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2012-11-08植爱容张小云黄露刘志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房

植爱容,张小云,黄露,刘志兰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肇庆52602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表现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两种类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好发于一些器质性心脏病;而阵发性心房颤动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前驱表现,可持续数秒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数周。本文通过对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观察,对其的发生、持续和结束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规律及其昼夜分布节律变化,从而为房颤的预防、治疗和复律提供临床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筛选在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116例,年龄43~86岁(平均68.6岁),其中男性80例,女性36例。按全国老年医学会规定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以上;中年组45~59岁;青年组≤44岁[1]。冠心病(CHD)的诊断按照WHO冠心病的标准。

1.2 方法 采用MEIGAOYI动态心电分析系统Holter Top12.0版全信息数字计算机监测系统12通道同步24小时连续记录并自动分析加人工判读,并嘱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记、睡眠情况及对应的相关症状。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规律及其昼夜分布节律进行统计,并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分为六个时段如00:00—04:00为一个时段,04:00—08:00为一个时段,依此类推。

1.3 判定标准 阵发性心房颤动必须符合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间隔均不相同的颤动f波,QRS形态呈室上型,R-R间期绝对不规则,并要求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前后心律均为窦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男80例,女3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56例(48.3%);其余高血压心脏病23例、心律失常20例、脑梗死8例、风心病6例、其它(体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心悸等)3例。

各年龄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为:≤44岁2例(1.7%),45~59岁41例(35.3%),≥60岁73例(62.9%)。检出率随年龄而增加,其中老年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年龄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

116例患者共记录到336阵,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为1~12阵/例,平均2.9阵/例,每阵可持续数秒数分钟至数小时,最短为6 s,最长为21 h 20 min。发作时间的最高峰在04:00—08:00,最低谷在午夜睡眠时12:00—16:00,呈现单谷峰曲线,见表1。

表1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规律

表1中各时段中以04:00—08:00时段发生率最高,与其它各时段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一时段为高发时段。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有67例(57.8%)患者自诉有心跳、心悸、心慌、胸闷不适、气短等自觉症状;而另外49例患者(42.2%)发作时无明显不适感。发作时心室频率为43~209次/min;老年组发作时平均心室率60~79次/min的有47例(61%),中年组平均心室率80~100次/min有24例(58.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有112例(96.5%)出现其它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其中房性心律失常108例(93.1%),室性心律失常39例(25.0%),其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9例(7.8%)。

3 讨论

近年来心房颤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对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监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在年龄因素中,老龄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6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明显上升。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时阵发性房颤更明显增高,阵发性房颤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除年龄以外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为最常见。

本组资料表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显示昼夜分布节律,发作时间的最高峰在04:00—08:00,最低谷在12:00—16:00,呈现单谷峰曲线。提示阵发性房颤与触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生理过程相似,在凌晨和上午,血压、心率、血浆肾上腺素、血浆皮质素等自主神经的调节为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对阵发性房颤的维持和终止同样起重要作用。阵发性房颤的起始高峰在午夜,另一种可能的机制为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而触发房颤发生。其中迷走神经介导性多于夜间发作,而交感神经介导性房颤多于日间发作。本组资料以前者多见,维持时间较长,而日间易终止,维持时间较短。也有学者认为,正常的心房迷走神经占优势,而对于病变的心房更多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2]。

本组资料中,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室率较慢,大多数为60~80次/min(61%)。其中部分老年患者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临床上又称之为特发性心房颤动,此种情况可能与心房肌、瓣膜的退行性变有关。有学者指出,特发性心房颤动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多为阵发性,安静时心室率常在100次/min以下[3]。本组数据与此相符。本研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都存在心动周期过缓,可能还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有关[4]。

本组资料中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多合并有室上性心律失常(97%);发作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25.0%)以及室性心动过速(7.8%)。房颤是一种发生在心房的心律失常,但在患者伴有心衰或心肌病、冠心病时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同时由于快速的心率和房颤造成的心功能的进一步下降等因素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致室速甚至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应尽快纠正。

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本身的病变及体内的调节因素。房颤导致心功能损害及卒中发生率增加,对于初发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应尽可能复律,不论用药物或电复律均需使用一定时间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1]罗少群,杨丽君.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1):10.

[2]魏秀云.80例心房颤动发作的昼夜分布节律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8(9):86.

[3]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56.

[4]洪丽,王莹琦,丛培欣,等.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启动机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4):266.

猜你喜欢

阵发性室性心房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左心房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