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体会60例

2012-11-01薛建荣蒋星仇翼何梦月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咽喉炎咽喉部碳酸氢钠

薛建荣 蒋星 仇翼 何梦月

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所引起的疾病,是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相关的慢性咽喉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LPR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缺乏LPR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约10%的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的症状和体征[1]。因此研究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探索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参照Belafsky等[2]在2002年制定的LPR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反流体征评估量表,入选患者经反流症状评估自行评分>13,反流体征评估为同一位耳鼻咽喉科医师通过Olympus电子纤维喉镜检查评分>7。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等明显器质性疾病,4周内服用治疗GERD药物或抗酸药物,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的心、肺、肾、脑及肝脏疾病除外。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8~64岁;病程5~60个月,平均1.3年。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病程、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如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晚9:00后不再进食、饮水,睡觉时头部抬高)。

1.2 方法 治疗组每日早晚饭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上午及下午分别用2.5%碳酸氢钠喉头喷雾器雾化1次。对照组每日早晚饭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上午及下午分别用生理盐水喉头喷雾器雾化1次。两组雾化均在本科治疗室进行,3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反流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效果。①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LPR反流症状指数降低>4;镜下咽喉部病变好转,LPR体征量表降低>2。②无效:咽喉部症状无明显改善,LPR反流症状指数降低≤4;镜下病变未见好转,LPR体征量表降低≤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个月结束后即参照 Belafsky等[2]在2002年制定的LPR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及反流体征评估量表,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在用药前后反流症状及反流体征进行评分,以评价其疗效。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得分

表2 反流检查计分表得分

60例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86.6%(26/30),对照组有效率73.3%(22/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 年,治疗组复发率13.3%(4/30),对照组复发率16.7%(5/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LPR患者首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而临床医师往往只重视专科检查,忽略了其可能是GERD的食管外表现,因而能确诊的较少。一般按慢性咽喉炎的用药方案治疗,但效果多不明显。LPR作为慢性咽喉炎范畴内一种较特殊的疾病,在病因、症状、治疗上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顽固性慢性咽喉炎,进一步行电子喉镜检查。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24 h双探头(喉咽和食管内)连续pH值监测。其他如食管钡餐和食管镜检查多仅用于鉴别诊断[3]。24 h食管连续pH值监测是GERD的诊断金标准,过去也曾用于诊断LPR。目前推荐24 h双探头连续pH值监测诊断LPR。此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因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在国内尚未普及推广而仅用于科研。也有学者认为当无法进行24 h双探针连续pH值监测时,经验治疗也是LPR诊断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受条件限制,未进行该项检查。LPR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在认为主要有抗反流防御功能下降、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损伤、迷走神经刺激等。在导致咽喉炎的其他致病因素存在的情况下,GERD更易导致咽喉部损伤。

LPR目前无确切的用药方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下属专委会建议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喉咽反流,并认为咽喉反流需更积极且长期的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应根据LPR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参照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下属专委会建议,筛选LPR的用药方案,探索合理的用药方案。

在筛选药物时,根据LPR可能的产生机制,首先要使用抑酸药。LPR最大的问题是胃酸对咽喉的破坏作用,所以要做的是——就算胃酸涌上来,也要使其酸度不高。反流上来的胃液如果pH>4,一般不会造成损害。但是,胃内的pH值一般<2,酸度很强。所以我们使用强力抑酸药,把胃液的pH值升到4以上。其次胃蛋白酶也是胃内反流物中的主要致病因素。1次反流事件后,咽喉残留的胃蛋白酶因咽喉的pH值为6.8而失活。当再次发生反流事件,pH值降低,胃蛋白酶重新被激活,咽喉部残留的胃蛋白酶68% ~90%可保持原有活性而直接损伤咽喉黏膜。而且声带区和杓间区黏膜缺乏特异性碳酸酐酶。有研究[4]发现,声带区黏膜缺少碳酸酐酶Ⅲ,杓间区黏膜碳酸酐酶Ⅰ和碳酸酐酶Ⅱ含量较少,提示咽喉部黏膜较食管黏膜抗酸能力差,易受胃内容物损伤。所以用弱碱性药物提高咽喉部pH值,不仅可以中和部分反流至咽喉部的胃酸,明显减少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损伤,而且可以明显减少持续反流对咽喉黏膜的二次损伤。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制剂,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它在耳鼻咽喉科应用很少,而用它治疗LPR突破了原有的适应证。

碳酸氢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早期的传统制酸剂,口服后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而不直接影响胃酸分泌,因而胃内pH值迅速升高缓解高胃酸引起的症状。但其作用时间短,现在已很少使用。我们采用新的给药方法,既克服了胃肠道服用时该药的不良反应,又合理利用了其弱碱性。碳酸氢钠改口服为雾化吸入,仅改变其物理性状,而未改变化学结构,故而药理作用不会发生变化。2.5%碳酸氢钠溶液通过喉头喷雾器雾化,增加了药物微粒在咽喉部的沉积,提高了咽喉局部用药的浓度。同时喉头喷雾器喷出的微粒较大,不易被吸入肺部,产生全身反应。LPR胃内容物须经过下食管括约肌、横膈脚、食管体部的蠕动、上食管括约肌和上食管反射才能反流到咽喉部,消化后的食物经1~2 h后反流至食管,再进入咽喉部。所以我们选用碳酸氢钠喷雾的时间为饭后2 h,2次/d,20 mL/次。雾化疗法相当于改变了药物的剂型,在国内鲜见报道。

分析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填LPR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可见LPR常见症状依次为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呼吸困难或咳嗽、声嘶或发音障碍、呼吸困难或咳嗽、饭后或躺下后咳嗽、痰过多或鼻涕倒流、吞咽困难,其中以咽喉异物感为最常见,仅部分患者有胃灼痛、胸痛等典型食管反流疾病症状。抗酸治疗成功后,部分患者LPR症状仍未完全改善,提示非酸性反流和气体反流在LP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分析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体征评估量表,可见LPR常见体征依次为红斑、充血、喉黏膜增厚、后连合增生、声带水肿、喉室消失、未见假声带沟、肉芽肿,说明LPR体征多样化。咽喉部体征以红斑、充血、喉黏膜增厚最多见。抗酸治疗成功后,LPR患者咽喉部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尤以辅以碳酸氢钠喷雾治疗者,咽喉部红斑、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喉室消失均完全改善,足以证明其与反流密切相关。

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加碳酸氢钠喷雾治疗LPR,经过1年多的预试验,已取得较确切的疗效,安全性也较高。治疗组有效率86.6% ,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故而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联合碳酸氢钠雾化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LPR的症状与体征。

[1]Wong RK,Hanson DG,Waring PJ,et al.ENT manifestation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J].Am J Gastroenterol,2000,95(1):15-22.

[2]Belafsky PC,Postma GN,Koufman J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symptom,index(RSI)[J].J Voice,2002,16(2):274.

[3]Fraser AG,Morton RP,Gillibrand J.Presumed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investigate or treat?[J].J Laryngol Otol,2000,114(5):441-447.

[4]Remacle M,Lawson G.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J].Curr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4(3):143-149.

猜你喜欢

咽喉炎咽喉部碳酸氢钠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绿茶加冰糖缓解冬季咽喉炎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咽喉炎患者的护理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