%(63/117)FIB增高,47.0%(55/117)APTT延长,3.3%(39/117)TT延长,D-D升高者102例,占87.2%。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PT、APTT、TT明显延长(P<0.05),血浆FIB和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和D-D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和D-D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对照组(n=100)晚期胃癌组(n=117)PT(s)12.40±1.70 22.70±5.401)FIB(g/L)2.93±0.63 5.01±1.301)APTT(s)37.00±2.10 50.90±7.501)TT(s)16.50±2.20 25.30±7.301)D-D(mg/L)0.08±0.01 1.88±0.211)

3 讨 论

PT、APTT和TT是反映机体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的指标。本研究显示,晚期胃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由于瘤体的恶性增长、机体消耗过多和胃部消化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所致[2]。

FIB升高不仅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倾向。而且参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过程。恶性肿瘤细胞借助与微血栓黏附,定植在血管内皮下,躲避免疫攻击,并外渗进入周围组织,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此外,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蛋白溶解酶,并激活其抑制剂,阻止FIB降解,也使FIB水平升高。

D-D是FIB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降解产物,是反映纤溶活性的分子标志物,其血浆水平升高能特异性提示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可分泌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致D-D水平升高。从而提示患者继发纤溶增强,应及时干预,防止并发DIC。

实时监测晚期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和D-D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猜你喜欢

纤溶血浆胃癌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