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策略*

2012-10-16高翠娟马百霞王艳秋

关键词:成员建设教师

高翠娟,马百霞,王艳秋

(1.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大庆163318;3.大庆技师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254)

团队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恩·卡巴赫提出的,是指由具有互补技能的、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可产生积极协同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团队的概念被引进高校管理中,提出了“学术团队”、“创新团队”等概念。到了9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尝试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团队教学的实验[1]。自2007年“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等学校开始广泛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旨在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并不乐观,实质性的教学团队建设也未成气候,尚未发挥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资本和土地之外的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高校教师队伍是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重要主体,面对教师个体和组织层面大量积累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不断产生的新知识,如何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这既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

一、教学团队的含义及运行机制

(一)教学团队的含义

我国关于教学团队研究的时间较短,目前对教学团队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从团队的 5P(Plan、Purpose、People、Place 和Power)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教学团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有的则从教学团队的内容或教学团队管理的角度对教学团队的概念进行界定[2]。高校教学团队的界定,不仅要明确团队的计划、要实现的目标、团队由哪些人组成、团队的定位以及权限,还要明确团队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协作。基于此,笔者采用俞祖华(2008)提出的教学团队的概念:“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建设目标,由承担相近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地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3]。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从上述教学团队的概念可知,教学团队的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知识创造和共享活动。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主要受到团队带头人、知识共享机制和团队结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教学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确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确立清晰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通常由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教授担任。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能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有能力将团队成员组织起来,带领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协同工作,最终实现教学团队的发展壮大与可持续发展。

2.知识共享机制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以全面提升团队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最终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为出发点。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拓展专业领域。然而,由于教学团队的知识大多是存在于团队成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仅仅依靠团队成员个人的学习和探索难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更新,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知识共享机制,依靠团队学习和互动,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成员知识和技能的大幅度提升。

3.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具有多重结构,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梯队结构[4]。知识结构指的是教学团队成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知识专长,团队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有利于协作过程中各自发挥独特的知识优势;技能结构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的技能结构要求团队成员具有互补的专业技能;梯队结构指团队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既要有学术领先并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军人物,又要有专业水平和领导能力都较强的领军人物接班人,还要有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构成的后续力量。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这三方面因素的作用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教学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建设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清晰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以及教学团队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团队带头人要根据成员的专业背景、专业技能、年龄、学历和职称等状况,选择团队成员,组建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梯队结构均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团队带头人还要负责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包括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实践和创新活动、制定交流学习制度、建立具有团队凝聚力和责任感的团队文化等。明确的发展目标是推动一个团队及其成员不断改革和进取的驱动力,是团队持久工作和持续发展的指明灯[5]。按照团队建设内容把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子目标,并最终明确为每个团队成员的目标,指导团队成员的实践和创新活动。同时,合理的团队结构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人员保障,教学团队的实践和创新活动最终要通过每一个团队成员来完成。团队通过实践和创新活动,最终实现团队建设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和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SECI模型在教学团队知识共享中的解读

(一)SECI模型的涵义

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提出的有组织的知识创造的基本原理。该模型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个人的暗默知识、组织的暗默知识、个人的形式知识以及组织的形式知识。所谓“暗默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现的、主观的知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反之,“形式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和文章来表达的、明显的、客观的知识。并指出知识的创造是通过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实现的。知识的转化有四种形式:从个人的暗默知识转换为组织的暗默知识的“共同化(socialization)”;将暗默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表出化(externalization)”;将形式知识与其他的形式知识结合,创造同一个体系的新的形式知识的“联结化(combination)”;全体成员通过行动与实践吸收这种被体系化的形式知识,将其转化为新的暗默知识,就是由形式知识向暗默知识转换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通过这一系列的转换过程,知识在个人、团队、组织间循环运动、不断发展。这就是组织的知识创造的基本原理[6]168,如图2所示。

图2 有组织的知识创造的基本原理

(二)SECI模型在教学团队知识共享中的解读

高校教学团队的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学科专业知识,一种是关于教学技能的教育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大多以暗默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团队成员的大脑中。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并在教学中将两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必须的教学实践知识,是以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师可以靠自己的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进行积累,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以交流、研讨等方式积累。但教师个体的单项吸收比教学团队的双向、多向交流的效果要差很多[7]。而教学团队正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使个体和团队的教学实践知识明晰化和结构化,从而有助于团队成员的实践教学知识的获取、创造和传播。将SECI模式应用于教学团队的知识创造过程如下:

1.从暗默知识到暗默知识(共同化)

教学团队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观摩示范课、开展相互听课、参与青年教师赛课,以共同拥有语言难以表达的“理想的课堂教学”的认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指定教学方面的导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2.从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表出化)

实施专家听课制和领导听课制,专家和领导对教学团队成员的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和反馈,促进团队成员教学实践知识的积累。实施集体备课制,教学团队通过对话和思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3.从形式知识到形式知识(联结化)

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规范教学文件,从教案撰写、讲稿完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材建设等方面完善教学资料。教学团队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教学问题,加强教学改革,撰写教学学术论文。

4.从形式知识到暗默知识(内在化)

教学团队将集体备课和共同完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获得了相关的体验,由此加深了各自的暗默知识。

通过上述过程,教学团队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创造,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团队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了教学团队的组建目标。因此,应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措施,促进教学团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从而实现教学团队的有效构建。

三、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构建团队知识共享和创造的场,促进知识共同化

知识产生于动态情境中,也就是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发生相互作用的“场”。“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与他人共享情境,通过某种情境变化创造出某种含义的时间和空间[6]169。教学团队要通过构建各种形式的“实际场”和“虚拟场”,给团队成员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美国学者李特尔将教师的合作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关于教学的日常交谈;二是协同开展教学设计、开发教材和教育方法;三是同事间互相观摩教学;四是同事间交流新的想法和实践方法[8]。共同的工作场所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随时随地进行专业交流的便利;基于课程、教研课题等开展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团队成员资源共享和相互启发;除了面对面的交谈和相互指导外,电子邮件、QQ群、个人博客等网络平台都是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场”。

(二)构建教学团队知识管理平台,促进知识表出化和联结化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教学团队知识管理平台,目的是促进教学团队中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的知识的共享、融合、积累与创新,加强团队协作与交流,力争提高团队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平台应包含三个功能子系统,分别为“教学资料共享”子系统、“学科知识导航”子系统和“互动合作研究”子系统。“教学资料共享”子系统为团队成员提供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自测题和复习题的分类、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等功能,为团队成员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供平台。“学科知识导航”子系统以知识地图的方式组织学科知识,站在学科建设的前沿,为团队成员提供知识导航,帮助团队成员不断完善与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互动合作研究”子系统支持团队成员间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设立研究热点论坛、研究成员动态查询、研究成员消息群发、研究成员群组讨论等版块,为促进教学团队的知识积累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手段。

(三)建立团队合作的愿景和文化,促进知识内在化

教学团队的知识共享和创造须依赖教学团队的广泛合作,为此,应建立团队合作的愿景和文化。愿景是关于未来景象的见解,教学团队的合作愿景的建立,能够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团队合作是一种互惠共赢的行为,通过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产生“共生效应”,从而有利于激发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效地促进知识共享[9]。有了团队合作的愿景,还须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相互信任是自愿合作的基础,实现教学团队的知识共享和创造,必须建立互信分享的文化[10]。学校对教学团队要加强引导和管理[11],转变团队成员单打独斗的工作观念,强化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的意识,并通过制定口头约定和书面规定,以利益分配来鼓励团队成员的互动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结 语

高校教学团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团队,团队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创造,知识共享和交流有利于教学团队实现预期目标。基于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提出的高校教学团队构建思路,有待于引起各高校和高等教育界的重视。

[1]魏银霞,磨玉峰.谈教学学术理论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2):26-27.

[2]廖红.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学团队的创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85-88.

[3]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0-96.

[4]王若梅.论技术素养视角下构建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4):95.

[5]杜立文,李重阳,陆静,等.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86-90.

[6]野中郁次郎.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6):168-169.

[7]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8]LITTLE,J.W.The Persistence of Privacy:Autonomy and Initiative in Teachers’Professional Relations[J].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90,91(4):165 -193.

[9]张意忠.高校教师合作: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43-47.

[10]周慧霞,张文彦.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共享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0(2):86-88.

[11]杨菊先,周琦,胡义伟.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策略[J].教育与现代化,2010(3):71-74.

猜你喜欢

成员建设教师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