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燃油系统的气密性和通气性检测”控制

2012-11-05刘子龙

北京汽车 2012年2期
关键词:气密性限流油箱

刘子龙

Liu Zilong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

1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气密性和通气性测试

进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气密性和通气性测试,测试对象为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并不是针对整个燃油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为燃油箱内部通气(柴油车没有蒸发系统,燃油箱上只有重力阀通气,且直通大气,因此不需进行该测试)。

燃油系统密封性检测分为气密性和通气性两个测试环节。

气密测试:堵上蒸发控制系统的通气口,向燃油系统内施加3.63±0.1 kPa的压力,待燃油系统内压力稳定后,断开压力源,5 min内压力降不得大于0.49 kPa。

通气测试:堵上蒸发控制系统的通气口,向燃油系统内施加3.63±0.1 kPa的压力,待燃油系统内压力稳定后,断开压力源,恢复碳罐的初状态,30 s~2 min内降到0.98 kPa以下(下降量不小于2.65 kPa)。

2 国家检测标准转换成线体生产检测标准需进行对等试验

实验原理图(整个油箱,除碳罐C口外,其余接口均与大气隔绝)见图1。

实验步骤如下:

(1)确定在线检验的测试压力

在碳罐C口连接球阀和限流阀M,如果碳罐单向阀在3.6 kPa无法开启,则只有将球阀和限流阀M连接到油箱和碳罐的连接管B处,取下碳罐即可。如果碳罐单向阀在3.6 kPa无法开启而又想做通气试验,则必须提高测试压力,但具体提高多少还需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是将碳罐连接到油箱上,在C口处去掉限流阀保留球阀,测试压力为3.6 kPa,按下基准检测键开始检测,观察检测过程中显示器压力变化,看其在2 min内即检测结束时压力降低量是否大于 2.65 kPa,而不要看检测结果。如果降低量大于2.65 kPa,则此压力可作为通气实验压力,如果降低量小于 2.65 kPa,则需再提高压力直到可作为通气实验压力为止。例如碳罐通气压力为5.0 kPa,在此压力下可以做到2 min内压力降低量大于2.65 kPa。

(2)做油箱气密性的标准漏孔

在碳罐C口连接限流阀M,调整减压阀R,使测试压力为3.6 kPa;启动气密检漏仪开始给油箱充气,待油箱内压力达到3.6 kPa(检漏仪显示窗内示值)且稳定后,调整限流阀M(制造模拟漏点),使油箱内的压力在保压5 min后下降0.49 kPa;则此时的漏点可以认为是满足国家要求的临界漏点(测量≥5次,记录数据)。

(3)确定气密性在线检测标准

保持步骤(2)的漏点不变,测试压力为在线测试压力5.0 kPa,并将参数修改为在线检测参数,使检测时间满足在线生产节拍要求,保持限流阀的漏点并打开球阀,开始检测,重复5次,每次间隔时间10 min,取5次值的最小值(取最小值为了使标准比国标严格)作为在线检测标准(测量≥5次,记录数据)。气密性检测结束,再进行通气检测。

(4)做油箱通气性的标准漏孔

在碳罐C口连接限流阀M,调整减压阀R,使测试压力为5.0 kPa;启动气密检漏仪开始给油箱充气,待油箱内压力达到5.0 kPa(检验仪显示值)且稳定后,调整限流阀M(模拟碳罐排气过程),使油箱内的压力在 2 min内下降量略大于2.65 kPa,则可以认为此时碳罐的流通能力处于满足国标要求的临界点(测量≥5次,记录数据)。

(5)确定通气性在线检测标准

保持步骤(4)的漏点不变,测试压力为在线压力5.0 kPa,缩短充气、平衡、检测各环节时间,使检测所需时间满足在线生产节拍要求,进行通气检验,从而得到检测标准(测量≥5次,记录数据)。

3 工艺过程描述

当车辆到达测试工位时,操作人员先用扫描枪读取车辆条形码,将自动夹持器与碳罐通气口结合,充气口与油箱加注口结合,按下启动按钮,自动夹持器自动夹紧碳罐通气口,充气口自动对燃油系统施加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值后断开压力供应,系统进行泄漏试验,如果被测物有微小泄漏(没有超出判定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合格;如果超出判定标准,测试结果显示不合格。测试结束,取出充气口及夹持器,设备自动打印出测试报告。若气密检测合格,系统将自动进行通气检测环节,压力补偿至设定值时自动断开压力供应,自动夹持器松开,系统进行通气测试,测试完成后取出枪头及夹持器,设备自动打印出测试报告,证明该车辆气密检测合格。

4 结束语

随着人类对环境质量认识的不断提高,汽车废气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汽车废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执行轻型汽车欧II排放标准之后,对燃油系统的气密性和通气性检测就成了生产一致性检查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因此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各大整车厂都将燃油系统的气密性和通气性检测作为控制的重点。

[1]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

[2]周虎军. 汽车燃油系统的气密性和通气性检测[D]. 华中科技大学,2004.

[3]王金铃. 燃油系统检漏仪的研制[D]. 天津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气密性限流油箱
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限流策略
轨道交通车辆气密性试验研究
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超导限流电缆限流特性研究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限流微小孔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空客A320系列飞机典型故障引起的通风油箱NACA口溢油
关于布袋除尘器气密性试验新方法的研讨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瓶颈处限流设施布设仿真研究
储存在机翼的燃油
一种防倾斜式油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