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高校创业学程的特色研究综述

2012-10-15曾梅华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

曾梅华

摘要: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有40余年历史,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发展出一套有台湾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程。基于共同的中国文化背景,本文综合研究与阐述台湾高校创业学程的特色与亮点:各高校创业学程特色鲜明,创业学程注重整合效应,跨校跨学院资源共享,注重创业团队培养,与真实创业紧密结合,希望对祖国大陆刚起步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学程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78-03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包括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和拓展的技能及探索、冒险和创造的精神。[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也强调:“高校应该注意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 祖国大陆研究创业教育的时间短,结合自身特色的研究较少,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口号多、实干少,投入多、收效少,声势大、影响少的矛盾现象。台湾创业教育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而且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高,各高校开设的创业学程特色鲜明,积累了多年的教育经验,发展出一套有台湾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程。基于共同的中国文化背景,笔者以台湾地区的创业学程为例,综合阐述其特色与亮点,以期对祖国大陆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有所裨益。

上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创业教育开始兴起,主要受到两方面社会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化,另一方面是就业者日益增加的创业愿望和创业人员的低龄化。台湾地区经济结构改变使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的地位和贡献越来越重要,创业灵活的中小型企业也日渐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实体。[3]台湾地区青年辅导委员会2004年创业趋势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正在创业或想要创业,其中青年人特别是刚步入社会或在学青年学生创业愿望强烈。[4]这两方面因素促使台湾地区致力于开展创业教育,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创业课程教育,并形成了鲜明的台湾特色。

一、各高校普及率高、本校特色鲜明

台湾有172所大学院校,2008年名列世界前1000位的大学有20所;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于2006年的统计,学生人数达131万多人,2006年以考试方式入学的录取率为90.93%,若加上其它升学方式,大学录取率超过100%。[5]可见台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相当高,目前台湾各大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的课程,因此在台湾青年中创业学程的普及率较高。

根据本校专业优势、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台湾各高校推出的创业学程都凸显本校特色和发展宗旨。[6]台湾大学“创意与创业学程”以跨界学习、观念革新、体验式学习为课程规划精神,致力于培养结合学术与生活的创意达人。台南应用科技大学U21文化创意创业管理学分学程主要致力于“建立跨领域学习及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具有跨领域多元化之创意及创业能力,参加国内外创业竞赛”。台湾辅仁大学创意创新创业学程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之创业,以文化创意的主题发展学程为努力方向,针对辅仁大学特色,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种子进行培育。台湾铭传大学针对台湾地区硕士生开设“创业与就业”学程,从强化学生就业及创业能力着手,提供学生营运企业的关键知识,并提供完整的业界职前体验。台东大学创意研发学程注重“整合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创意与构想转化为产业界要求的开发能力,使其在既有的基础上开发创新的经营模式与增值服务”,并与网站合作,“期望结合青年学子的创意,构思如何在网站创造更多新颖活动模式”。台湾宜兰大学创新学程以“防灾科技、数码文化、休闲产业及生产保健为发展重点,通过创新学程,提供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新选择,借以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及就业竞争力”。

二、体系完善,整合系列课程

台湾地区高校推行的创业学程注重整合效应,涵盖了整个创业过程的各环节内容,把与创业相关的准备、过程、实践等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学程,注重使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创业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各类课程能够相得益彰,形成一套理想而完善的学习流程。

台湾大学“创意创业学程”涵盖了约9门课程,21学分,分为核心课程、延伸课程、进阶课程三个领域,并强调体验式教学。台湾铭传大学“创业与就业学程”涵盖创业管理、职业生涯、数字创意、企业资源规划等部分,并提供完整的业界职前体验教学。台湾辅仁大学的“创新创业学程”共有20学分,其中包括创新与创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专题、创意的发想与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实习等14学分的必修课程,以及凸显辅仁大学“文化创意”特色的创意生活产业、数码休闲娱乐、设计品牌时尚产业三大模组的6学分选修课程。台湾科技大学“创新与创业学程”最低修习学分12学分,围绕该校科技专长,共设科技创新应用、创新事业管理以及实作体验三大类课程,其中科技创新应用类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网络系统、资讯科技管理等科技类课程,对理工科学生的创业培训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三、整合各高校各学院资源,推出学分互认

台湾部分高校依据专业资源互补、地域相近的优势推出了跨校创业学程。如高雄海洋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与台南科技大学于2008年共同推出三校跨校“創意与创业学程”,旨在结合不同学校异质专长领域,发展现代学生有兴趣的创意课程。这三间高校分别有各自的专业特色,台南科技大学特色专业是商品设计、艺术与商业经营,高苑科技大学则是工业类群专业,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有运筹管理系的优势,这样就形成供应链运筹的上、中、下三阶段,上游商品创意与设计由台南科技大学主导,中游商品的实体与生产技术则由高苑科技大学主导,下游有关商品市场化的创业阶段由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运筹管理系主导,台南科技大学的商业类群专业为辅,以三校不同专业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教学体系的教学综合效果。在这个跨校“创意与创业学程”中,三间学校根据各专业提供相关师资和课程规划,三校学生可以跨校修课,并相互承认学分,三校提供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开课教师与学生进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讨论、交流与分享。这三间高校地跨台南和高雄两市,两大都会各有不同特色,通过三间高校的资源共享,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创业专长,可连结与满足两大都会未来发展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也同时满足三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

除了高校间联手开展创业学程外,不少高校也能依托本校不同学院的专业优势,推出跨学院的创业学程,如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其中,台湾大学跨学院“科技创业与管理学程”结合工学院、管理学院及电机资讯学院的专业师资,融合管理与工程学的知识与创见,使工程师能够具备管理的技能,从事管理的人也懂得如何有效、有策略、有智慧地运用科技。

四、强调团队精神,培养创业团队

强调团队合作的群组实践是台湾创业课程的一大亮点,课程中有不少内容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能深度参与,互助互补,同组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机会,甚至从中产生日后创业团队的雏形。

台湾大学创意创业学程安排每两周一次的创意沙龙,齐聚所有修习该学程的学生,通过小组的社群式学习,融合各系各专业的学生,产生以创业社群为核心的发散性人际互动。台东大学创意研发学程新时代网络创新与创业课程中要求学生组成5~6人的团队,由教师辅导学生团队开发各种网络创新增值企划,一方面提升学生团队的创造与活动规划能力;另一方面,预期能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的企划,以作为相关网站未来发展之参考。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团队表现(包括团队介绍、主题确认、团队合作与互动)占了相当分值。台湾大学跨学院科技创业与管理学程的必修课“创业专题”,也要求学生组成创业小组,在半年的课程时间内实验“创业”的机制与程序。在掌握如何创业的关键步骤后,一位技术创新者或企图创业者,如何真正落实自己的愿景,制定创业策略,准备创业计划署,争取资源,解決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并有效定出创业的步骤。该课程要求创业小组成员具备技术实务、商业实务、管理经验的多元特色,保证团队的异质性,也为日后创业准备打下团队磨合的基础。

五、创业学程与真实创业紧密结合

1.“最后一哩学程”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人才供应链无缝对接

“最后一哩”(last mile)即网际网路从机房至用户的末端部分。台湾教育界引用这一术语,泛指技职院校开设最后一年课程时,先和产业界协商,双方共同为学生设计课程和授课,让学生毕业后立即拥有竞争职场的能力,从而打通学校到职场的“最后一哩”。“最后一哩学程”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态度+技能+创业”4种能力。从“人才供应链”的角度“最后一哩学程”计划应运而生。[7]2003年台湾启动该计划实施到2008年底结束,仅第一年当地政府就投入补助试办经费1156万元台币,通过台海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的鼎力推动,台湾逐步改变了“业界找不到人才,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的尴尬局面,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2.高校设立创新育成中心为创业团队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1996年,台湾经济部门为落实培养中小企业的目标,鼓励设立创新育成中心。其后的15年间,发展迅速。其中,有八成以上的创新育成中心设置在高校中,接收大量大学生创业团队。[8]

台湾大学的创新育成中心,类似于祖国大陆耳熟能详的“孵化器”、“创业科技园”,但提供的服务更多元化。如台湾“清华大学”创新育成中心除了提供场地、设施、办公、商务、技术、行政和咨询等基本设施以外,还可以应创业团队要求,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各系所的实验室、贵重仪器、图书馆都可以向团队开放;学校所拥有电子资料库、专业年鉴都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把拥有的技术授权给创业团队。为入驻团队量身定做,提供主动性的服务,并根据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开发出一系列课程让进驻的创业者学习。台湾的许多大学如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都有“创业育成中心”,学校的教师会跟外界企业接触,从而得到一些创业项目,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就可以和教师交流,从而得到项目课题,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真实创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刘建荣.高校大學生创业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2]孙庆珠.学生创业教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3]王爱武.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经验与借鉴[J].海外职业教育,2003,(3).

[4]台湾地区青年辅导委员会.2004创业趋势调查[EB/OL].http://www.anet.net.tw,2009-04-16.

[5]台湾教育——维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1-08-13.

[6]侯东喜.台湾地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相关学程发展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1).

[7]查正和.台湾技职教育“最后一哩学程”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8]曹彦雁.两岸大学生创业竞赛,差异中寻求合作机会[N].中国青年报,2010-8-2.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与大陆职业教育的比较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化学高考试题的比较研究
台湾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历程与挑战
海峡两岸农村养老制度比较分析
骇图
补救教学模式之探究与启示
论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